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人權
Fill 1
生活.醫藥
《病主法》好到難以執行?諮商費高、城鄉落差大,2年AD簽署不到1%
台灣有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近2年,每千名符合資格的國人卻僅3人簽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前必經的諮商,為何難以推廣?
2020.12.22
醫療
人權
政治政策
安寧療護
Fill 1
生活.醫藥
《病主法》上路後,為什麼依賴呼吸器的病人仍是「善終孤兒」?
長期呼吸器依賴者,落在生命最難掌握判定的醫療三不管地帶,如同善終孤兒,法律幫不上忙。醫界應盡速凝聚判別「末期病患」的共識。
2020.12.22
醫療
人權
司法
長照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國際.兩岸
盧昱宇,多曬太陽!
因自行蒐集、記錄中國群體性事件(即維權、抗爭),中國公民記者盧昱宇被判刑4年。今年6月出獄的他,想書寫自己做「非新聞」和被捕、關押時的經歷,而名字,就叫做《不正確的記憶》。
2020.12.9
中國
人權
社運
人物專訪
社群媒體
媒體
讀者投稿
Fill 1
國際.兩岸
黃之鋒、周庭、林朗彥「621包圍警總」遭判刑7至13.5個月,支持者:當局目的是殺雞儆猴
前「香港眾志」成員黃之鋒、周庭與林朗彥因去年621包圍香港警察總部案被判刑,香港政府試圖以強硬手段逼退示威者,但他們說:「只有香港人放棄時,才是判了香港死刑。」
2020.12.1
香港
中國
人權
司法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Fill 1
人權.社會
以「復歸社會」取代危險迷思,日本精神障礙觸法者處遇制度如何誕生?
台灣以在醫院「監護處分」作為刑罰之外預防精神障礙者犯罪的手段,但成效卻不符社會期待;日本則以「復歸社會」作為處遇核心概念,這個制度如何運作?能否成為台灣改革借鑑?
2020.11.22
醫療
人權
司法
日本
隨機殺人
精神疾病
社會福利
Fill 1
人權.社會
日本二戰後最慘重殺傷事件的啟示:看見障礙者機構極限,與社區生活的可能
經常師法日本社福經驗的台灣,從「相模原障礙機構殺傷事件」的教訓中,或許也該取經日本支持重度智能障礙者於社區自立生活的實例,提供台灣的智能障礙者與家屬另一個生活型態選擇的可能性。
2020.11.22
人權
日本
隨機殺人
身心障礙者
精神疾病
社會福利
Fill 1
人權.社會
簽本票的陷阱──誰讓菲律賓移工背負失控債務?
為什麼半數以上的菲律賓移工在入台前,就簽下本票?橫跨台菲兩地的債務剝削鏈如何運作?法扶律師和首個外籍看護工工會,正努力蒐集證據,和財務公司打民事訴訟。
2020.11.15
人權
勞權
移工
司法
菲律賓
金融
仲介
Fill 1
國際.兩岸
當日本變移工首選──越南一條街,預警台灣搶工危機
記者走進越南著名的勞務街,目睹日本超越台灣成為移工首選,這促使「網路牛頭」發展新騙術招攬越南移工來台。國際搶工大浪襲來,台灣拿什麼比拼?
2020.11.12
人權
勞權
產業
移工
日本
越南
仲介
Fill 1
文化.藝術
相信記憶之力量──獨家專訪《佔領立法會》匿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2019年7月1日,香港史上首次「立法會被佔領」,是反送中運動極重要的轉折。我們獨家專訪同樣拍攝了《理大圍城》的「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團隊,一字一句,彰顯紀錄片與時代革命之意。
2020.11.11
紀錄片
香港
人權
社運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Fill 1
文化.藝術
抗爭,往前,可是往哪一邊──李哲昕的《迷航》與中國民主紀事
2011年烏坎村維權事件轟動一時,曾被視為中國抗爭與基層民主範本,多年後的結局卻十分殘酷。在香港導演李哲昕長年追蹤下,我們看見人性如何迷航…
2020.11.4
導演
紀錄片
香港
中國
人權
社運
金馬獎
人物專訪
1
2
3
4
5
6
…
2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