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人權
Fill 1
評論
陳映妤/讓「良心犯」不被忘記──從全球寫信救援李明哲展開的反思
即使這些聲援對象看似與我們遙遠,但他們為了台灣人共同珍惜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價值,仍在自己的社區裡不懈地爭取,甚至犧牲生命,這些都值得我們為這些人留一分心。
2023.11.30
白色恐怖
香港
中國
人權
司法
政治政策
美國
緬甸
泰國
以巴衝突
菲律賓
俄羅斯
NGO
波蘭
越南
中亞
Fill 1
評論
張育軒/聲援突尼西亞首位女性政治犯,台灣「寫信馬拉松」行動的國際聯結
曾是阿拉伯之春民主化希望的突尼西亞,近來似乎正走回頭路。2月,女性權益運動家琪瑪.艾薩(Chaima Issa)與其他多名反對派領袖忽遭大抓捕,透露著該國總統似有民意支持的擴權背後,令人不安的發展。
2023.11.28
人權
政治政策
性別平權
非洲
中東
經濟
NGO
Fill 1
人權司法
日復一日摺紙袋,月領600勞作金──我們期待受刑人走出怎樣的更生之路?
受刑人依法須參加勞動作業,其中以摺紙袋等委託加工為大宗,每月勞作金平均不滿600元,影響其生存權、健康權與社會復歸。今年一位受刑人控告監所勞作金過低並罕見勝訴,讓此議題再次被社會關注。
2023.11.26
人權
司法
憲法
獄政
Fill 1
Podcast
玩地獄哏,或者「只有地獄沒有哏」?喜劇演員的創作大冒險,與自剖真心話 ft. Jim、呱吉
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近年受到許多人喜愛,帶來笑聲的同時也爭議不斷。這場Live Podcast邀來喜劇演員Jim和呱吉分享,在他們心中的「地獄哏」到底是什麼?以特定族群作為題材的笑話,是否就代表著嘲笑和刻板印象?如果有人因此受傷,或「替他人受傷」,又該怎麼辦?
2023.11.15
人權
原住民
戲劇
教育
性別平權
社群媒體
文化
言論自由
Fill 1
評論
林孟皇/迎戰檢辯不對等劣勢──從《下流正義》看國民法官審判及律師調查權
國民法官新制上路後,檢辯雙方實力不對等、律師未能有效辯護等現象引起各界討論。法官林孟皇從美劇《下流正義》中,竭盡所能為被告辯護的律師主角,重新反思辯護人的角色及其擁有的權限與義務。
2023.10.27
人權
司法
法律人追劇
國民法官
Fill 1
評論
沖繩戰役中最不忍直視的一頁:萬名「戰歿」的孩子們
沖繩為紀念戰後50週年建立「和平之礎」,銘刻所有沖繩戰中死亡的人名,不因國籍、人種有別,也不區分敵我,旨在向世界傳達戰爭的悲慘和無意義。然而,究竟有多少孩子被捲入沖繩戰,在戰場上活下來或喪命?
2023.10.26
人權
日本
美國
兒少
歷史
戰爭
沖繩
Fill 1
Podcast
台灣作家的18年瑞典觀察:焚燒古蘭經、極右政黨崛起,當進步社會開始「反政確」,他們如何面對?
這集,《報導者》總主筆李雪莉前往瑞典,與作家吳媛媛對談。在瑞典生活18年,歷經求學、就職、結婚生子,她對瑞典人刻進骨子裡的平權意識有深刻觀察,卻也曾不小心說錯話;當「進步價值」與「反政治正確」掀起社會思辨,瑞典人如何面對,台灣能否借鏡?
2023.10.12
人權
司法
宗教
文化
歷史
言論自由
瑞典
Fill 1
Podcast
我的筆友是重刑犯:從自介、聊天,到幫他說「母親節快樂」,串起高牆內外的一萬多封信與800志工
許多牆外的通信志工,起初抱著「幫助受刑人」的初心加入,「但最後是誰幫了誰,還很難說!」志工與同學透過寫信交換生活近況、分享生命經驗,嘗試在高牆內留下與社會連結的微光,也從彼此差異的世界中重新認識自己⋯⋯
2023.10.5
人權
獄政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在罪與罰之前,從《八尺門的辯護人》談刑案的量刑情狀鑑定
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如何走向犯罪?法官王子榮從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中,一場聚焦死刑判決是否恰當的法庭戲,談及司法實務上,有助於法官在量刑時能有更周全觀點的量刑情狀鑑定。
2023.9.22
人權
移工
司法
死刑
漁業
法律人追劇
Fill 1
評論
掌握在國家手中的身分與自由──艾未未與他曾被沒收的「旅行許可證」
護照如何改變我們對於身分與自由、公民與移民的看法?《旅行許可證》一書以曾因批判中國政府而被沒收護照的藝術家艾未未為例,說明這個小本子如何成為國家權力濫用以壓制政治異議的工具。
2023.9.14
中國
人權
難民
社運
無國籍
藝術
敘利亞
書摘
國際關係
言論自由
移民
共產黨
1
2
3
4
5
6
…
46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