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兒童虐待
Fill 1
評論
盧郁佳/家暴的蝴蝶效應──讀《正常人》
《正常人》表面寫悲戀,實則側寫暴力傷害的餘震。主角在家中承受暴力後,憤怒被剝奪、對愛與暴力的認知被混淆,愈尋求親密關係,就愈陷入下一個受暴循環。
2020.7.23
兒童虐待
書評
文學
家庭
親密關係
霸凌
祕密無論說或聽皆危險
家暴
Fill 1
評論
洗澡熊說「法」/糖果屋(上):為生存棄養漢斯兄妹,會被法律處罰嗎?
二次大戰後,糖果屋的故事被盟軍點名殘暴、甚至被當作和殺害猶太人有關。為何會有這樣的連結?從糖果屋的原始版本中我們能得出什麼弦外之音?
2020.5.24
司法
兒童虐待
德國
文學
家庭
文化
民俗
歷史
洗澡熊說「法」
Fill 1
評論
異常的正常家庭──向成人暴力說NO,孩童暴力卻OK?
大家能容忍父母體罰子女,但當幼托機構發生體罰,媒體卻大加撻伐。難道社會對相同的暴力行為有雙重標準?
2019.5.9
教育
韓國
兒童虐待
兒少
育兒
家庭
書摘
家暴
Fill 1
評論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能復原嗎?關鍵在於「打造療癒社群」
遭遇虐待與創傷的兒童,最需要健康的社群以緩解幼年時期的痛苦。有些精神科醫師雖然出於好意,但若急著在孩子遭遇創傷後立刻強迫他們「敞開心胸」或「宣洩怒氣」,只會造成反效果。
2019.1.9
醫療
教育
兒童虐待
性暴力
兒少
社工
育兒
書摘
寄養家庭
家暴
Fill 1
環境.教育
社工與他的脆弱家庭們──如何合力送孩子回安全的家
她想像的安全網是同心圓,最核心的角色是社工,第二層是支援網絡的工作者,最外圈則是社區裡的每一個人。
2018.8.21
教育
兒童虐待
兒少
社工
Fill 1
人權.社會
「少年安置機構性侵案」彈劾風暴,法院和政府為何一再漏接?
為什麼南投少年安置機構性侵案引發的彈劾,讓司法界一片譁然?15年來,為何把孩子一再裁往該機構安置?
2018.8.15
司法
政治政策
兒童虐待
性暴力
安置機構
Fill 1
評論
【投書】除夕夜,我一個人──小C的故事
其實,過年我可以回養母家或其他親戚家,可是不曉得為什麼,除夕前幾天我一定會生病,而且是大病。
2018.2.15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Fill 1
評論
【投書】這群人,陪無家可歸的孩子一起過年
電視新聞很喜歡報導「過年不能回家的人」,我都會特別去注意,然後默默在心裡吶喊:「我也是,我也是」。
2018.2.15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Fill 1
評論
【投書】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現場紀實
成人們與國家主政者,此刻台灣已不再需要詢問兒少有沒有能力參與,相反地,我們應該自省,是否已為兒少搭好自決的舞台。
2017.12.6
教育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Fill 1
評論
【投書】用創作,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
透過藝術創作,讓青少年用聲音、動作,去發現自己的各種樣子;唯有夠認識自己了,才更有力量與世界互動。
2017.11.29
人權
兒童虐待
心理
霸凌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