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醫療
Fill 1
環境.教育
受傷的生靈也有重新活過的機會──野生動物復歸路與牠們的引路人
台灣有一群救傷專家組成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為東部的傷病動物點亮回家的路。《報導者》實際走訪,參與野放工作,也聆聽保育員與獸醫師的心聲,看見他們對野生動物「不要再見的愛」,也見證生命的強韌與脆弱。
2023.2.1
環境
醫療
台東
動物保護
科學
森林
Fill 1
生活.醫藥
看不見病毒的防疫進行式──長新冠、兒童腦炎、MIS-C的診治與解謎
身體病症、無以名狀的痛苦與失眠⋯⋯各國許多染疫者正在經歷「長新冠」挑戰。面對新冠疫情留下的後遺症謎題,我們還能做哪些研究與追蹤?
2023.1.17
醫療
時事
防災
COVID-19
公衛
照護
藥物
Fill 1
生活.醫藥
疫情3年了,你好嗎?──7大關鍵數據,解析全台逾900萬人感染、1萬5千人死亡下該被看見的事
過去3年,全台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上萬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本文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2023.1.17
醫療
時事
科學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篩檢
藥物
Fill 1
生活.醫藥
中國大解封對台灣防疫的衝擊和考驗──新冠病毒會再變異嗎?變異後我們抓得到嗎?
新冠疫情襲台3年後,防疫原本已將收尾,卻再一次面對由清零到快速躺平、全面解封的「中國病毒」新變數,台灣要真正與COVID-19共存,還有哪些挑戰?
2022.12.29
醫療
中國
時事
防災
COVID-19
公衛
篩檢
藥物
Fill 1
人權.社會
解憂咖啡店,陪機構兒少自立生活:踏入現實社會後,請記得我們都在
「咖黑」不只是咖啡店,更是陪伴安置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的據點。這裡有療癒,也有爭吵,在充滿挑戰的陪伴現場,正向心理學出身的店長黑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為他們出社會後隨時可以回頭停靠的港灣。
2022.12.21
醫療
高雄
教育
兒童虐待
毒品
創業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Fill 1
人權.社會
在不同家庭與機構流轉的浮萍──如何跨界組隊為「難置兒」修整港灣?
在不同家庭或安置處所之間轉換3次以上的兒少,實務上稱為「難置兒」,他們感到不斷被拋棄,也漸漸磨去對人的信任。如何確實接住他們,也同時強化照顧者的能量?不同的跨界團隊正在找方法。
2022.12.21
醫療
教育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社會住宅
早療
Fill 1
影像
衝突與洪水過後,南蘇丹艾卜耶的現場與人道醫療救援
2011年舉辦自決公投後,南蘇丹便從蘇丹獨立出來,但兩國間卻無法友好共處;在有領土爭端的地區,生活條件和資源極度不足,一場衝突,讓受到波及的孩子燒傷一個月都無法治療⋯⋯
2022.11.30
醫療
人權
難民
在地傳真
非洲
攝影
NGO
Fill 1
評論
王弘毅、張惠東/血緣國族迷思下,難受益於「精準醫療」的原住民健康危機
我們認為,多年前流傳的「台灣大部分漢人帶有原住民基因」迷思,不僅被近年更新的科學研究破解,其副作用更讓人忽略真正原住民基因的獨特性,加上人體研究法令限制,將會使原住民族群淪為基因體時代精準醫療的弱勢。
2022.11.3
醫療
原住民
科學
公衛
Fill 1
生活.醫藥
曾是聯合國認可的罕病人權大國,為何台灣今讓患者淪落健保邊緣人?
根據罕見疾病基金會統計,2013年二代健保後,罕藥通過健保給付的數量明顯逐年變少,不僅整體給付率從過去的86.8%下降到47.6%,今年直到第二季的新藥執行率僅0.016%。罕病家庭如同重回黑暗年代,斷藥、吶喊、無助、絕望⋯⋯
2022.10.24
醫療
人權
長照
社會福利
健保
NGO
罕見疾病
藥物
Fill 1
影像
曹雨昕/他們說謝謝台灣──車尼希夫的醫院、學校和幼兒園
在這座奮力抵抗俄軍的「烏克蘭英雄城市」,⼀間醫院、⼀間學校和⼀間幼兒園的重建裡,包含著9,000公⾥外,來自台灣的心意。「在這個時刻,沒有什麼能比我們更加感受到孩⼦們笑容的重要性,我們很感謝台灣的⽀持,將童年帶回給烏克蘭的孩⼦們。」
2022.9.25
醫療
教育
災後重建
圖文故事
兒少
俄羅斯
烏克蘭
攝影
戰爭
1
2
3
4
5
6
…
40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