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親密關係
Fill 1
人權.社會
離開、復合、想求助卻開不了口,我們如何支持家暴受害人的自主選擇?
無論是決定離開、復合、猶豫是否求助,都是家庭暴力受暴者的可能反應。目前的家防系統,是否能給予不分性別的受暴者足夠能量、做出關鍵抉擇?
2021.1.12
性別平權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都是莽夫的錯?加害vs.被害標籤對立下,被遮蓋的「家暴相對人」
《家暴法》實施23年,不但實務上愈來愈難界定被害人與相對人,以女性經驗出發的政策設計,常讓男性比例較高的「相對人」感到格格不入、排拒社工服務,暴力無法斷根⋯
2021.1.12
性別平權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在罪與罰背後架起對話橋梁──洪當興家暴殺人案中,孩子的聲音與人性面貌
洪當興在法院前撞死前妻與律師,震驚社會;更一審法官首開先例,欲聆聽加害者與受害者家屬聲音,進行兒童最佳利益鑑定,也重建洪當興的人生。這一切能開啓修復之路嗎?
2021.1.12
死囚
時事
司法
死刑
社工
家庭
心理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生活.醫藥
世紀之疫下的親密關係:被演算法推升的數位愛情,撫慰了誰?
疫情之下,隔著電腦螢幕的交流大增。國內外數據發現,2020年各大交友、約會軟體的使用量、活躍度都大增,以演算法「速配」的人們,在科技中是獲得了更多慰藉、還是更疏離?
2021.1.3
大數據
科技
人工智慧
社群媒體
社會觀察
親密關係
Fill 1
人權.社會
他們為什麼愛台灣:「命運共同體」的台灣與香港人,真正了解彼此嗎?
這一波港人移台潮,夾帶著明顯的反中情緒和民主認同。然而走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敘事後,移民與台灣社會的摩擦可能上演,我們如何思考共好的未來?
2020.10.14
香港
中國
認同
家庭
反送中
親密關係
移民
Fill 1
評論
盧郁佳/當嬰兒掀起強颱──讀《其實應該是壞掉了》
形跡陌異、神鬼莫測的主角們,隨情節逐漸坦露,他們對喜歡、愛,怕得要死。《其實應該是壞掉了》給了受苦者、照顧者們,細膩覺察那股懼怕與痛苦的契機;小說如一道光,使接住的人也成為光。
2020.8.21
書評
家庭
心理
親密關係
祕密無論說或聽皆危險
Fill 1
人權.社會
在人性最黑暗的領域投入種子──性侵治療制度「世界第一」背後的真相
台灣「世界第一」嚴格的性侵犯治療制度,年花上億預算,真有提升社會治安嗎?「重醫療輕監控」困境中,第一線治療師、醫師努力尋找治療方法與意義…
2020.8.16
醫療
性暴力
社工
社會觀察
心理
親密關係
Fill 1
評論
盧郁佳/家暴的蝴蝶效應──讀《正常人》
《正常人》表面寫悲戀,實則側寫暴力傷害的餘震。主角在家中承受暴力後,憤怒被剝奪、對愛與暴力的認知被混淆,愈尋求親密關係,就愈陷入下一個受暴循環。
2020.7.23
兒童虐待
書評
文學
家庭
親密關係
霸凌
祕密無論說或聽皆危險
家暴
Fill 1
評論
林志潔/愛情從來就不是用刑罰能保證的童話──論大法官宣告通姦除罪
如果通姦罪的本質是一種報復,那麼,國家為何要動用警察、檢察官、公權力來滿足私人的報復心?大法官在通姦除罪化的釋字791號解釋中,也正說明了婚姻甚至人生的本質。
2020.5.29
時事
司法
憲法
家庭
社會觀察
親密關係
Fill 1
評論
徐志雲/同婚一週年後,沒改變的事──「我們」共同面對的性別困境
台灣進入後同婚時代,但傳統社會價值仍影響每個人,在診間聽聞各種的婚姻困境後,醫師徐志雲認為婚姻平權是開拓社會思考的起點。
2020.5.23
同性戀
性別平權
婚姻平權
家庭
社會觀察
親密關係
LGBTQ+
1
2
3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