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大數據
Fill 1
人權司法
當電商平台成為詐騙高風險賣場,政府與企業該如何聯防資安漏洞?
當博客來、蝦皮拍賣等電商龍頭,高居刑事局「高風險賣場」名單前幾位,駭客入侵、個資外洩衍生詐騙案層出不窮,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行之有年的《個資法》行政裁罰又為何無法減少相關犯罪的發生?
2023.2.6
人權
產業
政治政策
大數據
科技
開放資料
防災
資訊安全
讀者投稿
Fill 1
人權司法
「我的愛心被駭客利用了!」個資外洩風暴下,公益團體的重建信任之路
不只電商,近來公益團體也被駭客盯上,捐款個資屢屢外洩,重創捐款人與組織間的信任,不少人更因此停捐。營運倚賴捐款的公益團體,該如何在有限預算下建立穩固的資安防護網?
2023.2.6
人權
大數據
科技
開放資料
防災
NGO
資訊安全
讀者投稿
詐騙
Fill 1
國際兩岸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的代價?英國「數學必修教育延長」風波
為逆轉過半英國勞工數感能力僅有小學程度的窘況,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提出「數學教改」,要將數學必修教育延長2年。然而消息一出,引發強烈批評,也反映出英國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結構問題。
2023.1.12
時事
教育
政治政策
大數據
英國
科學
人工智慧
兒少
經濟
Hello World
Fill 1
影像
沈柏逸/崩壞與重繪尺度:談羅晟文、蘇郁心、吳其育的藝術式研究
藝術可以生產知識嗎?當代場域中,愈來愈多藝術家以田野調查、檔案甚至科學實驗為基礎進行創作,它們有著「智識化」的傾向,卻又與學科常規保持距離,這樣的「藝術式研究」是以什麼方式傳遞出另類的「知識體驗」?
2022.10.4
大數據
科學
藝術
文化
攝影
Fill 1
評論
和諧社會裡的中國新人類:大數據與社會信用體系如何製造聽話的奴才
在上海市府主管經濟、負責執行社會信用體系的趙姓官員說:「再也沒有人敢有失信的念頭,敢破壞社會的共同生活,這點我們或許能辦得到。」她欣喜若狂看著我:「到了這一天,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
2022.9.15
中國
人權
大數據
科技
人工智慧
書摘
共產黨
Fill 1
環境永續
從犯罪公路到公有地──衛星圖解全台廢棄物濫倒熱區
全台有多少土地淪為廢棄物濫倒處,成為犯罪者賺錢工具?《報導者》從衛星圖資,篩選出數千筆廢棄物或土石棄置違規案件,詳細分析從北到南的違規熱區,以及它們成為濫倒天堂的原因。
2022.8.23
環境
產業
政治政策
大數據
土地汙染
廢棄物
Fill 1
評論
【投書】由健保資料庫釋憲案判決,看台灣如何良善治理健康大數據
「大法官釋憲史上首次出現,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位國民都已經是當事人的案件。」健保資料庫釋憲案結果出爐,對於個資隱私與數位治理的短/長期影響是什麼?我們如何打造數位信任的新時代?
2022.8.18
時事
司法
政治政策
大數據
開放資料
人工智慧
健保
資訊安全
歐盟
Fill 1
評論
失控的人臉辨識與數據竊取──從《焚書》一窺數位洪災面貌
微軟創造巨大的人臉影像資料庫,訓練人工智慧人臉辨識系統;科技公司掌控演算法,臉書用戶數據被非法使用⋯⋯如果,由公共機構保護個資及知識,可能會更安全?
2022.7.25
出版
政治政策
大數據
科技
人工智慧
社群媒體
書摘
資訊安全
Fill 1
醫療健康
從腸病毒71型到Omicron,奪命腦炎是台灣基因問題?或另有「真兇」?
Omicron兒童腦炎在歐美少見,究竟是台灣有特殊的病毒或基因體質?還是由於目前也是多種兒童病毒流行時期,或許「真兇」另有他人?除了亟待解謎的科學研究,這場風暴又凸顯台灣醫療體制什麼樣的隱憂?
2022.6.20
醫療
大數據
科學
科技
兒少
防災
COVID-19
公衛
Fill 1
醫療健康
快篩實名制登場:行政院擬3個月徵用6,000萬劑,儘早阻斷Omicron
《報導者》掌握可靠訊息,行政院上週末緊急開會,由沈榮津統籌規劃3個月徵用國內外快篩試劑6,000萬劑,將推出單劑百元的「快篩實名制」,民眾至藥局憑健保卡領取,以自主快篩阻斷傳播鏈,最快本週宣布、4月中旬上路。
2022.4.11
醫療
產業
政治政策
大數據
科技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篩檢
藥物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