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體育
Fill 1
評論
她的戰場從榻榻米轉到社群媒體──大學地下室裡,烏克蘭巴西柔術選手堅守前線的日子
巴西柔術國手伯赫妲娜,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與家人搬進大學地下室,她的戰場也從榻榻米轉到社群媒體──用體壇國際人脈為士兵募集物資。《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書裡,記錄了眾多烏克蘭人如此以日常抵抗戰火的選擇。
2023.11.24
體育
社群媒體
俄羅斯
烏克蘭
書摘
戰爭
全民國防
Fill 1
評論
陳子軒/蹭「卡」錯了嗎?運動員的多元身分認同與策略
經歷「林來瘋」台灣之(沾)光的尷尬,面對今年大聯盟新人賽季表現亮眼的台裔美籍球員卡洛爾,有些球迷對媒體「攀親帶故」的論述敵意甚深。作者則從血緣以外的角度,指出多元認同的可能與策略。
2023.11.3
體育
時事
美國
棒球
認同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政治、轉播、運動敘事──亞運之光折射出的台灣運動媒體生態
杭州亞運上週落幕,具有賽事轉播權利的體育台,在串流平台上大力加開頻道,凸顯數位優勢;傳統文字與攝影記者則從現場帶回精彩的第一手故事⋯⋯作者從這場體育盛會,一窺數位時代下體育媒體版圖的變與不變。
2023.10.12
體育
中國
產業
時事
兩岸
社群媒體
奧運
媒體
Long Game
Fill 1
文化生活
出國比賽難請假、金牌效應難擴散──亞運橋藝國家隊的野外生存紀錄
雅加達亞運首次將橋藝納入比賽,台灣摘下1金2銀1銅;今年9月杭州亞運,瞄準金牌的國手卻被迫先「計算」假期夠不夠、自身工作與出國比賽孰輕孰重?屬於冷門運動競技項目的橋藝協會,又該如何「搭橋」?
2023.9.11
體育
勞權
行政法人
政府國會
行銷
讀者投稿
Fill 1
評論
陳子軒/盛夏日本運動啟示錄:「日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打中你嗎?
日本大球的成功,與慶應高中的奪冠,也許只是時間點上的巧合,但深化運動如果沒有長期的願景與目標,絕非一蹴可幾,更不是可直接複製貼上──以台灣的運動組織結構與文化,全然的複製貼上只會格式不符而已⋯⋯
2023.9.8
體育
日本
韓國
認同
文化
社會觀察
共產黨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女足世界盃、世大運、U12世界盃──2023夏日運動的黑色喜劇
世大運甫落幕,台灣收獲10金、46面獎牌,遠勝美國的1金、23獎牌,這代表台灣體育實力大勝美國嗎?作者從今年夏天3場世界級賽事現場,提醒切莫因為場上成績,迷失運動發展的長期耕耘方向。
2023.8.11
體育
人權
時事
性別平權
棒球
世大運
兒少
足球
社會觀察
Long Game
Fill 1
Podcast
大巨蛋讓球迷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段橫跨30年的「孵蛋」簡史,能孕育出「台灣棒球」的主場嗎?
「沒有一座球場只是因為豪華而偉大,」當球場的硬體設施已經完善,接下來該思考什麼?如果運動產業的核心是「感動」,大巨蛋又該如何打造專屬台灣球迷的棒球殿堂?
2023.8.1
體育
政治政策
棒球
建築
文化
台北
Fill 1
評論
王雲慶/不只是地標,大巨蛋如何成為承載台灣棒球文化的聖地?
挺過20多年的風雨,大巨蛋似乎有望在年底破繭而出。這座原先因室內棒球場需求而開始興建的場館,有可能延續台灣人的棒球集體記憶嗎?前大巨蛋棒球顧問王雲慶從美日職棒球場設計巧思提出建議。
2023.7.16
體育
政治政策
棒球
建築
文化
台北
Fill 1
評論
陳子軒/台灣#MeToo運動燎原下,體壇「房間裡的大象」何時現形?
運動的發展脈絡,使其成為男性特權與專屬保留地。台灣體壇能否乘著這波#MeToo浪頭,帶來運動文化的正向質變,並理解性別平權不僅對女性或弱勢族群有利,也是讓男人從傳統陽剛緊箍咒釋放出來的契機?
2023.6.9
體育
時事
性別平權
性暴力
社群媒體
社會觀察
Long Game
MeToo
Fill 1
評論
陳子軒/當職業運動前進「賭城」──線上、線下齊步走
球隊主場進駐賭城、電視台提供以博弈為主觀點的NBA賽事轉播,NFL也授權博弈公司直播比賽⋯⋯美國職業運動、博弈與媒體三位一體的未來圖像,恐怕將匯集成一場完美風暴。
2023.5.19
體育
產業
日本
歐洲
美國
棒球
博弈
社會觀察
Long Game
籃球
1
2
3
4
5
6
…
18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