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圖文故事
Fill 1
影像
讓位給航空城的生活與記憶──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現身之前
桃園航空城,台灣戰後最大規模的區段徵收,為了擴建第三跑道的搬遷作業已然展開。遊子回鄉清掃祖厝準備搬遷,經營數十年的幼兒園關門,竹圍福海宮主神在此最後一次做壽⋯⋯。
2022.5.29
桃園
居住正義
拆遷
圖文故事
宗教
交通
家庭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土地徵收
Fill 1
戰火下的黑暗之光──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孩子和他們的新家
同一個時間,有的孩子在看電視、有的孩子在拉小提琴,有的孩子卻因為戰爭,失去家園。《報導者》攝影記者用10張照片,帶你一起看見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小朋友,如何在對他們展開溫暖雙臂的波蘭,有一個暫時的家。
2022.4.13
難民
圖文故事
兒少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兒童新聞
Fill 1
影像
【後時代革命】人物誌4:收過死亡恐嚇、把枕頭帶來台灣的鄭家朗
2020年6月,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發起罷課公投,反對《國安法》,被中聯辦和港澳辦點名譴責。其後鄭離港,在台灣逗留一年後,前住英國。流徙其間,他繼續與其他海外港人開發關於香港歷史、語言和文化的教材。
2022.4.11
香港
社運
教育
圖文故事
認同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影像
【後時代革命】人物誌3:衝入立法會後與男友走上不同道路的Tiger
2019年6月12日,他倆還一起午飯,「那是我們的紀念日,吃完就衝了上前。」不到一個月,Tiger成為第一批逃亡到台灣的港青,男友則去中國念書。如今他的理想是「融入台灣,參與本地社會和政治,同時令大家關注香港。這是良性互動。」
2022.4.10
香港
嘉義
社運
政治政策
圖文故事
認同
反送中
Fill 1
影像
【後時代革命】人物誌2:做一回諾亞方舟的香港眾志創黨成員T
T從大一起投入政治,到2021年6月《國安法》通過前,眾志被迫解散,爭取過的、累積過的通通歸零,失落嗎?「沒有。本來也沒有爭取到什麼真普選⋯⋯這樣有好有不好吧。好處是人變得好堅強;不好的是麻木了,習慣了辛苦建立的都不會永久。」
2022.4.8
香港
社運
英國
藝術
圖文故事
認同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影像
【後時代革命】人物誌1:識愁滋味的電影少年M
M目睹港鐵太子站的警察暴力襲擊事件後,投入拍攝一個夜更管理員獨自面對疫情下空蕩校園的故事《謝生》,記錄香港監控社會下在壓抑中求生存的微小個人。如今他來北藝大讀書,看著身邊快樂的同學,「我以前也是這樣,但現在回不去了。」
2022.4.7
香港
電影
圖文故事
認同
反送中
攝影
言論自由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影像
袁詩堯/喪攝,以記錄撫慰悲傷
告別式、追思會,是亡者與生者生命中一道重要刻痕。袁詩堯分享專職喪禮攝影師後,他的觀察與人生體悟,更希望能舒緩和撫慰家屬的悲傷。
2022.4.4
在地傳真
圖文故事
宗教
文化
攝影
民俗
Fill 1
影像
蔡慧敏、高仲明/後時代革命:政權重新定義香港,我們重新定義「香港人」
《後時代革命》攝影展記錄了十數位因反送中運動來到台灣的香港人。港版《國安法》徹底改變了香港的法治基礎,許多拒絕臣服於威權、追求自由的港人離開故土;但他們的行動和精神卻持續形塑新的「香港人」面貌。
2022.4.1
香港
人權
圖文故事
認同
反送中
攝影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影像
許震唐/野鰻.人
濁水溪口,也有一群捕鰻的人:世襲討海的老前輩、18歲正青春的菜鳥。攝影師許震唐記錄這群捕鰻人下網、收網,還有騎車趕潮汐的身影,理解海事的潛規則與職人鋩角,思索人與海與鰻千百年的共存之道。
2022.3.26
產業
在地傳真
圖文故事
海洋
漁業
攝影
濁水溪
Fill 1
影像
【波烏邊境影像故事】逃離戰火的人們,跨越國界後遇見的「第一條街」
在3個東歐國家總理抵達基輔表達支持的這天,《報導者》團隊抵達波烏邊界上新誕生的一條「世界街」。當我們靠近一張張驚魂未定的臉,微笑之後,一句「你好嗎?」他們的眼淚就接著掉下來了。
2022.3.16
難民
時事
歐洲
動物保護
圖文故事
交通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攝影
波蘭
軍事
1
2
3
4
5
6
…
1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