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以巴衝突
Fill 1
文化生活
敘利亞來的禁忌黨旗:阿拉伯之春前夕,大馬士革的火焰與鞋印
2009年,鎮宏從敘利亞帶回來的真主黨旗幟,在當時是為伊斯蘭兄弟撐腰、反美以等西方勢力的強力應援道具,如今反倒成了鎮壓人民、恐怖統治的爭議象徵。歷史巨輪在大馬士革留下的痕跡,如此具體又令人發麻。
2023.1.20
美國
音樂
以巴衝突
敘利亞
中東
黎巴嫩
戰爭
旅遊
Fill 1
國際兩岸
貝魯特大爆炸遺留的火種:黎巴嫩現場漫長的公民抵抗
還記得2020年那場震撼世界的貝魯特港口大爆炸嗎?20個月後,真相調查竟仍遙遙無期、無人承擔。獨立記者陳映妤於2022年4月重返黎巴嫩的重建現場,記錄那些活下來的人們,如何在無止盡的挫折失望中,找到團結自救的方法。
2022.6.9
消防員
選舉
災後重建
政治政策
以巴衝突
宗教
中東
追蹤報導
NGO
黎巴嫩
Fill 1
國際兩岸
誰射殺了「巴勒斯坦之聲」?半島電視台記者Shireen之死
她是《半島》第一代王牌,整個世代巴勒斯坦新聞人的偶像。夏琳之死,在以巴雙方高層的政治算盤考量下,雖不斷隔空嗆聲,但在關鍵的犯罪咎責問題上,默默地打了馬虎眼。這樣的不明不白,巴勒斯坦人能接受嗎?
2022.5.17
時事
以巴衝突
國際關係
媒體
Hello World
Fill 1
評論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深入絕境,是因為相信報導能帶來改變
「待在布爾吉巴拉吉納的24個小時深深影響了瑪麗。那名年輕女子躺在路上、鮮血滲入泥土的景象,未曾從她腦海中抹去。其他記者可能會待在邊緣,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之外發稿,但瑪麗不這麼做──她會走上前去。」在這本《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中,我們看到電影《私人戰爭》主角的實際人生。
2021.9.6
醫療
難民
英國
以巴衝突
敘利亞
書摘
媒體
軍事
黎巴嫩
Fill 1
評論
林佳和/全球化恐怖主義的初試啼聲──1972慕尼黑奧運
終場時間從1秒變3秒、由裁判投票決勝負的男籃金牌;巴勒斯坦恐怖分子11位以色列選手和教練,在毫無經驗的反恐行動下,血染奧運。1972慕尼黑,奧林匹克理想在某種層面已告終結,全球化的恐怖主義初試啼聲⋯⋯。
2021.8.23
體育
恐怖攻擊
美國
以巴衝突
德國
俄羅斯
國際關係
奧運
籃球
Fill 1
評論
王冠云/在西方主流媒體中長期消失的巴勒斯坦,這次會被看見嗎?
「如果你不譴責哈瑪斯,你就是『反猶主義』的支持者。」這個盛行於國際政壇、主流媒體的框架,在今年5月的以巴衝突中,卻遭到新聞工作者、各國民眾甚至猶太團體的挑戰。我們能改以反種族歧視、反殖民議題的方向來認識以巴關係嗎?
2021.5.30
人權
時事
社運
以巴衝突
社群媒體
宗教
中東
國際關係
歷史
媒體
種族歧視
軍事
Fill 1
國際兩岸
一片土地,四種身分證──越洋採訪戰火中的巴勒斯坦人心聲
「對以色列來說,我們的存在就是個威脅。」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數起戰爭下,巴勒斯坦人被迫離散於西岸、加薩、東耶路薩冷與以色列。我們採訪這四地的巴勒斯坦人,不管拿的是哪一種身分,來自以色列的武力與種族歧視的壓迫都持續加深⋯⋯
2021.5.19
人權
難民
時事
以巴衝突
宗教
歷史
種族歧視
軍事
Fill 1
評論
包修平/火箭與鐵穹之下,如何理解當前的「以巴衝突」?
以巴衝突再起,掩藏在火箭與鐵穹系統的煙硝火光之下,數十年未解的爭端到底是什麼?本文從以色列建國後,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此消彼漲」的領土與權力,並從社會、經濟、政策、國際局勢等角度分析雙方當前狀態⋯⋯
2021.5.18
人權
時事
以巴衝突
中東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歷史
軍事
黎巴嫩
Fill 1
國際兩岸
我曾接待過「紀錄片國王」:回憶導演朗茲曼及其經典《浩劫》
經典紀錄片《浩劫》名導朗茲曼於7月初逝世,4年前曾邀他來台的策展人林木材,回想他們生命交會的這10天。
2018.7.19
導演
紀錄片
法國
以巴衝突
tidf
納粹
Fill 1
國際兩岸
王文彥/巴勒斯坦的天空不屬於他們
巴勒斯坦村落Kafr Qaddum的小朋友在投石索、催淚瓦斯與橡膠子彈中的環境長大。這場已經持續多年的抗爭,至今仍然看不到終點。
2017.9.16
以巴衝突
圖文故事
中東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