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影響力報告:看見深度追蹤報導對社會的實質改變

這些報導並不朝生暮死, 它們帶著應該被聽見的聲音,持續發聲。
非營利媒體能夠產生哪些影響力?為什麼要支持好新聞、好媒體?你的捐款可以為社會帶來哪些實質改變?創立4年、獲得超過40座國內外專業新聞獎項之後,《報導者》第一份影響力報告出爐,完整呈現《報導者》走過的路。
《2019報導者影響力報告》分為「本冊」與「報導追蹤冊」,在「本冊」中,我們自剖成立至今遭遇的10個挑戰,如何突破困境繼續前進;我們說明重要報導的產製過程,希望找回台灣社會的公共性;我們也呈現年輕人才的培力成果,以及受訪者眼中的《報導者》面貌。
而在「報導追蹤冊」中,我們更詳列各項重要報導刊登後的長期追蹤,讓所有捐款者了解,哪些報導促成了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做出回應與改變政策?哪些報導促成了監察院後續調查、立法院推動修法?又有哪些報導讓讀者深受感動而捐款給偏鄉醫院?
《報導者》能夠不受任何干預,獨立自主走到現在,全賴所有捐款者的支持。我們深知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期待所有讀者、捐款者給予鞭策指教。希望每一筆小額捐匯聚成持續改變的力量,讓我們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在此,我們提供所有讀者免費下載影響力報告PDF檔。
下載PDF檔:
- 報告本冊:《報導者》2019影響力報告本冊
- 報導追蹤册:《報導者》2019影響力報告報導追蹤冊
線上閱讀版
- 影響力報告|本冊
- 影響力報告|報導追蹤冊
- 2016年3月,報導者推出「桃園新屋保齡球館大火週年」系列報導,促使桃園市消防局回應疑點;其後監察院更糾正桃園市政府,將7名失職人員移送懲戒。
- 2016年5月,報導者刊登《亞洲森林浩劫》專題報導,同月,環保署長李應元即下令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禁止採礦。
- 2016年12月,報導者推出《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調查報導,促使屏東地檢署宣布重啟調查印尼漁工Supriyanto之死,行政院長林全、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在行政院院會中強調立即進行勞檢以保障漁工權益。
- 2017年5月,報導者刊登《蔡英文勞動政策追蹤平台》,蔡英文總統於Facebook專頁轉發本報導並進行政策回應。
- 2017年10月,報導者深入追蹤「許達夫案」,促使台中市衛生局針對「許達夫案」再度審議,做出懲處判決。
- 2017年11月,報導者刊登《廢墟裡的少年》專題報導,並與立法委員劉建國、李麗芬共同舉辦公聽會,會中學者專家建請勞動部成立少年就業輔導單位。
- 2018年11月,報導者刊登《病床邊的照護危機》專題報導,促成衛福部長承諾推動住院友善醫院認證。
- 2018年10月,報導者深入追蹤調查「普悠瑪出軌事故」,刊登《傾斜掉的台鐵──太魯閣普悠瑪誤東部10年》專題,使交通部與台鐵針對花東運量不足進行檢討改善;2019年9月刊登《國家不願面對的真相:獨家揭露台鐵體檢報告》普悠瑪週年追蹤專題,促使交通部公布台鐵體檢總報告。
- 2018年4月,報導者刊登《搶救兒童高死亡率》專題報導,促使衛福部承諾將盤點新生兒必須使用的孤兒藥,並有讀者捐贈百萬元購置兒童專用保溫箱給偏鄉醫院。
- 2018年1月及7月,報導者刊登《六輕營運20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兩階段專題報導,促使監察院糾正環保署怠惰不作為、要求台塑集團為空汙數據造假向社會道歉,並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環境檢測法》。
欲了解更詳細內容,請下載完整報告 《報導者》2019影響力報告報導追蹤冊
1,500個日子 2,270篇報導 80場國內外講座活動 獨立媒體,堅守新聞價值 持續改變的力量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2020年,世界更加不安。當全球因為疫情而陷入閉鎖與恐慌之際,港版《國安法》讓香港淪為一國一制、菲律賓政府抓記者關電視台、白羅斯政府操縱媒體和大選、台灣更面臨中國因素的威脅與滲透⋯⋯。當民主自由遭遇重大挑戰,我們更需要不受任何力量左右的獨立媒體,全心全意深入報導真相、努力守望台灣。
5年前的9月1日,《報導者》成為台灣第一家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媒體。我們期許自己扮演深度調查報導的火車頭,在讀者捐款支持下獨立自主,5年來穿越各項重要公共議題,獲得國內外諸多新聞獎項肯定,在各層面努力發揮影響力。然而,受到疫情嚴重衝擊,《報導者》的捐款也受到影響,我們需要更多的動能,才能持續在這條路上前進。
請在《報導者》5週年之際成為我們的贊助者,與我們一起前進,成為迎向下個5年的重要後盾。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