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實施23年,不但實務上愈來愈難界定被害人與相對人,以女性經驗出發的政策設計,常讓男性比例較高的「相對人」感到格格不入、排拒社工服務,暴力無法斷根⋯
《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已滿一年半,2021年3月19日起,未提出轉型計畫的中高汙染工廠將面臨關廠命運。《報導者》實地走訪,發現業者種種遊走邊緣的手法,經濟部和地方政府能遏阻嗎?
疫情當道、科學敘事成為主流之年,劉玗一反常態以個展《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重新討論「不科學」的傳說。在疫情下,提供人們思考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另一可能。
《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闡述台灣人改吃大量麵食的歷史背後,就是政府把農業當貿易商品,最終導致台灣的農業供應在土地上被連根拔起。如今台灣面臨另一波萊豬貿易戰,作者的觀察是?
疫情之下,隔著電腦螢幕的交流大增。國內外數據發現,2020年各大交友、約會軟體的使用量、活躍度都大增,以演算法「速配」的人們,在科技中是獲得了更多慰藉、還是更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