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NGO
Fill 1
國際.兩岸
不被允許的「紀念」:普丁《外國代理人法》如何蠶食鯨吞俄國公民社會
侵烏戰爭4天後,俄羅斯人權團體Memorial被最高法院依《外國代理人法》宣告強制解散。這個致力於記錄史達林時代大規模政治迫害的組織,一直被國際公認是俄國的良心。我們專訪其成員,聽聽他們見證了什麼?
2022.4.17
人權
時事
司法
俄羅斯
歷史
言論自由
媒體
NGO
蘇聯
Fill 1
評論
黎恩灝、Thomas Kellogg/從數據看香港國安法如何下刀,切斷言論自由與民運網絡
香港大幅降低以言入罪的門檻,擴張以法律作為打壓工具的清單,並促使大批國安被告經常未審先囚。港版《國安法》實施超過20個月,已深深削弱香港公民社會。
2022.4.17
香港
中國
人權
司法
社運
言論自由
NGO
港版國安法
共產黨
Fill 1
援助烏克蘭,在台灣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波蘭政府開放了國界,讓所有在烏克蘭戰火下的難民,進入波蘭。波蘭全民動員,團結又有效率地對烏克蘭鄰居伸出援手,令人驚訝、感動、佩服。遠在台灣的我們,如果想要支持烏克蘭,應該怎麼做呢?
2022.4.15
難民
歐洲
外交
社群媒體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NGO
波蘭
兒童新聞
戰爭
Fill 1
評論
【投書】期盼台積電帶頭突破屋頂光電瓶頸,成為創造綠能的協力者
台積電即將進駐的高雄市楠梓產業園區即將進入環評大會決議,我們認為台積電用電量龐大,對再生能源有具體需求,如果能夠將一部分導向屋頂光電,可望帶動高雄邁向淨零的城市轉型,將創造環境與社會的雙贏。
2022.4.10
高雄
產業
政府國會
能源
科技
NGO
Fill 1
國際.兩岸
成為新前線的波蘭面對歷史性抉擇:更擁抱民主,或支持獨裁化極右政府?
在滿是烏克蘭國旗的華沙街頭,波蘭人對《報導者》分享對俄烏戰爭的共感與害怕:這是公民教育的黃金時刻,卻也怕人們學不會「團結」這堂課,怕右翼政府又找到「不民主」的理由。
2022.3.31
難民
時事
教育
志工
認同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NGO
歐盟
波蘭
軍事
納粹
Fill 1
國際.兩岸
「動物難民」的撤離與陪伴:侵烏戰爭下,橫跨歐洲的動物救援鏈
侵烏戰爭造成數百萬難民人口,那動物呢?一對波蘭兄弟冒險往返邊境搶救「難民動物」;利維夫的野生熊收容所則把剛從冬眠中甦醒的熊轉往德國長期安置。為了受戰火波及受傷或無主的動物們,一條跨國救援鏈正組織起來。
2022.3.25
難民
時事
歐洲
動物保護
志工
俄羅斯
烏克蘭
NGO
軍事
Fill 1
評論
煙硝下的手術:看遍生死的25年戰地醫生,開辦「外傷學校」傳承醫術
25年戰地醫師經驗的諾特在《醫者無懼》書中直述每次「空降到戰區」的糾心故事,最後決定開辦外傷手術必備知能培訓課,傳承知識給參與人道援助的外科醫師,是他的重大使命。
2022.3.4
醫療
英國
志工
防災
非洲
書摘
NGO
軍事
Fill 1
評論
看見無家者真實生活後的問題:為何「居住優先」策略不被政府採納?
無家者居住需求得不到回應,問題主要出在台灣遊民政策始終被界定為社會救助問題,而非居住問題。這與國外處理無家可居問題時以「住宅」與「經濟安全」雙軌並重的狀況相去甚遠。
2021.12.22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街友(Homeless)
社工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書摘
NGO
Fill 1
評論
【投書】一場40年的公衛、社運戰:抗愛滋運動如何開創全球傳染病治理典範
今年是愛滋病被發現40週年,回顧抗愛滋運動,可謂全球健康治理最具史詩性的篇章;其中各方社運和倡議如擴大感染者參與、推動藥物可近性等,更讓其他傳染病如肝炎、COVID-19的防治受惠。
2021.11.30
同性戀
醫療
人權
社運
性別平權
愛滋病
COVID-19
歷史
公衛
NGO
WHO
Fill 1
評論
【投書】三接遷離大潭藻礁公投,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觀點和建議
社會運動的目標是為了促成正面改變,而不是為了輸贏。地球公民基金會建議對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海岸與海域公投案投「不同意」,也籲請尊重決定投下同意票的選民。本投書從幾個觀點,提供公眾參考。
2021.11.28
環境
空氣汙染
時事
能源
民進黨
公投
NGO
藻礁
1
2
3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