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安置機構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尚氣與十環傳奇》:在司法程序尋找「創傷知情」的身影
以英雄片做底,《尚氣與十環傳奇》講述了創傷如何影響人情感的連結、自我價值,唯有知道自己受了傷,才有可能處理治癒的家庭故事。這套被稱為「創傷知情」的系統,如今也大量運用在司法實務上。
2021.11.19
司法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法律人追劇
心理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離開、復合、想求助卻開不了口,我們如何支持家暴受害人的自主選擇?
無論是決定離開、復合、猶豫是否求助,都是家庭暴力受暴者的可能反應。目前的家防系統,是否能給予不分性別的受暴者足夠能量、做出關鍵抉擇?
2021.1.12
性別平權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評論
【投書】當安置機構面臨就學歧視:主動同理,反轉在地學校關係
育幼機構院生就學常面臨教育歧視,前聖方濟育幼院院長分享安置機構、學校甚至社區間建立互信合作的經驗,希望在偏鄉資源不足的狀態下,各方皆能win-win,為孩子帶來安穩和幸福。
2020.8.26
教育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Fill 1
評論
【投書】失家兒少創辦NGO,帶來改變:國際經驗給台灣安置機構的啟示
對安置政策來說,失家兒少是服務主體,還是可以成為主導者?從國外經驗,可以看見失家兒少如何以NGO替自己發聲、帶來實際改變。
2020.4.4
人權
安置機構
兒少
家庭
社會福利
寄養家庭
Fill 1
人權.社會
過度傾斜的機構安置──為什麼幫失家兒找家這麼難?
受傷的孩子進機構後,物質上被照顧,身體也不再有傷,然而有些東西仍是機構難以給予的,例如家人般的愛。
2018.8.21
人權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社會福利
寄養家庭
收養
Fill 1
人權.社會
當安置機構接連停業,誰幫司法少年撐一把傘?
「可惜的是,協助高難度孩子的機構沒掌聲,出事了政府卻欠缺輔導,只會讓機構愈來愈挑案。」
2018.8.15
司法
政治政策
安置機構
社會福利
Fill 1
人權.社會
「少年安置機構性侵案」彈劾風暴,法院和政府為何一再漏接?
為什麼南投少年安置機構性侵案引發的彈劾,讓司法界一片譁然?15年來,為何把孩子一再裁往該機構安置?
2018.8.15
司法
政治政策
兒童虐待
性暴力
安置機構
Fill 1
評論
【投書】除夕夜,我一個人──小C的故事
其實,過年我可以回養母家或其他親戚家,可是不曉得為什麼,除夕前幾天我一定會生病,而且是大病。
2018.2.15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Fill 1
評論
【投書】這群人,陪無家可歸的孩子一起過年
電視新聞很喜歡報導「過年不能回家的人」,我都會特別去注意,然後默默在心裡吶喊:「我也是,我也是」。
2018.2.15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Fill 1
評論
【投書】我在育幼院的13年:體驗多年貧窮、恥感和標籤之後
從育幼院的機構生活到離院後的社會生活,我體驗到真正貧窮的滋味不只是物質匱乏,更多是在與人互動、想像未來的侷限。
2017.12.15
教育
安置機構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