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毒品
Fill 1
人權.社會
解憂咖啡店,陪機構兒少自立生活:踏入現實社會後,請記得我們都在
「咖黑」不只是咖啡店,更是陪伴安置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的據點。這裡有療癒,也有爭吵,在充滿挑戰的陪伴現場,正向心理學出身的店長黑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為他們出社會後隨時可以回頭停靠的港灣。
2022.12.21
醫療
高雄
教育
兒童虐待
毒品
創業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Fill 1
生活.醫藥
走進藥癮治療性社區──在這裡,生活即治療
除了戒癮門診、替代療法,長住型的治療性社區也是藥癮者的治療選項。有的社區遠離人群,有的位在鬧區,共通點都是要讓藥癮者在生活細節中,走過治療、自療與自瞭之路。
2022.9.22
醫療
司法
政治政策
毒品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NGO
酒癮
Fill 1
評論
為何他們在吸毒環境裡生小孩?一段90年代版的西城故事:在集體毀滅中尋找個人尊嚴
我們再一次看到,導致母親拋棄孩子或毒害胎兒的原因顯然不是「女性主義」或「女性賦權」。相反地,問題完全出在父權主義下的「家庭」定義之上,也在一個失能的公部門之上,因為他們把養育及支持孩童的責任完全推給個人──尤其是女人。
2022.8.31
美國
性別平權
街友(Homeless)
毒品
兒少
家庭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書摘
Fill 1
生活.醫藥
這道幸福難題,我們一起解──陪伴「毒寶寶」返家的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最擔心接到的孩子之一,就是原生家庭父母吸毒的案例。遍體鱗傷的毒寶寶們,有哪些照顧難題?寄爸寄媽又是如何努力付出,讓他們能足夠堅強地重回原生家庭?
2022.8.29
毒品
兒少
社工
育兒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酒癮
Fill 1
生活.醫藥
以藥找愛,讓她們踏上「成魔之路」──女性藥癮者的生命難題
尋求情感連結、渴望被愛與接納,是為數不少女性藥癮者的生命主旋律,但她們也比男性藥癮者,承受更多歧視與標籤。當受到生命創傷的女性用物質找愛,這樣的病,怎麼治?
2022.8.29
醫療
司法
性別平權
性暴力
毒品
獄政
社工
育兒
家庭
心理
親密關係
Fill 1
評論
杜特蒂和小馬可仕為何接連當上菲國總統?從《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看人民的選擇
除了毒品戰爭,杜特蒂6年執政為菲律賓留下的第二大政治遺產,恐怕是顛覆對威權統治的當代思考與歷史記憶──杜特蒂運用其高民意的支持來凸顯馬可仕獨裁時期的正面意義,也間接促成馬可仕後代重返大位。
2022.5.11
杜特蒂(Rodrigo Duterte)
轉型正義
選舉
毒品
菲律賓
假訊息
書摘
歷史
警政
Fill 1
生活.醫藥
「向大麻宣戰」戰鼓聲中,大麻合法化能有多少公民對話的可能?
近年,台灣對大麻醫療作用、娛樂風險的討論愈來愈熱。當法務部喊出「對大麻宣戰」,定調因「國情不同」不可能讓大麻合法,社會對大麻的探討,可以怎麼從檢視科學證據、參照他國經驗拉出光譜,有更深度的對話空間?
2022.5.5
醫療
產業
司法
教育
毒品
Fill 1
生活.醫藥
真的假的?在荷蘭抽大麻其實不合法、只是「除罪化」?
每當提到荷蘭,許多人會聯想到可以吸大麻的「Coffee shop」,但根據荷蘭法規,大麻並不是「合法」毒品、超過政府規定的「容忍範圍」還是會受罰,這是怎麼回事呢?
2022.5.5
司法
觀光
毒品
Mini Reporter
荷蘭
Fill 1
文化.藝術
殘忍,但非如此不可──《惡人之煞》、《二○二○年的一場雨》,李永超不畏成為緬甸軍方黑名單
以2片入圍創下TIDF紀錄,李永超的鏡頭,始終對向緬甸社會裡貧窮、幽暗、殘酷的社會問題,有些主角甚至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和家人。無奈和憤怒,成了他前行的燃料,即便成為緬甸軍的黑名單,亦不悔。
2022.4.26
導演
紀錄片
緬甸
毒品
人物專訪
礦業
tidf
家庭
Fill 1
評論
王子榮/《華燈初上》:情與法的修羅場中,迎接試煉的女人花
透過一樁兇殺案的發展,《華燈初上》呈現人與人之間從互相扶持的情誼,日後慢慢變調的酸苦、疑惑、怨懟和修復,也顯露出真實世界中法律事件所牽扯的人情糾葛,像是羅雨儂入獄,就反映出男人經商失敗、女人身陷囹圄的時代悲歌⋯⋯。
2022.3.25
產業
戲劇
司法
毒品
金融
法律人追劇
警政
1
2
3
4
5
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