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毒品
Fill 1
評論
杜特蒂和小馬可仕為何接連當上菲國總統?從《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看人民的選擇
除了毒品戰爭,杜特蒂6年執政為菲律賓留下的第二大政治遺產,恐怕是顛覆對威權統治的當代思考與歷史記憶──杜特蒂運用其高民意的支持來凸顯馬可仕獨裁時期的正面意義,也間接促成馬可仕後代重返大位。
2022.5.11
杜特蒂(Rodrigo Duterte)
轉型正義
選舉
毒品
菲律賓
假訊息
書摘
歷史
警政
Fill 1
生活.醫藥
「向大麻宣戰」戰鼓聲中,大麻合法化能有多少公民對話的可能?
近年,台灣對大麻醫療作用、娛樂風險的討論愈來愈熱。當法務部喊出「對大麻宣戰」,定調因「國情不同」不可能讓大麻合法,社會對大麻的探討,可以怎麼從檢視科學證據、參照他國經驗拉出光譜,有更深度的對話空間?
2022.5.5
醫療
產業
司法
教育
毒品
Fill 1
生活.醫藥
真的假的?在荷蘭抽大麻其實不合法、只是「除罪化」?
每當提到荷蘭,許多人會聯想到可以吸大麻的「Coffee shop」,但根據荷蘭法規,大麻並不是「合法」毒品、超過政府規定的「容忍範圍」還是會受罰,這是怎麼回事呢?
2022.5.5
司法
觀光
毒品
Mini Reporter
荷蘭
Fill 1
文化.藝術
殘忍,但非如此不可──《惡人之煞》、《二○二○年的一場雨》,李永超不畏成為緬甸軍方黑名單
以2片入圍創下TIDF紀錄,李永超的鏡頭,始終對向緬甸社會裡貧窮、幽暗、殘酷的社會問題,有些主角甚至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和家人。無奈和憤怒,成了他前行的燃料,即便成為緬甸軍的黑名單,亦不悔。
2022.4.26
導演
紀錄片
緬甸
毒品
人物專訪
礦業
tidf
家庭
Fill 1
評論
王子榮/《華燈初上》:情與法的修羅場中,迎接試煉的女人花
透過一樁兇殺案的發展,《華燈初上》呈現人與人之間從互相扶持的情誼,日後慢慢變調的酸苦、疑惑、怨懟和修復,也顯露出真實世界中法律事件所牽扯的人情糾葛,像是羅雨儂入獄,就反映出男人經商失敗、女人身陷囹圄的時代悲歌⋯⋯。
2022.3.25
產業
戲劇
司法
毒品
金融
法律人追劇
警政
Fill 1
影像
2021《報導者》年度照片選:多走一步,示意有光
新興毒品與菸品、網際世界的虛實、土地與法律的探尋、森林與人性的拉扯、海洋漁業的追蹤、真相的挖掘⋯⋯在路徑上灑落些許數位銀鹽和記者意志,在那前方未明之處,示意有光。
2021.12.29
環境
香港
體育
人權
勞權
原住民
產業
教育
能源
緬甸
電影
科學
毒品
農業
藝術
海洋
防災
Tibet
漁業
公投
六四事件
攝影
心理
COVID-19
民俗
公衛
疫苗
LGBTQ+
土地徵收
軍事
電子煙
森林
盜伐
Fill 1
環境.教育
一個原住民家庭的生命故事:盜伐之路,能否停止循環?
我們透過涉及山老鼠案件的原住民家族故事,看見經濟、社會等因素下不斷踏上盜伐之路的關鍵。正視犯罪成因,才有可能根本防治。
2021.12.7
原住民
產業
司法
毒品
經濟
家庭
文化
社會觀察
森林
盜伐
Fill 1
文化.藝術
從《翠絲》到《濁水漂流》,李駿碩持續朝時代的死水投石子
《濁水漂流》入圍12項金馬獎,出自導演在露宿者權益事件的親身參與。「政府做錯就要道歉!」30歲的李駿碩如何透過吳鎮宇和李麗珍呈現香港的底層人物,讓電影成為一種對生活的介入?
2021.11.14
導演
香港
人權
難民
貧富差距
街友(Homeless)
毒品
金馬獎
社會觀察
Fill 1
評論
野島剛/從阿富汗駐點經驗,看塔利班的復活
塔利班為何能這麼快奪回政權?曾為《朝日新聞》阿富汗駐地記者的野島剛,分析美軍駐紮下阿富汗政權貪腐問題、難解的各民族利益集團、未來各國動向。他也追憶2014年被塔利班槍殺的同僚,「從那時開始,我對阿富汗的未來感到悲觀⋯⋯」
2021.8.30
人權
時事
ISIS
美國
性別平權
毒品
伊拉克
中東
國際關係
媒體
軍事
阿富汗
塔利班
Fill 1
文化.藝術
沈昭良/給過去和未來
從媒體記者轉換為專職攝影工作者,從南方澳漁民、舞台車歌手拍到了戒毒村、不義遺址,沈昭良回顧這20年,如何用攝影梳理台灣內部含括殖民、國家認同、族群、冷戰、人權、原住民、生態、環境、能源等等潛在課題⋯⋯
2021.5.22
毒品
藝術
漁業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