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家庭
Fill 1
國際兩岸
我家人在人質名單上──哈瑪斯突襲後,以色列邊境倖存者的懊惱與矛盾
以巴衝突46天後,終於啟動第一波換俘停火,卻僅維持7天就幻滅。獨立記者陳彥婷走訪以色列,採訪兩個人質家庭。他們原本對以巴和解的理念,如何因親友受害的切身之痛,陷入糾結與迷惘?
2023.11.30
時事
外交
以巴衝突
兒少
宗教
中東
家庭
國際關係
軍事
戰爭
Fill 1
文化生活
面對傷痛,我會好好陪著你──完成十年之約的卓亦謙《年少日記》
被看好是本屆金馬大黑馬的《年少日記》,以學生遺書和童年日記交織出讓人心碎的回憶。如同片中鄭老師試圖找到想輕生的學生,曾面對未能適時接住同學、也曾走過憂鬱的導演卓亦謙說,希望這部電影能「陪你撐下去」。
2023.11.22
香港
教育
電影
金馬獎
自殺
家庭
心理
港版國安法
Fill 1
文化生活
息影20年復出再演母親,陸小芬:「你看不到以前任何一個角色氣質在我身上」
曾以狂野形象詮釋女性復仇戲,也曾在《看海的日子》和《桂花巷》經典演繹擔起生計的悲情女性,息影20年後再次擔綱母親角色的陸小芬,為何決定復出?又如何在《本日公休》裡帶出脫胎換骨的演出?
2023.11.16
性別平權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家庭
歷史
婚姻
Fill 1
文化生活
唯有愛能趕走命運的寂寞──王禮霖《富都青年》留住底層生命取暖相依
在《富都青年》沉重的宿命和壓迫中,王禮霖透過阿邦阿迪兄弟最想傳達的訊息是:愛是內心最強大的力量。「我在台灣時,也是因為其他人的愛一直拉著我,我才能去勇敢面對不喜歡的事情。」
2023.11.15
導演
血汗勞工
移工
身心障礙者
金馬獎
人物專訪
馬來西亞
家庭
手語
Fill 1
文化生活
她們的拍片記事──走過90年代狂飆台灣,用電影創作回應性別與時代的導演們
正值台灣國際女性影展30週年,我們專訪4位跟著90年代婦女運動成長、勇於在時代中突破自我、帶動影像敘事體驗的導演賀照緹、陳芯宜、宋欣穎、陳潔瑤,看她們如何用影像回應自己的內心和所處的時代?
2023.11.5
導演
紀錄片
原住民
產業
性別平權
電影
性暴力
家庭
歷史
親密關係
婚姻
Fill 1
評論
別再問為什麼不生──在「沒有小孩的她們」身上,看見缺席的「生育正義」
在不生育被視為國安危機的時代,人們屢向適齡女性發問:「為什麼不生?」《沒有小孩的她們》作者深入歷史脈絡,看見生育抉擇背後的條件限制,並提出我們更應該問的其實是「她們怎麼可能生?」
2023.11.2
美國
性別平權
育兒
家庭
社會觀察
書摘
COVID-19
少子化
Fill 1
評論
在最悲痛的時刻,接住死嬰以及父母的手──喪慟穩婆
喪慟穩婆(Bereavement Midwife)做的也是助產工作,只不過她協助產婦生下的是死嬰,或是即將死去的孩子。受過助產士訓練的人,怎麼會專門參與最黑暗、最令人難受的部分呢?她是不是也曾感受過我此時的心情?
2023.10.31
醫療
英國
兒少
家庭
書摘
心理
照護
Fill 1
醫療健康
記憶會消散,但感受真實存在──日本、台灣如何用戲劇療癒失智者與照護者?
名導侯孝賢因罹患失智症而退休,再度凸顯高齡社會必然課題。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來台和兩廳院舉辦工作坊,帶照顧者透過戲劇,找到與失智症的相處方式。台灣近期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更是淚眼中亮眼的結晶。
2023.10.25
紀錄片
戲劇
日本
高齡老人
長照
失智症
家庭
照護
Fill 1
人權司法
想逃離家暴,卻帶不走重要的牠:茶茶案後,家暴寵物未解的安置之難
在同伴動物被視作家人的當代,寵物捲入家暴、被加害者拿來要脅受害人愈來愈常見。但在實務上,社政與動保網絡的斷裂,至今難以承接受害人與動物的真實需求⋯⋯
2023.10.3
動物保護
安置機構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評論
光叫人有同理心就好嗎?日本更生專家:你以為的「反省」只讓人變更壞
身為協助者,不論面對非行少年、受刑人或發生問題行為的人,都不應直接要求他反省,而是陪他一起探究走上犯罪的原因;真正的反省是當他把堆積在內心深處的孤單、悲傷、痛苦全部發洩出來後,才會萌生同理被害人之心。
2023.9.29
司法
日本
教育
獄政
兒少
家庭
書摘
霸凌
家暴
1
2
3
4
5
6
…
2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