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MeToo
Fill 1
評論
林孟皇/從《醜聞真相》看英國法庭:公開審判與隱私保障如何平衡?
英國影集《醜聞真相》透過一樁政治人物的性醜聞,探討英國菁英階級的不堪真相。台灣觀眾則可從法庭戲,看見迥異於我國的英國法運作模式,以及不分國別,普遍存在各個社會的父權沉痾。
2023.8.18
司法
性別平權
英國
性暴力
家庭
法律人追劇
MeToo
Fill 1
人權司法
#MeToo催生新版性平三法:5大修訂重點更有助被害人嗎?是否有漏洞?
#MeToo爆發兩個月後,性平三法今完成修訂,以「完善申訴流程」和「重罰」為主軸,《報導者》整理新法5大重點、以及此次修法的未盡之處。
2023.7.30
時事
政府國會
司法
性別平權
性暴力
MeToo
Fill 1
評論
陳昭如、黃長玲/遲來的#MeToo被害者公信力,正義能隨之而到嗎?
台灣晚了國際6年才跟上#MeToo浪潮,政院也隨即端出性平三法修正案作為回應。兩位作者強調性騷擾發生的關鍵是不平等的權力結構,而目前重罰化的修法方向,未必能有效遏止性騷侵害。
2023.7.20
人權
時事
政府國會
司法
教育
民進黨
性別平權
性暴力
社群媒體
MeToo
Fill 1
人權司法
#MeToo之前、訴說之後──迎向集體創傷、清創與修復的時代
台灣在遲來的#MeToo之前,曾有哪些微小火花?但周遭為何大多沉默?而如今這場運動又該走向何方?具名揭露曾柏文不當行為的吳曉樂,以及對王丹提告的李元鈞,對我們吐露心聲。
2023.7.10
司法
社運
性別平權
性暴力
社會觀察
MeToo
Fill 1
Podcast
為何你要這樣做?#MeToo道歉就好了嗎?對於性暴力行為人,可能令你難以理解的5個問題(下)
校園性平會調查後,被強制諮商輔導的未成年行為人,在想什麼?當事人或許也想悔過,卻可能從不了解「道歉」到底意味著什麼……這集節目,專職行為人處遇工作的臨床心理師來到錄音室,談他在第一線感受到的事。
2023.6.28
人權
司法
性別平權
性暴力
心理
親密關係
MeToo
Fill 1
Podcast
為何現在才#MeToo?說了又能怎麼樣?對於性暴力受害者,可能令你難以啟齒的5個問題(上)
本集,有10年諮商輔導經驗的心理師來談她在第一線看見的事:有個案在說出來後,無法第一時間被相信,落下失望的淚水;有個案在MeToo運動發酵的現在,被喚起遺忘的創傷回憶,充滿憤怒與不甘。到底「說出來」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心理師又如何看待「說出來」的歷程?
2023.6.27
人權
司法
性別平權
性暴力
心理
親密關係
MeToo
Fill 1
人權司法
我想盡我所能去嘗試改變──#MeToo浪潮下,大學性平會的正義極限與調查難題
從事發到推開性平會大門,小青走了將近3年的時間。這個兼具教育性質的行政單位/準司法的調查機關,20年來仍陷於獨立調查vs.人為干預、保密vs.監督、教育vs.懲罰的拉扯,如何進化才能為校園性平事件帶來正義?
2023.6.26
時事
司法
教育
性別平權
性暴力
MeToo
Fill 1
人權司法
#MeToo照妖鏡:職場性騷擾申訴機制顢頇失靈,跛腳性平三法怎麼修?
職場是性騷擾的重災區,但公司性平申訴機制易有漏洞、吃案頻傳、性平委員調查也無公權力,眾多受害人求助無門,成為如今台灣#MeToo的引爆點。朝野承諾7月底要完成性平三法修法,怎麼修才能真正幫助被害人?
2023.6.15
時事
司法
性暴力
MeToo
Fill 1
政治社會
檢視藍綠白三黨性騷擾防治辦法:人治仍重於法治,能扭轉「大局為重」嗎?
台灣此波#MeToo運動由政壇而起,《報導者》整理民進黨、國民黨與民眾黨目前黨內性騷擾防治規定,發現在「大局為重」的政黨文化下,3個推出總統候選人的主要政黨現行措施仍是「人治重於法治」,法規和職場文化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2023.6.13
時事
政府國會
司法
民進黨
性別平權
性暴力
國民黨
MeToo
民眾黨
Fill 1
國際兩岸
韓國「#MeToo後真相」的社會撕裂與修復之路──首爾市長之死3年後
前首爾市長朴元淳性騷擾與自殺案,是韓國#MeToo運動衝突性最強、社會爭議也最大的關鍵事件,性騷擾舉報者「金絲草」反遭龐大輿論獵巫,加劇性別對立陰謀論,更把韓國推入難以短期內修復的「#MeToo後真相時代」。
2023.6.12
紀錄片
人權
韓國
性別平權
性暴力
社會觀察
霸凌
Hello World
MeToo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