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博物館
Fill 1
國際兩岸
基輔戰時片刻:宵禁下仍要起舞、住火車上仍要生活
酒吧與避難的地下社群、博物館從紀念歷史的角色轉為前往前線蒐證俄軍暴行、送難民的火車停下來變臨時屋⋯⋯藉由動態、靜態影像,我們帶你走進基輔,看見一個個因戰爭而被轉化的空間裡,烏克蘭人抵抗與活著的意志。
2022.11.21
群眾募資
博物館
交通
俄羅斯
烏克蘭
社會觀察
戰爭
Fill 1
評論
陳斌全/疫後新模式:英國劇場、博物館怎麼透過影音把觀眾找回來?
疫情期間,你看過什麼數位展覽或線上藝文表演嗎?本文以英國為例,分享從博物館到劇場、舞團因應疫情所做的數位轉型嘗試,看見許多創意、推動文化平權的可能及挑戰⋯⋯
2021.8.19
體育
產業
戲劇
貧富差距
博物館
英國
科技
藝術
影像導覽
經濟
文化
COVID-19
奧運
Fill 1
國際兩岸
從街頭走向政治談判桌,德國同志博物館在做些什麼?
沒有大的場地、也沒有龐大的預算,但這座位在柏林的三層樓同志博物館,大概是目前世界上,蒐集同志社群歷史與文化檔案資料最多的機構,也是德國外交部帶外賓參訪、學校學生導覽、非同志族群拜訪的場域。6位男同志如何一場展覽開始,從歷史中爬梳和標明同志足跡,以博物館作為平台,努力走出社群,讓社會上不同的意見得以交會?
2017.3.6
同性戀
博物館
德國
歷史
跨性別
LGBTQ+
Fill 1
文化生活
誰說老建築一定要拆?北歐小國愛沙尼亞的城市再生思考
愛沙尼亞數百年來保護古蹟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如果因為實際所需得為老建築整修、增建,那麼加上去的部分就必須讓人一眼望去即知是新東西,不得與原始的建物混淆。
2017.2.16
文化資產
博物館
建築
Fill 1
國際兩岸
跨越時空、探索本質的旅程──田中央工作群歐洲巡迴展芬蘭首站有感
宜蘭「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於10月初開始歐洲巡迴展,這是台灣建築界近日的大新聞。但該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黃聲遠卻覺得有點尷尬,他最希望這件事能達成的是:讓我們的建築人多經驗一些國際真實。
2016.12.7
博物館
建築
芬蘭
Fill 1
國際兩岸
他們逃到德國後3-3:從博物館出發的融合之路
「他們總是要我們融入,但我們要融入什麼?你們口中的德國是什麼?怎麼樣才是一個你們想像中融合成功的『德國人』?」
2016.11.28
難民
歐洲
文化資產
博物館
德國
敘利亞
認同
Fill 1
國際兩岸
公務員體系僵化,香港博物館難「公司化」
在香港的官方藝術機構,像是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由公務員直接負責營運,除初級員工外,中高層鮮少有中途插入外部的專才,多半是內部升遷,只要累積足夠年資而沒犯大錯便可獲得升職機會,即使專業位置不符亦無所謂,這種安穩制度,鼓勵了少做少錯的辦事傳統。香港藝術館先前便有例子,一個專門研究傳統中國藝術的策展人,因為上層有空缺便升遷至負責策劃當代藝術。
2016.6.30
香港
行政法人
博物館
Fill 1
文化生活
地方自治第一遭,高雄「三館一法人」惹爭議
目前國內採「行政法人」方式運作的藝文機構,僅有延續兩廳院體制而來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高雄文化局提出「三館一法人」: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以單一行政法人管理,這是台灣地方自治史上「首例」。 當「第一名」理應美事一樁,但高雄在地藝文人士乃至市議員對此疑慮甚多。
2016.6.30
台南
高雄
行政法人
博物館
文化
台北
Fill 1
評論
耿一偉/左踹倫敦右打巴黎,柏林發威了
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必須顧及所處環境的人文歷史,讓展覽與當地居民有對話空間,使博物館具備的知識潛能可以重新發電,帶領城市走向未來,而不是保護過去或著眼當下經濟效益而已。
2016.2.5
點歌時光
洪堡論壇
博物館
德國
文化
Fill 1
評論
野島剛/故宮南院真能走出中華,走進亞洲?
關於博物館內的展覽,如果要論其好壞,通常要等實際看展完才能判斷,這篇文章的目的,首先是針對南院開館一事,從故宮本身具有的歷史脈絡,來探討南院的時代性意義。
2016.1.11
政治政策
博物館
藝術
1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