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出版
Fill 1
評論
劉致昕/滴水成湖,轉譯新疆的故事──專訪《新疆再教育營》作者戴倫.拜勒
拜勒是頂尖的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在這場訪談裡,劉致昕和拜勒談到台灣讀者見證苦難的意義,以及新疆複雜的控制體系,直指那些可能未出現在暴力現場的高科技人才,也是壓迫系統裡的共犯。
2023.5.21
中國
人權
出版
人物專訪
社群媒體
新疆
再教育營
社會觀察
書摘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新鮮眼光下的百年珍本書店日常記事
編目是什麼?這項古書店員工必備技能,有哪些鋩角?當書籍毀損嚴重,修復師如何施展魔術,讓死狀悽慘的書本起死回生?英國莎樂倫書店的店員奧立佛,以新鮮視角為這間百年古書店日常,留下生動而詼諧的紀錄。
2023.3.31
出版
產業
英國
文化
書摘
Fill 1
評論
沒有做不到的出版,也就沒有出版做不到的──台灣獨立出版、小誌創作的嘉年華時代
「有字有江湖,出版即戰力!」在書籍印量與賣量大幅減少的時代,特色各異、百花齊放的獨立出版社與小誌創作,如何在台灣出版江湖中開拓新路?
2023.3.5
出版
產業
文化
書摘
Fill 1
評論
張鎮宏/放棄自爆的恐怖分子?巴黎恐攻大審中,對照《家.國.安全》的邪惡自問
為什麼一個普通人會參與恐怖攻擊?我們該如何面對他的懊悔?張鎮宏從法國恐攻中唯一生還的恐怖分子談起,將其法庭證詞對照《古蘭似海》作者在新書《家.國.安全》裡對「邪惡」起源的探問。
2023.2.24
比利時
出版
司法
恐怖攻擊
ISIS
法國
書評
敘利亞
宗教
Fill 1
國際兩岸
作為「中共改造民族」的活著?專訪熊倉潤:維吾爾人正遭遇中國特色種族滅絕
出版《新疆:被中共支配的70年》的日本法政大學副教授熊倉潤指出,暴力統治,一路累積的錯誤,讓中共只能以「改造民族」極端手法來鞏固統治。統治者不需要毀滅你的民族,只需要優先淘汰無法被改造、或不被黨信任的人就夠了。
2023.2.8
中國
人權
出版
日本
外交
人物專訪
新疆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共產黨
聯合國
蘇聯
Fill 1
文化生活
鄉土、母土、本土──漢聲與七○年代的文化翻土
文學界有轟轟烈烈的鄉土文學論戰,「台灣藝術」也在70年代的連串外交挫敗中展開辯證過程。在當時藝術下鄉的風潮中,意外捲動了一場文化翻土,使台灣化的「鄉土」覆蓋復興中華文化的「母土」。而在此時代變革中,《漢聲》雜誌扮演了在旱地上提鍬翻土、種出豔色花蕊的重要角色。
2022.12.15
出版
外交
美國
兩岸
人物專訪
藝術
認同
文化
民俗
歷史
冷戰
Fill 1
評論
不是先知也不是賭徒──專訪春暉影業陳俊榮
在影癡心中佔一席之地的「春暉電影台」,老闆何人?從經營戲院、跑影展買片到成立電影公司、投資國片,陳俊榮一直跑在電影產業的前面,卻也因事務龐雜引發財務危機。即便大起大落,他仍持續走在電影發行的路上……
2022.11.25
紀錄片
出版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郭力昕/再寫張照堂:一個燦爛的存在
獲第59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攝影家張照堂,不只靜照聲譽卓著,亦為台灣實驗電影先鋒。一生冷眼看世界、又積極擁抱塵世的張照堂,真正熱情以對的仍是人、生活,和從中提煉的藝術作品。那些經典的影像,成為啟蒙了無數同代與後代影像藝術家的養分,與台灣攝影史上無可取代的資產。
2022.11.15
紀錄片
出版
金馬獎
藝術
家庭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Fill 1
評論
歷史學家對大屠殺的靈魂拷問:普通人一對一殺戮普通人,如何可能?
大屠殺令人心驚,是因為讓一位位普通人變成劊子手的因素與情境,未必那麼罕見。以《普通人》書中研究的第101後備警察營來說,執行納粹命令的第一線劊子手,就是普通的中年男子們⋯⋯
2022.11.13
人權
出版
德國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波蘭
納粹
Fill 1
評論
阿潑/反抗的最高境界,是笑著面對:《流麻溝十五號》嘗試的對話與融合
《流麻溝十五號》從政治犯、管理幹部甚至綠島居民都以女性視角出發,讓她們呈現自己的主體性,面對自己的選擇,「當犧牲來臨時,我們微笑以對」。到底誰是「匪諜」?誰能「新生」?
2022.10.26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出版
群眾募資
228
電影
國民黨
家庭
歷史
1
2
3
4
5
6
…
11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