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反送中
Fill 1
影像
劉貳龍/一國兩制25年下,香港人低聲抗議的政治痕跡
除了移民離開,仍有香港人選擇繼續低聲反抗,並非完全沉默。或許在決定告別這座看似只剩下夕陽餘輝的城市之前,我們可以重新觀察這些細微的政治痕跡,思考這些事物在今天對我們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2022.12.17
香港
社運
六四事件
反送中
社會觀察
攝影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文化.藝術
陳梓桓《憂鬱之島》映照的香港故事:大海浮沉,找一座孤島的命運
又一部關於反送中的紀錄片入圍了金馬獎。歷史的重複、命運的交疊,構成了《憂鬱之島》的主軸,導演陳梓桓試圖從經歷香港六七暴動、文革逃港、八九六四的前人身上看到未來的香港,也問自己:「什麼是香港?我們想成為或不想成為什麼人?」
2022.11.16
導演
紀錄片
香港
社運
金馬獎
人物專訪
認同
反送中
Fill 1
評論
廖偉棠/花果飄零處,荷戟獨徬徨
拿下第5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花果飄零》,是在香港看不見的「香港電影」,羅卓瑤以自由的姿態,拍攝沉重的革命題材。香港詩人廖偉棠在此片中,看見羅卓瑤技術選擇的隱喻性,及其藝術取態如何與當今香港人的堅持相合。
2022.9.23
香港
中國
社運
電影
金馬獎
藝術
認同
反送中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人權.社會
12港人案兩年記錄:想遠渡台灣的青年、被算帳的逆權大狀、一個浮沉的香港
香港「12港人案」兩週年將至,在今日被遣返回港的喬映瑜將面臨什麼?《報導者》跟進後續情況,採訪仍在中國服刑未歸者的家屬、曾助12港人的中國人權律師。此外,大力聲援12港人案的香港人權行動者、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如今也因港區國安法陷獄。他們這兩年經歷了什麼?
2022.8.21
香港
中國
人權
司法
反送中
追蹤報導
港版國安法
Fill 1
國際.兩岸
七一前夕,專訪流亡者羅冠聰:努力不讓香港認同和抗爭記憶被抹去
流亡者的「自由」,是一種承載巨大責任的頑抗姿態。或許流亡者人生中冀望的另類浪漫,就是努力讓香港的過去,現在、未來不被遺忘。
2022.6.30
香港
中國
人權
社運
政治政策
英國
人物專訪
認同
文化
反送中
國際關係
移民
共產黨
Fill 1
國際.兩岸
走過動盪,留在香港種田、圍爐、開書店的人:「第二人生,我們開始了」
在香港還能怎樣過生活?如何繼續生活又不活得苟且?這是許多普通人,特別是民主派市民的每日掙扎。在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之際,我們走訪一個個留港生活的人,他們擺脫這城對於速度和金錢的執念,回歸熱愛與內心。
2022.6.30
香港
出版
社運
災後重建
農業
食物
反送中
心理
媒體
港版國安法
Fill 1
評論
陳清/《國安法》兩年後的香港:司法鐵幕的「社會活體改造術」
由北京一手操辦的港區《國安法》已在香港實施兩年。本文梳理並剖析「煽動」罪名的復活夾殺、香港法庭的「恐民症」、粉飾太平的「司法獨立」,以及那些逆權大狀的命運⋯⋯
2022.6.29
香港
人權
司法
社運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Fill 1
國際.兩岸
看得到難拿到的「專案身分」──上千香港尋求庇護者通不過的兩道窄門
執行「人道援助專案」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成立至今近兩年,能走進這扇庇護之門的港人並不多,為什麼?本文爬梳政策運作模式、港人申請狀況與不可言說的政治考量,道出在台灣,成為一個被庇護者之難、之苦。
2022.6.16
香港
難民
政府國會
社運
政治政策
公務員
反送中
NGO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國際.兩岸
【在台篇】香港記者在台灣:「兩邊不到岸」的報導與另一種人生
「但平常一個香港記者,來到台灣,就算你拿了就業金卡、得過什麼大獎,來到這裡,誰認識你呢?」「為了可以繼續讓自己拍攝下去,我什麼都肯做。」「都不可以這麼灰心的。好好生活。」
2022.6.5
香港
勞權
產業
社運
社群媒體
反送中
社會觀察
媒體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國際.兩岸
【在港篇】從黃金年代到2021,香港記者來台前的燃燒、成長和失落
香港《蘋果日報》高層被捕的消息一出,許多記者震驚甚至痛哭:「它就是在告訴你人生過去十幾年做的事,是沒用的。」在反送中如戰場般的日夜淬鍊後,這些視新聞為志業的專業工作者,卻只能離開⋯⋯
2022.6.5
香港
社運
社群媒體
反送中
媒體
港版國安法
移民
1
2
3
4
5
6
…
1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