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電影
Fill 1
評論
1994年的楊德昌,與他們的《獨立時代》──訪演員鄧安寧、陳湘琪、陳以文
《獨立時代》在1994年問世,是楊德昌「台北三部曲」的起點,也是其電影風格轉向的轉捩點。本文專訪該片三位演員:鄧安寧、陳湘琪、陳以文,將記憶重回九〇年代,談他們各自對楊德昌的印象。
2023.9.1
導演
戲劇
電影
人物專訪
藝術
電影不欣賞
Fill 1
政治社會
在地人情超越黨派、大族老面孔占優勢──深入部落現場,看原住民鐵票倉如何煉成
金馬獎得獎片《哈勇家》生動呈現原住民選舉文化,現實上,原住民長年被視為泛藍陣營鐵票,即使民進黨已兩度中央執政、投入大量資源,仍無法大幅撼動原住民選舉結構。為什麼?我們到部落現場探索答案⋯⋯
2023.8.20
選舉
原住民
民進黨
電影
國民黨
文化
Fill 1
評論
台男的狂八〇新電影?──在侯孝賢與楊德昌下面的風景
八○年代新電影常是男人彼此相聚,甚至想霸道占據的新領域。幸運的是侯孝賢和楊德昌固然樂於結夥革命、提攜後進,但始終更忠於自己的聲音。我總感覺,對他們來說,那條沒人走過,甚至沒人想過該怎麼走的路,才是我們台灣人、我們電影人更該闖的路。
2023.8.4
同性戀
導演
性別平權
電影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文化生活
專訪濱口龍介:讓觀眾直視無趣的東西,才能提高感受力
以《在車上》橫掃坎城、奧斯卡等全球電影獎項的日本導演濱口龍介,應《一一重構:楊德昌》展邀請來台。濱口「目的就是讓觀眾覺得無聊」的電影風格背後思路是什麼?楊德昌對他有何影響?
2023.7.24
導演
日本
電影
人物專訪
Fill 1
評論
王子榮/為陳年冤案重現真相?從《閃電俠》進入刑事鑑識的多重宇宙
因為父親被冤枉涉入母親命案的遭遇,《閃電俠》主角選擇成為刑事鑑識人員,並試圖穿越時空改變過去。相較於電影裡英雄齊聚、反轉時空的浩大場面,現實中的冤案是否有可能透過刑事鑑識還原真相?
2023.7.21
人權
司法
電影
科學
法律人追劇
警政
Fill 1
國際兩岸
演員挺編劇!21世紀好萊塢最大罷工:串流與AI如何餓死編故事的人?
美國編劇和演員工會正發起好萊塢63年來最大罷工,除了與肥貓的薪酬公平性之爭,更特別點名串流平台與AI人工智慧的生存威脅──這也被視為真人勞工對抗AI的第一場勞權戰役。
2023.7.18
血汗勞工
勞權
產業
戲劇
美國
電影
AI人工智慧
罷工
COVID-19
Hello World
Fill 1
評論
湯唯沒有夏與冬
湯唯在我眼裡沒有夏與冬。就連春天,離她也是極遠極遠的。她太秋天了。而秋天偏偏是最難猜透的季節。一個屬性像秋天一樣蕭肅的湯唯,怎麼會把女兒取個名字叫夏天呢?
2023.7.14
電影
人物專訪
書摘
Fill 1
評論
坂本龍一:那首我淚流不止的歌,以及對〈戰場上的聖誕節〉的想法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收錄了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人生最後數年的想法,「雖然最後的一首曲子不一定就是好作品,但我也不想把終生目標從此鎖定在打破『坂本龍一等於〈戰場上的聖誕節〉』這種框架上⋯⋯」
2023.7.8
日本
電影
音樂
書摘
Fill 1
評論
台灣新電影的女性主義麻煩與苦女再現
女性受苦是男導演改編作品中的常見主題,過往多有論文以男性凝視批判之。作者則以這些電影中的「廢男」與「惡女」形象,指出在女性主義電影批評又多走了這麼多年的今天,對於新電影的性別分析應該有更多可能。
2023.7.7
同性戀
導演
社運
性別平權
電影
家庭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婚姻
Fill 1
影像
沈柏逸/《生活決定意識》:從物質幻象間隙,走進高重黎的影像宇宙
「你看到的影像不是你眼睛所見,當中充滿光學媒介與文化歷史的中介。」對影像的後設探討,是藝術家高重黎一直以來的創作母題,他用生活介入西方技術的間隙,打造充滿玩心的機器小宇宙。
2023.7.1
電影
科技
藝術
文化
攝影
1
2
3
4
5
6
…
21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