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科學
Fill 1
環境.教育
受傷的生靈也有重新活過的機會──野生動物復歸路與牠們的引路人
台灣有一群救傷專家組成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為東部的傷病動物點亮回家的路。《報導者》實際走訪,參與野放工作,也聆聽保育員與獸醫師的心聲,看見他們對野生動物「不要再見的愛」,也見證生命的強韌與脆弱。
2023.2.1
環境
醫療
台東
動物保護
科學
森林
Fill 1
生活.醫藥
疫情3年了,你好嗎?──7大關鍵數據,解析全台逾900萬人感染、1萬5千人死亡下該被看見的事
過去3年,全台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上萬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本文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2023.1.17
醫療
時事
科學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篩檢
藥物
Fill 1
國際.兩岸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的代價?英國「數學必修教育延長」風波
為逆轉過半英國勞工數感能力僅有小學程度的窘況,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提出「數學教改」,要將數學必修教育延長2年。然而消息一出,引發強烈批評,也反映出英國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結構問題。
2023.1.12
時事
教育
政治政策
大數據
英國
科學
人工智慧
兒少
經濟
Hello World
Fill 1
評論
王弘毅、張惠東/血緣國族迷思下,難受益於「精準醫療」的原住民健康危機
我們認為,多年前流傳的「台灣大部分漢人帶有原住民基因」迷思,不僅被近年更新的科學研究破解,其副作用更讓人忽略真正原住民基因的獨特性,加上人體研究法令限制,將會使原住民族群淪為基因體時代精準醫療的弱勢。
2022.11.3
醫療
原住民
科學
公衛
Fill 1
評論
佘健源、劉玉皙/地震風險資訊揭露,會影響房價嗎?
9月台東兩震,再度暴露地震風險資訊揭露不足的問題。資訊揭露真會造成社會恐慌、房價慘跌嗎?學者以高雄美濃地震、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後,政府被迫釋出土壤液化潛勢資訊為例,說出答案⋯⋯
2022.10.4
地震
政治政策
科學
開放資料
經濟
房地產
Fill 1
影像
沈柏逸/崩壞與重繪尺度:談羅晟文、蘇郁心、吳其育的藝術式研究
藝術可以生產知識嗎?當代場域中,愈來愈多藝術家以田野調查、檔案甚至科學實驗為基礎進行創作,它們有著「智識化」的傾向,卻又與學科常規保持距離,這樣的「藝術式研究」是以什麼方式傳遞出另類的「知識體驗」?
2022.10.4
大數據
科學
藝術
文化
攝影
Fill 1
環境.教育
918池上地震可能解開半世紀中央山脈斷層之謎──我們如何與「未知」斷層共存?
專家認為,917、918地震可能是學界早在57年前就曾經提出的「中央山脈斷層」所致。關於這條謎樣的斷層,我們目前知道多少?918池上地震是否可能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地調所的公告腳步,又該如何與時俱進?
2022.9.22
環境
地震
花蓮
台東
時事
科學
防災
Fill 1
環境.教育
【影像全紀錄】世界首見光纖打入米崙斷層,台灣再創地震觀測新猷
台灣科學家以全球地震科學最先進的工具「光纖」,開啟世界級的斷層鑽井計畫,將光纖穿過米崙斷層帶做監測。《報導者》以9個月影像紀錄,直擊此一重要里程碑如何達成。
2022.9.19
環境
地震
產業
科學
科技
防災
Fill 1
環境.教育
從車籠埔到米崙,台灣世界級地震科研的「天龍特攻隊」
921後的車籠埔計畫讓台灣地震科研邁入世界之林,此次米崙計畫團隊有轟動國際的鑽井技術人、解密岩石的「偵探」、幫地球拍X光片的「成像專家」以及比地球科學家還懂地震儀的人⋯⋯
2022.9.19
環境
地震
產業
科學
科技
人物專訪
防災
公共安全
Fill 1
環境.教育
【918池上地震凸顯的長期危機】政府漠視斷層研究、開發政策脫鉤,連台積電都向橋科說「No」
台積電提前避險退出橋科、規模6.8的918池上地震,皆凸顯政府應加速地質調查,並與政策緊密相連。
2022.9.17
環境
地震
高雄
台東
產業
時事
政府國會
科學
防災
交通
經濟
1
2
3
4
5
6
…
1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