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愛滋病
Fill 1
Podcast
27歲時,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明天:我是愛滋帶原者,這是我經歷的、我想說的
本集,愛滋病患者拉拉分享他「多活20年」後的人生體悟,分眾報總監惠君與醫藥記者陳潔則從醫藥與社會發展對照,告訴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個疾病與感染者們⋯⋯
2022.9.7
同性戀
醫療
人權
司法
性別平權
愛滋病
公衛
Fill 1
醫療健康
如果還有明天──HIV帶原者20年的生命許願,漫長的愛滋奮戰歷程
一群台灣最早使用雞尾酒療法的愛滋帶原者,經歷20年的治療,重回當年許下心願的樹下。他們如何以生命呈現台灣愛滋演進與防治的社會歷程?
2022.8.14
同性戀
醫療
人權
司法
性別平權
愛滋病
宗教
社會觀察
歷史
公衛
Fill 1
醫療健康
「藥命」的意外人生──由世紀黑死病裡豁免,HIV帶原者的第二條生命線
愛滋(HIV)曾是「20世紀的黑死病」,一經確診等同宣告不治。「雞尾酒療法」改變了HIV帶原者的生命線,面對意外多出來的人生,以及至今仍難擺脫的社會歧見,他們想說什麼?
2022.8.14
同性戀
醫療
人權
性別平權
愛滋病
公衛
Fill 1
評論
【投書】一場40年的公衛、社運戰:抗愛滋運動如何開創全球傳染病治理典範
今年是愛滋病被發現40週年,回顧抗愛滋運動,可謂全球健康治理最具史詩性的篇章;其中各方社運和倡議如擴大感染者參與、推動藥物可近性等,更讓其他傳染病如肝炎、COVID-19的防治受惠。
2021.11.30
同性戀
醫療
人權
社運
性別平權
愛滋病
COVID-19
歷史
公衛
NGO
WHO
Fill 1
評論
【投書】通姦除罪後,還有多少法令管制我們的性與再生殖健康權利?
在台灣,墮胎與傳染愛滋仍以刑法入罪,雖頂著公共衛生名義,卻往往無法達成阻卻目的,反而導致行為地下化、侵犯人民的健康權。
2020.6.28
同性戀
醫療
人權
司法
性別平權
愛滋病
篩檢
Fill 1
國際兩岸
美國社會抗疫決策的困境:過度的個人主義,局限的專家團隊
COVID-19疫情下,限制個人自由的「公衛模式」成為全球主流,社會問題卻反被忽略。政府決策時,除了科學,需要更全面觀點。
2020.4.13
醫療
政治政策
美國
科學
愛滋病
人物專訪
防災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COVID-19
公衛
篩檢
Fill 1
文化生活
鄭淑麗:性歡愉,就是我的抵抗策略
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代表參展藝術家。她就像是駭客,用不同多媒體媒介,突圍數位科技時代的監控,不斷詢問「科技帶來解放,還是消滅自我?」
2019.5.8
同性戀
性別平權
科技
愛滋病
藝術
威尼斯雙年展
六四事件
LGBTQ+
Fill 1
醫療健康
拒絕恐慌,而非拒絕病患:我的門診不怕愛滋病毒帶原者
很多關於HIV帶原者的恐慌,其實出自於不認識、甚至沒做到自己「原本就該做的感控措施」,造成醫病關係破裂。
2018.11.30
醫療
人權
愛滋病
Fill 1
醫療健康
當法律落後科學時,HIV條例「傳染愛滋罰款」究竟保護了誰?
你知道愛滋不再是絕症、帶原者也能幾乎不具傳染力嗎?當科學進展遠超過法律,關於愛滋除罪化的可能,值得社會重啓更多人性對話。
2018.11.11
醫療
人權
司法
科學
愛滋病
篩檢
Fill 1
評論
愛德華/關於愛滋,我們距離「零歧視」還很遙遠
直接歧視的指標案例與申訴陳情案件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下仍有許多間接的、隱性的、躲在角落的受歧視案例。因為歧視事證不夠明確,或是由於大眾對HIV/AIDS的標籤化與污名化未除,使得這群愛滋感染者只能忍氣吞聲。
2016.9.13
同性戀
人權
憲法
愛滋病
篩檢
1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