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六四事件
Fill 1
評論
左玥/白紙抗議集結的三股力量:理解中國2022社運抗爭局限與革命性
作者分析白紙抗議潮中的三股運動:工人、城市居民/知識分子、海外離散社群,試圖提供一些實踐性的組織反思,「否則中國永遠不缺『抗議』,社會卻更難凝聚出足以改變時代的『運動』機會。」
2023.1.2
血汗勞工
中國
社運
防災
新疆
罷工
六四事件
COVID-19
NGO
Fill 1
影像
劉貳龍/一國兩制25年下,香港人低聲抗議的政治痕跡
除了移民離開,仍有香港人選擇繼續低聲反抗,並非完全沉默。或許在決定告別這座看似只剩下夕陽餘輝的城市之前,我們可以重新觀察這些細微的政治痕跡,思考這些事物在今天對我們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2022.12.17
香港
社運
六四事件
反送中
社會觀察
攝影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國際.兩岸
一個人的紀念,一群人的再生:六四33週年,跨國悼念遍地開花
港版《國安法》落地後,六四這一天,維園連續兩年「被冷清」,紀念燭光散往街頭巷尾、海外串連。「國殤之柱」更以「恥辱柱」原名、3公尺的重建版本再生於台灣,持續提醒全球共同關注中國政府侵犯人權的進行式。
2022.6.4
香港
日本
社運
美國
澳洲
六四事件
反送中
攝影
Fill 1
評論
關震海/六四作為一種民主儀式,拔根移植的方向和可能性
香港曾是中國罕有能自由紀念「八九六四」之處。如今四散的海外港人接續傳承,「八九六四」成為反極權的標誌,可以是一場遍地開花的民主運動,亦可能將歷史變得碎片化,令運動失焦。
2022.6.3
香港
中國
社運
六四事件
反送中
社會觀察
歷史
Fill 1
影像
2021《報導者》年度照片選集:多走一步,示意有光
新興毒品與菸品、網際世界的虛實、土地與法律的探尋、森林與人性的拉扯、海洋漁業的追蹤、真相的挖掘⋯⋯在路徑上灑落些許數位銀鹽和記者意志,在那前方未明之處,示意有光。
2021.12.29
環境
香港
體育
人權
勞權
原住民
產業
教育
能源
緬甸
電影
科學
毒品
農業
藝術
海洋
防災
Tibet
漁業
公投
六四事件
攝影
心理
COVID-19
民俗
公衛
疫苗
LGBTQ+
土地徵收
軍事
電子煙
森林
盜伐
Fill 1
評論
黎恩灝/香港高速威權化下,異議人士的頑抗──鄒幸彤與何桂藍的司法抗爭
香港人在後國安法年代如何負隅頑抗?鄒幸彤、何桂藍打破法庭潛規則的發言,旨在喚醒大眾:「司法獨立」和「法治」等在香港流行多年的神話,在威權統治下,只是政治迫害的遮羞布。
2021.12.20
香港
中國
時事
司法
社運
六四事件
反送中
言論自由
港版國安法
Fill 1
國際.兩岸
敬思想史的傳薪者余英時:何謂知識人的實踐
8月離世的史學家余英時備受敬重,不僅是學術上的成就,更多是因為他對「知識人」角色的詮釋與實踐。如今兩岸三地政治環境各有艱難,是否人人都能同余英時般持續為社會做點什麼?周保松、錢永祥、蘇曉康回顧這位長者的思想、啟發,並給出他們的答案。
2021.9.13
香港
中國
政治政策
六四事件
社會觀察
歷史
言論自由
哲學
共產黨
Fill 1
走進「無法落地中國的博物館」:六四學生遺物、民主的詩、解放軍的彈殼
經歷過文革、六四,站在抵抗中共「失憶術」最前線的長平,帶我們進入「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並告訴我們為何台灣人需要觀看這段歷史。當台灣人著眼於眼前中國政府鬧的笑話、小粉紅的荒謬和政黨兩岸政策的辯論中,長平期望六四揭示的歷史,能讓我們看見藏在背後的中共政權脈絡,「台灣的命運並非單純決定在中共手上,可以主動找尋機會,走出大國棋子的命運。」
2021.8.18
中國
人權
兩岸
六四事件
歷史
言論自由
共產黨
Fill 1
國際.兩岸
六四流亡者蘇曉康:不要低估中共的獨裁者學習曲線
「中共的崛起,是西方的失誤造成的。」身為六四流亡者,《河殤》總撰稿人蘇曉康談起「獨裁者的學習曲線」怎麼來的,以及台灣和香港的抗爭位置。他在中共百年黨慶時直指:「中國這十多年來,『盛世』是一個假的感覺,我說其實是醉生夢死。」
2021.6.30
香港
中國
社運
政治政策
兩岸
人物專訪
六四事件
社會觀察
歷史
言論自由
共產黨
Fill 1
國際.兩岸
六四32週年:香港《國安法》下的悼念日益艱難,台灣接棒延續燭光
香港維園的六四紀念晚會連續兩年被港府叫停,在港版《國安法》壓迫下,港人難以自由紀念六四,但不少人仍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悼念。本土疫情下的台灣也串起線上哀悼會,在台港人、台人,得以接力延續香港的燭光。
2021.6.3
香港
中國
時事
社運
政治政策
六四事件
COVID-19
港版國安法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