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防災
Fill 1
生活.醫藥
【不斷更新】COVID-19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
COVID-19疫情牽動全球局勢演變。《報導者》以倒敘方式,用文字記錄從台灣至世界各國疫情每一個重要紀實,包括病例、邊境管制政策與科研發展等,不斷即時更新中。
2022.6.27
醫療
中國
時事
日本
歐洲
政治政策
美國
韓國
法國
兩岸
英國
新加坡
科學
德國
防災
東南亞
中東
俄羅斯
COVID-19
公衛
疫苗
東亞
篩檢
紐西蘭
Fill 1
生活.醫藥
從腸病毒71型到Omicron,奪命腦炎是台灣基因問題?或另有「真兇」?
Omicron兒童腦炎在歐美少見,究竟是台灣有特殊的病毒或基因體質?還是由於目前也是多種兒童病毒流行時期,或許「真兇」另有他人?除了亟待解謎的科學研究,這場風暴又凸顯台灣醫療體制什麼樣的隱憂?
2022.6.20
醫療
大數據
科學
科技
兒少
防災
COVID-19
公衛
Fill 1
生活.醫藥
醫療艱困區的奇蹟男孩:雲林若瑟、台大醫院「區域聯防」救回6歲Omicron腦炎重症兒
兒童急性腦炎病程進展快速猛烈,雲林案例讓人振奮的是,展現醫療支援和整合的另一種思維,不是以醫院為中心、而是「以病人為中心」,將醫學中心資源「導入」在地,為重症病童爭取了更多時間和勝算。
2022.6.15
醫療
時事
兒少
防災
COVID-19
雲林
Fill 1
評論
【投書】當COVID-19專責病房護病比高達1比12,除了讓護理師「撐下去」還有什麼可能?
現在的護理師像被擰乾的毛巾,所有勞動力都已被榨出來投入醫療工作,但政府與醫院卻仍持續扭絞毛巾。大疫已兩年多,我們只想問一句:各醫療院所的人力備援計畫,政府的監督機制在哪裡?
2022.6.6
血汗勞工
醫療
勞權
政治政策
防災
COVID-19
照護
Fill 1
生活.醫藥
分區難落實、人力緊繃、物資缺乏──長照機構疫情風暴的困境與求生
過去一週,平均染疫死亡人數有27%來自長照機構。同樣都是照護病人第一線,但相對醫院、急診室,以照顧失能、慢性病高風險長者的長照機構,並沒有同時得到相應資源與人力,成為疫情下最脆弱的一群受災者。
2022.6.1
醫療
基隆
政治政策
長照
防災
COVID-19
公衛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生活.醫藥
Omicron如何造成兒童腦炎?家長能做什麼?6個QA了解症狀與送醫判斷
醫界在5月21日舉辦「兒童新冠肺炎併發急性腦炎之臨床處置與案例討論」,緊急訂出治療指引。由於病程進展很快,家長第一時間的處理也很關鍵,《報導者》整理Omicron兒童腦炎的6大問題,提供家長實用建議。
2022.5.26
醫療
時事
兒少
防災
COVID-19
Fill 1
政經.產業
【防疫與保險之亂】政策大開、特別條例仍緊縮,「官方版」隔離補償認定恐埋未爆彈
防疫政策快速翻牌,確診工具、隔離條件與適用對象不斷生變,法律、疫情及人民權利與義務未能同步。除了防疫險保單之亂,專家擔心法規若未修正解套,民眾和防疫人員的「防疫補償金」問題,也會引發與政府的紛爭。
2022.5.18
醫療
時事
政府國會
司法
防災
金融
COVID-19
公衛
Fill 1
政經.產業
【防疫與保險之亂】寧損商譽也要拚不核保,台灣保險公司爆誠信危機
4月Omicron風暴吹亂保險公司的算盤,面對龐大理賠風險,從核保到理賠奇招盡出,就算破壞信任也要硬幹賭一把,但專家指出防疫保單之亂還沒完,現在只是上半場⋯⋯。
2022.5.17
醫療
產業
時事
政府國會
防災
金融
COVID-19
Fill 1
評論
【投書】與病毒共存下一步:由治療、照護、研究,全方位建置「長新冠」追蹤與因應
在後新冠時代,民眾如何自我健康管理、與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共處?防疫單位如何規劃長新冠醫療照護?這是所有人必須正視且開始規劃的問題。完整疫苗接種,可能是目前降低長新冠風險最好的策略。
2022.5.15
醫療
科學
防災
社工
社會福利
COVID-19
公衛
照護
疫苗
藥物
紐西蘭
Fill 1
生活.醫藥
身邊的人逐一確診了,該怎麼辦?10個問答,掌握最新防疫政策
面對Omicron防疫政策不斷修正、從「清零」走向「共存」的過渡期,民眾該如何因應,政府又還有哪些調整方向?《報導者》列舉10大常見問題,整理資訊、訪問專家帶來解答。
2022.5.9
醫療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篩檢
藥物
1
2
3
4
5
6
…
20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