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漁業
Fill 1
政經.產業
30多年的隱形共生,金馬與中國間的灰色交易如何解?
走私澳洲龍蝦不稀奇?早在1990年代,在交雜的政治、歷史與地理因素下,金馬和中國兩岸間開始出現「海上交易」,至今頻繁如日常。金馬在地居民,對於走私要不要管、該怎麼管,也有多元聲音。
2023.1.9
金門
中國
產業
兩岸
農業
漁業
經濟
歷史
軍事
馬祖
Fill 1
政經.產業
船公司、地方頭人、黑道:金馬「龍蝦意外財」捲起的利益和衝突
澳洲龍蝦從台灣運到金門或馬祖的機場後,如何出港、與中國漁船交易?為了解走私「最後一哩路」,《報導者》實地走訪金馬,訪問當地民代、警察、船老闆、漁會成員,一窺走私版圖幕後的派系勢力與利益⋯⋯
2023.1.9
金門
中國
產業
漁業
澳洲
國際關係
警政
馬祖
Fill 1
評論
【投書】解決再生能源爭議再思考:漁業、環境、綠電共存的發展方式
為了調和光電開發衝擊的環社檢核制度,為何難以引導光電健全發展?適用環評審查的離岸風電開發,納入生態議題卻忽視漁民經濟問題?能源轉型該如何兼顧生態與生計,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律師與研究員提出他們的建議。
2022.12.6
環境
能源
政治政策
漁業
經濟
氣候變遷
Fill 1
評論
東港迎王祭典裡的外籍漁工:播噹嘟音樂、賣力打鼓、搖晃發財車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一書集結江婉琦多年田野調查與書寫,將全台各地移工們的真實情感與故事拉近至讀者眼前。本文記錄她在3年一次的東港迎王中,遇見在地有名聲的迎王遶境「外勞鼓隊」⋯⋯
2022.11.30
屏東
移工
音樂
宗教
北韓
漁業
食物
印尼
書摘
民俗
語言
Fill 1
環境.教育
當光電包圍漁村:七股漁電共生風波再起,居民在抗議什麼?
漁電共生全面啟動,台南七股區的五分之一面積恐都種滿光電。政府雖已加入環社檢核機制,欲加強業者事先溝通在地關係人團體,然而七股居民的不滿反更加擴大,為什麼?
2022.11.10
台南
勞權
產業
能源
政治政策
漁業
NGO
Fill 1
影像
陳蔚慈、鄭宇辰/小島無花,歲月無語──澎湖的極西邊境,花嶼
澎湖最西邊、現居不滿百人的小島「花嶼」之上,沒有繁花盛開,卻有島中央巨大的垃圾掩埋場,以及一群與小島共存、仰賴海洋維生的人們,在對外交通不便之下,一切也如同時間停駐;透過攝影之眼,看見島民的生活空間、生存方式與生命信仰。
2022.11.5
移工
澎湖
圖文故事
漁業
社會觀察
民俗
廢棄物
Fill 1
影像
陳伯義、林韋言、王文彥、林軒朗/綜覽自然人造的關懷反省
曾文溪流域的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為台灣農業重鎮提供了必要水源,它們龐大的混凝土身軀坐落在自然溪流之上,順流而下則能看見人類社群依靠這些人造物築起的生活,透過攝影之眼,從空中、水上、設施內外看見這些流域上的巨城。
2022.10.29
環境
漁業
文化
攝影
Fill 1
政經.產業
從外銷中國破萬噸到禁銷令,白帶魚如何洄游在兩岸餐桌?
中國人愛吃白帶魚,對台灣白帶魚大中小全包,10年內進口台灣漁獲量暴增2萬倍。如今面對中國報復性禁止台灣白帶魚輸中,漁民怎麼想?政府怎麼應對?永續海洋的概念可以如何進場?
2022.8.11
環境
中國
產業
時事
兩岸
海洋
漁業
食物
經濟
Fill 1
影像
紀新洲/花蓮,一座山海之城的心跳聲
受限於地理位置、開發時序,長期以來位置較為邊陲的花蓮,同時也坐擁絕美山海。這封傳真以街頭攝影的方式,記錄下這座城市的心跳與時間切片。
2022.7.23
花蓮
在地傳真
觀光
農業
漁業
社會觀察
攝影
Fill 1
評論
【投書】解決地面型光電發展困境,應補足三大制度破網
與國際接軌、2050淨零排放是重要能源政策目標,但地面型光電推動卻屢因環境、農業爭議卡關,綠能跟生態一定衝突嗎?環團投書指出三大機制亡羊補牢,創造真正的農電共生。
2022.5.22
環境
能源
政治政策
農業
漁業
1
2
3
4
5
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