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旅遊
Fill 1
醫療健康
我為何去美國捐卵──歷時數月,她們做履歷和被扣錢的告白
身為三寶媽的D,把女兒照片放入履歷,隻身出國捐卵兼「散心」;28歲的A,赴美後卻因取卵成績不佳、被扣營養金而另起波瀾。還有一位也捐過卵的美籍仲介,娓娓道來對產業變化的觀察⋯⋯
2023.7.2
醫療
美國
仲介
旅遊
捐卵
Fill 1
評論
《比遠方更遠》:旅行是一組矯正鏡片,幫我們看清地球上模糊的現實
「鼓勵國民旅行,或許跟鼓勵就學、環保或全民節約同等重要。」《背離親緣》知名作家安德魯.所羅門在《比遠方更遠》中 身兼報導者,前往近30年來發生劇烈變革的地域,點出接納異己之難,以及此一艱難所透露的寶貴訊息。
2023.6.14
同志家庭
同性戀
中國
美國
性別平權
非洲
中東
俄羅斯
書摘
言論自由
移民
阿富汗
旅遊
Fill 1
文化生活
朝鮮來的瓶中人蔘:平壤樂園海盜船的歡叫,是真的嗎?
朝鮮觀光究竟能看到多少真實的人民日常?只能說,或許平壤與開城是樣板城市,但不是個大戲棚,這裡的人有自己的生活與喜怒哀樂。在海盜船上和我們一起大叫、笑得開心的朝鮮學生,是旅途中難得一見、真情流露的時刻。
2023.1.20
音樂
觀光
朝鮮
交通
旅遊
Fill 1
文化生活
敘利亞來的禁忌黨旗:阿拉伯之春前夕,大馬士革的火焰與鞋印
2009年,鎮宏從敘利亞帶回來的真主黨旗幟,在當時是為伊斯蘭兄弟撐腰、反美以等西方勢力的強力應援道具,如今反倒成了鎮壓人民、恐怖統治的爭議象徵。歷史巨輪在大馬士革留下的痕跡,如此具體又令人發麻。
2023.1.20
美國
音樂
以巴衝突
敘利亞
中東
黎巴嫩
戰爭
旅遊
Fill 1
文化生活
巴爾幹來的小說地圖:在大屠殺嘆息中,讀《德里納河上的橋》後來的事
帶著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的二手書,旅行至作品中波士尼亞的古老石橋,意外遇見為內戰中被屠殺親人舉行紀念儀式的人們。300朵拋入河中的玫瑰轉瞬不見,但巴爾幹上的血與淚仍未走遠。
2023.1.20
轉型正義
歐洲
音樂
家庭
歷史
旅遊
Fill 1
文化生活
緬甸來的白紙寫滿抗爭回憶:青旅老人告訴我,自由不死
2016年,在甫打開國門的緬甸,一位小鎮青旅中邂逅的老者,給我幾張寫滿民主發展血淚史的白紙,並對未來滿懷期待。2021年,軍政府又回來了,多年拼死爭來的自由民主,只是曇花一現。
2023.1.20
緬甸
翁山蘇姬
音樂
東南亞
歷史
軍事
政變
旅遊
Fill 1
文化生活
西葡朝聖之路來的護身符:願你一路平安,百里路上沒有陌生人
在7天內徒步完成134.7公里的朝聖之路,循著扇貝的指引邁向聖地,享受著如此疲憊又滿足的「純粹」旅行。原來一聲聲「Buen Camino」的問候,都是上帝的安排。
2023.1.20
歐洲
音樂
宗教
旅遊
Fill 1
文化生活
古巴來的資本主義外匯券:一分錢一分貨,在共產國家也是真理
2019年踏上共產主義的最後堡壘,體驗古巴為阻絕人民與資本主義而實施的兩套貨幣體系,不單單是隔絕了外幣流通,更在一個國度中劃分出兩種品質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2023.1.20
音樂
社會觀察
共產黨
拉丁美洲
旅遊
Fill 1
【觀光篇】藝妓、祇園祭、五山送火:京都「後疫情觀光」的浴火重生
日本京都觀光產業大受疫情打擊,藝妓的收入甚至縮水到僅剩疫情前的十分之一。不過,今年起日本開始打開國門,進入「後疫情觀光模式」,或許可以為觀光打開一波新的契機。
2022.8.28
日本
觀光
經濟
文化
COVID-19
兒童新聞
旅遊
Fill 1
影像
馬雨辰/澎湖的風景明信片──觀光中的凝視缺席
三天兩夜的澎湖花火節旅行,攝影者跟團走馬看花式的聽、看澎湖的今昔故事,這些缺少在地凝視的照片,重新建造出一個人為搭起的,最為粗淺、外在的風景明信片。
2022.6.18
在地傳真
觀光
澎湖
海洋
食物
攝影
旅遊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