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原住民
Fill 1
評論
王子榮/《阿凡達:水之道》,那些走過權利蠻荒的原住民
潘朵拉星球納美人和外來地球人的拉鋸與對抗,是《阿凡達》電影系列根本討論的議題。而在台灣,原住民文化與現代法制間的衝撞,從王光祿案到大法官宣告《原住民身分法》違憲,每每引起法律條文適用上的反覆思量。
2023.1.13
原住民
憲法
電影
認同
文化
法律人追劇
Fill 1
評論
空間是被「玩」出來的!Wawa空地樂園與孩子熱鬧開展的社區野力再生
從「空地樂園」到Wawa探險隊,跟著社區工作者進入汐止樟樹灣,這座以搬遷與流動組成的都市原住民聚落,看孩子如何「玩」出社區共生空間,更凝聚出跨世代的地方感與集體記憶。
2023.1.5
原住民
兒少
社會觀察
書摘
新北
Fill 1
評論
張亦絢/有人掉下去了:談《不一樣的月光:尋找沙韻》
《不一樣的月光》是今年甫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陳潔瑤在11年前的作品。在活潑的調性外,張亦絢看見陳潔瑤解構「古莎韻事件」的巧思,也照映出當時本該青春的莎韻、與失去的部分⋯⋯
2022.12.9
原住民
日本
電影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環境.教育
民族教育落入銜接斷層?原民實驗中學的逆境尋路
全國目前有37所部落學校轉型實驗學校,但其中只有6所中學,民族教育面臨銜接難題,身處其中的教師也背負沉重的課程負擔。原民實驗教育的未來何去何從?
2022.11.27
原住民
教育
實驗教育
文化
讀者投稿
教育政策
Fill 1
文化.藝術
陳潔瑤《哈勇家》──愛與親情如雲霧圍繞,家族風暴終會過去
導演陳潔瑤第三部長片想挑戰泰雅族最重要的祖訓戒律Gaga,又不想說教,所以透過家庭來說故事;而這個家庭產生最大衝擊的外來因素,就是選舉──體現出部落文化與社會體制間衝突的《哈勇家》,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等6項大獎。
2022.11.11
導演
選舉
原住民
金馬獎
人物專訪
認同
家庭
文化
Fill 1
文化.藝術
《寫給滅絕時代》備忘錄:一場國際永續實驗,在劇場展開人與地球對話
藝術創作也能「減碳」?國家兩廳院加入「永續劇場聯盟」(STAGES)與14個跨國劇場機構一起挑戰零差旅、自力發電、低耗能的綠色革命,首發實驗《寫給滅絕時代》實踐過程帶來什麼樣的挑戰與反思?
2022.11.7
原住民
產業
戲劇
教育
能源
藝術
礦業
文化
氣候變遷
Fill 1
評論
王弘毅、張惠東/血緣國族迷思下,難受益於「精準醫療」的原住民健康危機
我們認為,多年前流傳的「台灣大部分漢人帶有原住民基因」迷思,不僅被近年更新的科學研究破解,其副作用更讓人忽略真正原住民基因的獨特性,加上人體研究法令限制,將會使原住民族群淪為基因體時代精準醫療的弱勢。
2022.11.3
醫療
原住民
科學
公衛
Fill 1
影像
黃煌智、謝佩穎、陳宗怡、金玉善/凝視流域百姓的日常群像
鄒族現代獵人的夜間狩獵,全台最大芒果產地的果農群像,知水、巡水、世代看顧著嘉南平原水圳網絡的「掌水人」,以及多元文化家庭的青年面孔,這些人物影像拼湊出曾文溪廣大流域上庶民生命的日常切片。
2022.10.29
環境
原住民
農業
文化
攝影
Fill 1
影像
李岳凌、〈戰祭〉團隊、楊錦煌、林文強/跨越山河族群的祭典仰望
歷史上曾文溪因頻頻改道,被戲稱是「青瞑蛇」,這些殘酷且溫柔的記憶和感受,化為信仰的痕跡,沉積為堅毅與從容⋯⋯本文7位攝影者從曾文溪源頭阿里山一路蜿蜒漫走於台南各地,從鄒族戰祭、西拉雅夜祭、漢人的王爺信仰與各式陣頭取景,望進不同族裔的祭典裡,對平安與傳承的寄語。
2022.10.29
台南
原住民
文化資產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Fill 1
人權.社會
大法官宣告《原住民身分法》違憲後,西拉雅族人「甘願做蕃」的未竟之路
平埔族是不是原住民?10月28日西拉雅族正名釋憲案,憲法法庭宣判現有法令違憲,為正名奮鬥近30年的族人終成為憲法上的原住民,但這波釋憲爭義點不只在法律定義與文化認同、更牽扯出原民資源分配的討論⋯⋯
2022.10.27
轉型正義
台南
人權
原住民
司法
憲法
文化
1
2
3
4
5
6
…
1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