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轉型正義
Fill 1
評論
胡淑雯導讀──萌:困在時代牢籠,付出的青春代價
鹿窟案裡15歲就失去父兄的陳政子、鄒族案後禁說母語的童年、四六事件入獄的建中生張光直⋯⋯,《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一裡,呈現十幾歲少年少女因時代的牢,所付出的青春代價。
2021.4.16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文學
書摘
歷史
Fill 1
評論
楊孟軒/二二八歷史爭論與銅像拆除爭議背後,一場記憶與記憶的戰爭
民主社會理應鼓勵多元觀點,但是我們對於分歧的創傷歷史記憶,要花一些心思去共同討論與處理,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歷史教育與政府推行的轉型正義。
2021.3.4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美國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種族歧視
Fill 1
評論
范耕維/未曾感受、如何記憶?解嚴世代形塑二二八記憶的初步觀察
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范耕維訪談「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團隊1988年至1995年出生的成員,初探未經歷威權政權的解嚴世代如何記憶這段歷史,以及國家應該怎麼達成「轉型正義」,發現單是13名成員之間即看法各異。通往和解與正義的路上,我們或許還有許多問題該問…
2021.2.25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社運
228
柯文哲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Fill 1
政經.產業
台灣轉型正義的憲法時刻──專訪黨產案憲法法庭鑑定人黃丞儀
《黨產條例》是否違憲?大法官將首度評價戒嚴時期國家狀態,建立台灣追求轉型正義的價值座標。《報導者》專訪黨產案憲法法庭鑑定人黃丞儀,解析韓國、波蘭多經歷過類似的憲政關卡,台灣又有何特殊難處?
2020.8.26
轉型正義
時事
政府國會
司法
憲法
人物專訪
國民黨
Fill 1
評論
林孟皇/從《謊言迷宮》到《罪人的控訴》:轉型正義能成為「集體罪惡」的疫苗嗎?
電影《罪人的控訴》、《謊言迷宮》呈現不同世代的德國人,如何打破表面和諧,挖掘納粹迫害歷史傷口。探究真相、不斷反省,才是人類避免集體罪惡的疫苗。
2020.6.5
轉型正義
人權
司法
德國
法律人追劇
歷史
波蘭
Fill 1
評論
施逸翔/落實完整人權是優先價值,不是隨意選擇的自助餐
蔡英文即將展開總統第二屆任期,人權團體如何評價過去4年政績?在社會安全、公平正義、國際人權等面向,有何新政建言?
2020.5.18
轉型正義
血汗勞工
人權
難民
原住民
移工
政府國會
司法
社運
政治政策
民進黨
性別平權
蔡英文
精神疾病
農業
礦業
社工
東南亞
漁業
社會福利
NGO
Fill 1
評論
民族記憶美麗島:那一場大逮捕與林宅血案
美麗島事件參與者幾乎都被逮捕入獄,更在當年的228驚現林宅血案,多年下來,連陳水扁「重啟調查」都沒查出兇手。如今我們回望確知,美麗島促成了台灣的民主化,甚至它已開始想像一個新的社會、一個新的政治社區、一個新的民族。
2020.2.29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社運
解嚴
國民黨
書摘
歷史
美麗島事件
Fill 1
文化.藝術
當觀眾也「經歷」白色恐怖──劇場如何開啟社會對話?
劇場能為轉型正義帶來什麼對話可能?在參與式劇場與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中,我們發現了「不說教」的強大力量。
2020.2.27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教育
藝術
解嚴
認同
歷史
讀者投稿
Fill 1
人權.社會
擬真體驗、辯論、遊戲,轉型正義教育如何不再「被消音」?
面對「政治進入校園」的爭議,轉型正義成為許多教師避而不談的棘手議題,教育現場能用什麼方式讓白色恐怖、二二八等歷史重新回到學生眼前?
2020.2.27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教育
解嚴
國民黨
歷史
美麗島事件
讀者投稿
Fill 1
評論
善良是一種選擇──即使要爬過那段汙穢不堪的過去,也要尋找真相
蔡慶樺《邪惡的見證者》中,不只講轉型正義,到處都是人性兩難的場景。你有把握從現在到看完整本書,你的每個選擇都是善良的嗎?
2020.2.27
轉型正義
人權
德國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1
2
3
4
5
6
…
9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