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文化資產
Fill 1
評論
陳斌全/黑白變彩色?檔案影片的彩色化與歷史研究
當科技日益進步,是不是代表電影修復工業可以從手工走向AI智能,更快地修復、甚至著色呢?作者從電影修復倫理與歷史指出,「正確」著色再現與轉化創造的可能。
2020.12.11
文化資產
電影
科技
藝術
歷史
Fill 1
評論
【投書】國旅潮「偽出國」到金門,你看見的還是傳統聚落地景嗎?
金門的戰地風光與閩南聚落地景重要觀光資源,然而日前赴金門實習的成大都計系學生觀察到,在現代追求土地開發的價值下,傳統聚落的保存正面臨諸多挑戰。
2020.11.2
金門
文化資產
建築
Fill 1
影像
許震唐/疫情裡的義情:大溪普濟堂關公生,信仰即尋常
COVID-19疫情使得台灣各地民俗活動減少,卻未減大溪人在關公生日這天繞境幫他慶生的熱情:「關公在大溪人的信仰,說祂是神,更像是一位好朋友。」
2020.9.5
桃園
文化資產
在地傳真
宗教
文化
民俗
Fill 1
文化.藝術
陳斌全/紀錄片《數電影的人》──那些人,那些被典藏與修復的時光
《數電影的人》導演盧元奇與拍攝團隊蹲點國影中心片庫,記錄與時間競賽的工作者如何典藏、修復影像。幕後,還有哪些看不見的故事與元素?
2020.8.25
紀錄片
產業
文化資產
電影
歷史
Fill 1
政經.產業
傳統領域阻礙日月潭發展?孔雀園BOT案衝擊邵族祖靈祭祀
「我們不是要佔地為王,只是要宣告我們曾經居住在這裡。」日月潭孔雀園BOT案槓上邵族傳統領域,忽視開發對祖靈祭祀影響的環評報告、鄉民與縣府的反制,讓我們看見原住民諮商同意權長年遭受的輕忽與漠視。
2020.8.20
原住民
文化資產
傳統領域
讀者投稿
Fill 1
影像
鄧毅駿/疫情下,返璞歸真的金門迎城隍
受到COVID-19影響,金門迎城隍取消了官方文化季活動,但傳統的鄉路遶境和祭祀仍然保留,讓迎城隍少了觀光味,卻多了人味。
2020.5.7
金門
文化資產
在地傳真
宗教
文化
攝影
民俗
Fill 1
評論
黃偉強/從政治力到民間力:台灣媽祖遶境的時代意義
COVID-19疫情下,媽祖進香取消與否驟生風波,討論甚至延伸到政治角力。但從歷史來看,媽祖信仰本就與政經、國家力量緊密結合。
2020.4.2
媽祖
文化資產
宗教
文化
武漢肺炎
民俗
Fill 1
文化.藝術
【投書】紅葉園被拆案:倉促的文資審議與龜速開放的資料,如何奏起老屋輓歌?
「紅葉園(陳茂通宅)」在2018年被宣告不具文資身分、遭到拆除,然而回顧短短三個月的文資審議過程,卻是充滿爭議。背後癥結,是台灣的文資審議過程,已經淪為一場倉促的資料蒐集大賽。
2020.1.29
文化資產
建築
Fill 1
國際.兩岸
【德國解方篇】用音樂祭、交友軟體裡的對話練習,融化政治對立
社群網站、地方團體的同溫層像把利刃,人們愈活愈窄、愈來愈仇恨圈外人。有解嗎?德國民間發起多種重建互信的實驗。
2019.11.6
難民
選舉
教育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德國
社群媒體
文化
社會觀察
Fill 1
影像
許震唐/大溪普濟堂關公生:人尋、神巡的遶境之旅
「共迎6月24日關公生日」是大溪人的年度事。「共迎、共贏」是大溪人與人、人與神、人與神,更是神與神之間的交流。
2019.8.24
桃園
文化資產
在地傳真
宗教
文化
民俗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