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新竹
Fill 1
評論
【投書】友善農業如何守護山林?鎮西堡部落與森林共存的學習之路
近日網路上一張鎮西堡農耕地的空拍照,被部分網友批評為山坡地過度開發。從鎮西堡部落抵抗殖民政府伐木的歷史,到與森林共存的農業,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認為,鎮西堡其實有助台灣重新定位山林政策。
2023.3.2
環境
新竹
原住民
政治政策
農業
文化
森林
盜伐
Fill 1
人權.社會
「撞死人才想改」太慢,兩位「馬路醫生」日常道路改造大作戰
25歲的劉冠頡、35歲的莊哲維,兩人因「畫馬路」的狂熱而在網路社群認識。他們除了親身推動馬路改造,也正著手於一本「完全道路設計」,希望成為台灣所有道路設計的規範藍圖。
2023.1.3
新竹
高雄
人權
公務員
高齡老人
人物專訪
社群媒體
交通
公共安全
Fill 1
影像
梁佳欣、王崴漢/以藝術陪伴,做他們的心靈捕手──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
在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有一群社工陪伴心智障礙青年找回生活規律、學習工作技能,也融入主流社會。短短5天的蹲點交流,我們在這看見一條精神病友的復健之路。
2022.8.6
新竹
身心障礙者
精神疾病
藝術
攝影工作坊
社會觀察
攝影
心理
Fill 1
環境.教育
泰雅族兄弟的接力奮戰:如何用永續精神守護鎮西堡
對泰雅族人來說,土地就是母親。目睹許多原住民迫於經濟「賣地」後眾多負面影響,阿棟.優帕司兄弟決定排除萬難、接棒護地。
2021.8.16
環境
新竹
原住民
動物保護
農業
傳統領域
認同
文化
原住民保留地
Fill 1
環境.教育
田埔部落黑柿蕃茄和復育小米傳奇,以經濟自主抗拒賣地誘惑
「當原保地不只有市價,土裡長出的作物足以養活全家,土地就不會輕易被賣掉。」鄰近觀光勝地的田埔部落,如何杜絕掮客蹤影?
2021.8.16
新竹
原住民
產業
農業
傳統領域
經濟
文化
語言
原住民保留地
Fill 1
政經.產業
守護原保地,族人站出來:從信託、法人化、部落共管找出路
解決原保地流失之道,除了政府提高法律位階、訂定專法規範,由部落凝聚共識提出與時俱進方案的作法,也正在各地倡議與推動。
2021.8.16
轉型正義
新竹
原住民
政治政策
傳統領域
文化
原住民保留地
Fill 1
環境.教育
【投書】拆除籠子,然後呢?新竹動物園如何對動物更友善?
實地探訪「再生計畫」後的新竹市立動物園,雖然拆除籠子的美意值得嘉許,但在動物居住空間、安全設計上,卻還有許多未盡之處。台灣動物園能否轉型成更以「動物權」為主的經營方針,而非滿足遊客優先?
2020.5.14
新竹
動物保護
Fill 1
評論
【投書】從新竹都會區托育資源分布地圖,談少子化津貼迷思
如果公共托育資源分布持續不公平,政府再會發錢,也只是加重「贏者全拿、弱者掉入惡性循環」的育兒困境。
2018.7.26
新竹
教育
政治政策
兒少
育兒
少子化
Fill 1
人權.社會
我們還需要下一座園區?竹科三期更名重啟紀事
竹科真的缺地嗎?抗爭了30年的老農和新血青農,能否決定竹東未來是永續農業,還是園區與建商的擴張?
2018.6.29
新竹
都更
社運
土地汙染
農業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