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國民黨
Fill 1
評論
僑生也需要轉型正義:馬來西亞學生「北漂台灣」除魅記
台灣社會對僑生仍有強烈的刻板印象與誤解,儘管僑生身分確實是特權政策。不符合時代的政策必定帶來錯誤的「國際觀」,無論是哪黨執政,只要一天不對僑生的身分認定政策作改革,僑生被「族群歧視」的隱憂與爆發,就會一直存續。
2022.6.26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教育
民進黨
馬來西亞
認同
國民黨
書摘
種族歧視
Fill 1
評論
林蔚昀/我在波蘭,尋找「台灣」──從地名研究啟程
從2009年開始,我一直在尋找波蘭的「台灣」──真的被稱為「台灣」(Tajwan)或「福爾摩沙」(Formoza)的地方,找到了45個。為什麼會有這些地名?台灣人可以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2022.4.20
北韓
認同
國民黨
文化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歷史
波蘭
軍事
共產黨
蔣介石
冷戰
蘇聯
Fill 1
人權.社會
悼亡與續命──當藝術走向地方,打開白色恐怖的歷史對話現場
1994年報告劇《春祭》,首次將白色恐怖左翼政治犯故事搬上舞台。二二八事件75週年前夕,各地巡演白恐記憶的再拒劇團,以及將當年故事帶回案發鄉鎮的安魂工作隊,告訴我們藝術如何能帶起更多族群對話和記憶。
2022.2.22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戲劇
228
藝術
解嚴
國民黨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人權.社會
走進兩場相異卻並存的導覽,中正紀念堂志工們的轉型衝擊
促轉會在解編前夕拋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藍圖,立法院也要求文化部提出具體轉型規劃。我們跟著兩組年紀、經驗、史觀都相去甚遠的導覽志工不同腳步,感受中正紀念堂現場在時代變遷、轉型正義影響下帶來的變化。
2022.2.21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政治政策
228
志工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林孟皇/《茶金》:生意就是政治,但國家不該與民爭利
《茶金》無論商戰或愛情,劇情都膾炙人口,寫實呈現台灣茶產業的發展與戰後複雜的政經局勢,法官林孟皇細數茶葉貿易史,補充四萬換一塊、雜誌暢言專刊、外匯管制等劇情的時代背景,直指國民政府與民爭利、壟斷資源的黑歷史。
2022.2.18
轉型正義
產業
戲劇
國民黨
經濟
法律人追劇
歷史
Fill 1
政經.產業
公投四案,同不同意都應思考的問題
公投並非萬靈丹,無論結果是否通過,將各面臨不同問題。《報導者》採訪學者專家,解析正反論述、結果出爐後將衍生的後續議題,提供民眾在政黨動員之外的思考空間。
2021.12.13
環境
時事
能源
政治政策
民進黨
美國
食安
核電
公投
食物
國民黨
國際關係
藻礁
Fill 1
環境.教育
能源轉型路徑針鋒相對,藻礁公投凸顯環團分裂
藻礁公投意見發表會正反方辯論名單,赫然出現「環團vs.環團」局面,背後揭示環團正面臨能源轉型路徑的路線分裂。《報導者》訪問多位環團人士、分析3年來民意以及能源發展局勢如何影響環團抉擇;也提問:藻礁、核四重啟兩公投案,過或不過各會產生什麼效應?
2021.11.15
環境
時事
能源
民進黨
核電
公投
國民黨
NGO
Fill 1
評論
李泳泉/電檢對話錄──那一段剪出來的電影史
電檢處批示:「評論美國蘋果時,要強調還沒有本省的土產水果好吃!」從引發台灣新電影熱潮的「削蘋果事件」主角《兒子的大玩偶》起頭,本文爬梳十幾部電影當年被電檢處審查、文工會「建議」的公文,比戲劇還戲劇的電檢姿態和心理制約一覽無遺。
2021.10.22
政治政策
電影
解嚴
國民黨
歷史
言論自由
媒體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許菁芳/暴君為何強調自己「民主」?專訪馮客,拆解獨裁者的養成之路
熱愛「造神」、無所不管、更喜歡強調自己受百姓愛戴、比其他民主國家更「民主」⋯⋯在獨裁者看似荒謬的部分行為背後,隱藏了什麼操弄人民的技巧與目的?史學家馮客從8位20世紀獨裁者崛起和衰敗中,看出端倪。
2021.7.26
中國
選舉
歐洲
政治政策
書評
人物專訪
北韓
國民黨
俄羅斯
歷史
言論自由
義大利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楊孟軒/二二八歷史爭論與銅像拆除爭議背後,一場記憶與記憶的戰爭
民主社會理應鼓勵多元觀點,但是我們對於分歧的創傷歷史記憶,要花一些心思去共同討論與處理,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歷史教育與政府推行的轉型正義。
2021.3.4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美國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種族歧視
蔣介石
1
2
3
4
5
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