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評論】

第一波大罷免投票結果揭曉,24席國民黨立委、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被否決。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峻豪分析,這次被罷免的選區裡,共有7個立委不同意罷免票比他們上次立委選舉得票還要高,這顯示原本討厭藍綠或投給民眾黨的偏中間或第三勢力選民,選擇的是「討厭民進黨或不信任民進黨」,加上這些本來就是藍軍優勢區,當正反雙方拉高仇恨值,也催出藍軍支持者焦慮感下的投票率。
張峻豪強調,公民團體都是素人,雖然連署有很多志工,但沒有一個主要領袖與綿密組織,當國民黨基層傾全力動員時,最終結局是無法翻轉這些藍軍優勢區。
以下為張峻豪以第一人稱受訪紀要:
經過一夜的沉澱,仔細對比這次24個被提案罷免立委選區結果,及2024年民進黨賴清德的總統大選得票數,發現除了雲林的丁學忠之外,其餘選區的同意票都低於賴清德的得票數,雖然這只是初步看到的數字,後續要再做更詳盡的分析才能更看清楚輪廓,但可以理解成原本的中間選民這次選擇投下「討厭民進黨或不信任民進黨」。
其次是藍軍在罷免第三階段投票的防守戰略,針對被外界認為仇恨值很高的藍軍優勢選區立委,以「危機牌」成功催出藍軍支持者的焦慮感,踴躍出來投票,在細分到村里尺度的投票地圖中,這些選區結果呈現一面倒的情況。
以台中3個選區來舉例,台中第6選區的羅廷瑋在上一次的立委選戰中,得票率是這3席裡最高,基本上應該是最具優勢的選區,但國民黨早早就打出「羅廷瑋的仇恨值很高」,更強調是危險的選區,因此從結果來看,羅廷瑋不只在自己本命的東區與南區有守住大多數里,甚至連較弱的中西區,多數里也是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
此外像是這次不同意票多於上次立委選舉得票的桃園魯明哲,上一次與對手得票數頗接近,但這次結果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僅有3個里同意票多於不同意,以及一個里同意票等於不同意,其餘72個里都是不同意多於同意,顯示中壢的藍營軍眷選票有成功催出來,這可以用引發藍營支持者危機感來解釋。
選前觀察到國民黨不斷提到包括花蓮傅崐萁、台北王鴻薇與徐巧芯因為仇恨值高而危險時,我就很納悶,這3個選區上次選舉都贏對手很多,就算仇恨值高也不至於會危險吧!但藍軍仍不斷放軟身段努力催票,以結果來看,這是藍軍策略成功的地方。
最後則是組織動員能力的差距。公民團體由素人與志工組成,但在短兵相接的選戰中,催票還是得靠基層組織與樁腳,才能凝聚選票;當國民黨基層傾盡全力動員,加上這些本來就都是藍營的優勢選區,最終結果就是如大家所看到,全數否決收場。
或許有人會問,那綠營的基本盤難道沒有催出來嗎?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綠營占有優勢的選區,本來基層就比較弱,加上民進黨這次與公民團體的曖昧關係,在進退之間仍保持一定距離,只是暗助公民團體。
總結來說,當第三勢力或中間選民對綠反感加大,國民黨的危機牌奏效,加上公民團體基層動員能力不足,這些因素加成後,呈現的結果就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翻轉原本藍大於綠的選區。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