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台北
Fill 1
影像
張國耀/我與祭典的距離──記2020年青山宮文化祭
2020年12月適逢青山宮建廟165週年,延續至深夜的盛大祭典引發噪音爭議,一度躍上新聞版面。攝影師張國耀當時來到現場,在鏡頭下意外呈現了廟會中疏離又沉靜的那一面。
2021.11.13
在地傳真
宗教
攝影
COVID-19
民俗
台北
Fill 1
影像
楊珽淯/可我終究還是來到了這個時代最大的墓園
以自身作為一種僵直的固態,在液態現代中感受到的消融於無形──於北漂的攝影者而言,大都市宛若這個世代最大的墓園,充滿著無數看似生著的亡魂,或在死亡邊界掙扎的活體。
2021.9.18
在地傳真
社群媒體
社會觀察
攝影
心理
台北
Fill 1
影像
康瓊之/「Free to All」,從民間長出來的公共攝影圖書室Lightbox
「Lightbox之所以能夠存活到第五年,關鍵就在於社群,」從老公寓3樓起步,這座從民間長出來的攝影圖書室與線下社群,如何走出同溫層,讓一步步打造出開放性的影像公共空間?
2021.7.31
群眾募資
攝影論壇
閱讀
文化
攝影
台北
Fill 1
評論
林玫君/1964那一年,東京奧運聖火來台北
承載和平、團結意義的奧運聖火,不僅能匯聚人們的向心力,從1964年東京奧運聖火在台北傳遞的故事,也能看出檯面下的外交角力與國際政治宣傳一樣熱烈。
2021.7.21
體育
日本
災後重建
外交
世大運
國際關係
歷史
奧運
台北
Fill 1
人權.社會
最熱門的蝸居、最奇葩的裝潢:台灣租屋市場的第一線觀察
打開租屋網,你會遇到什麼樣的「鬼屋」?為什麼再怎麼樣爛的房子,都有人要租?專訪奇葩裝潢分享中心、崔媽媽基金會第一線社工,他們道出租屋族無奈現實以外,跨國、跨階層的觀察。
2021.7.4
人權
居住正義
身心障礙者
高齡老人
社工
社會觀察
台北
租屋
Fill 1
影像
陳文宏/疫情邊緣
疫情改變的不只是外在街頭景色,也映出社會與人心的變動,陳文宏自疫情前即開始拍攝東區街頭景象。這段時日,他有什麼樣的觀察與感嘆?
2021.7.3
在地傳真
社會觀察
攝影
COVID-19
台北
Fill 1
生活.醫藥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
休巿消毒免談、人員進出零管控、疫苗造冊和篩檢有漏網之魚...《報導者》連日進入北農一、二巿訪查發現,這起已悶燒月餘的群聚疫情,已不只是雙北的風險:從內部人員管控不良,到拍賣市場間交叉感染,農委會和北市府漏接運輸業者危及全台產地,讓隱形傳播鏈層層外擴。
2021.6.23
基隆
桃園
勞權
產業
時事
農業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台北
新北
篩檢
Fill 1
評論
【投書】陳復禮故居遭建商偷拆後,市府除了「無法介入私產」還能做什麼?
被拆除前,陳復禮故居被文化局列冊追蹤20年,卻從未現勘;拆除後,散落廢墟的文物無人管理,一律都被文化局指為「私人財產,無法介入」,私人財產和文資的衝突難解,是許多台灣老宅保存的現狀,但這代表政府就無可作為了嗎?
2021.6.14
柯文哲
文化資產
建築
台北
Fill 1
影像
梁家瑋/西門下半場
午夜過後,人潮散盡的西門町商圈也寂然,徹夜未眠的路燈在黑暗中,帶來一絲絲的光明,攝影師從中感受到曾經逝去不回的「青春年華」⋯⋯
2021.5.29
在地傳真
攝影
台北
Fill 1
生活.醫藥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
連續數天超過百人確診,雙北篩檢需求瞬間爆量,衝擊下,確診者接觸者等高風險族群無法分流篩檢、而得和一般低風險者混雜在一起等待;另一方面,醫院內陸續出現確診者,院方人力調配、分艙分流處置,都考驗著醫護們的信心⋯⋯
2021.5.19
醫療
時事
公務員
防災
COVID-19
公衛
台北
新北
篩檢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