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台北
Fill 1
評論
重返紹興和華光社區,《相信樹的人》:唯有樹能指向家曾在何處
房子被拆後,「樹是我唯一可以辨識這裡的標記。」經歷北市府不當迫遷、曾參與華光護樹行動的張小姐,說起社區裡那株梅樹,語氣深情而哀傷。《相信樹的人》記下這些人與樹互賴共生的故事。
2023.11.5
環境
都更
社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拆遷
文化
書摘
歷史
台北
土地徵收
Fill 1
評論
敦北民生走六遍,楊德昌電影場景之旅
楊德昌導演的故事未曾走出台北,他留下來的八又四分之一部作品中,更有6部在敦北商圈取景。40年後再走過取景現場,我們看見楊導在社會劇烈變革的台北,定格了哪些時代的風景?
2023.10.6
導演
電影
文化
歷史
台北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邊界以外,都市未達──社子島的再領域化想像及掙扎
「我們是中華民國不愛、台北市毋顧的siā-á-tò共和國。」台大城鄉所所長康旻杰在《城中一座島》一書推薦序中,從社子島長者的喟嘆,寫出聚落掛著首都門牌,但卻如同都市異地的無奈,並反思地方發展的可能。
2023.10.4
都更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書摘
台北
土地徵收
房地產
Fill 1
Podcast
建商蓋房子,工安靠監測還是「賭一把」?馬路塌陷、房屋傾斜,缺乏第三方監督的施工危機
民間建商有工安問題,為何政府未介入?在仰賴私法自治的寬鬆法規下,部分建商為節省營建成本,監測數值僅供參考,施工安全常淪為「賭賭看」;在台灣各地新建案、都更潮不斷的情況下,我們的建築法規是否沒跟上?面對你家附近施工中的建案,又該如何自我保護?
2023.9.26
都更
產業
災後重建
建築
台北
工安
Fill 1
政治社會
參選人取巧偷渡看板、市府執法不力,台北競選廣告限令形同具文
依照北市新規定,在11月中下旬法定選舉期間之前,所有選舉看板最多只能出現參選人的姓名及照片,但各黨參選人卻已爭相違法或是取巧偷渡看板,北市府有量能處理違規看板嗎?參選人怎麼看這項限令?
2023.9.24
選舉
政治政策
言論自由
台北
2024總統大選
Fill 1
政治社會
基泰大直監測數據多次歸零、逾停工標準卻未停,失控的品管與成本魔咒釀出塌陷坑禍
基泰大直建案塌陷事故裡率先浮上檯面的成因是品質管制的失靈,而基於成本考量、專業遭到忽視,一連串環扣脫鉤所導致的連鎖效應更是遠因。在全台的都更危老浪潮裡,再不改革恐難杜絕事故。
2023.9.21
都更
產業
時事
建築
台北
工安
Fill 1
評論
蕭文杰/遊蕩在地方的威權幽靈──台灣不義遺址保存困境
「不義遺址」不僅在「不義」的認定是狹隘的,在現行法規上更有不少缺陷。甚至,即使是審定的不義遺址,其場所精神還是被地方政府公然破壞、無心保存,或阻撓具潛力的不義地景取得文化資產身分⋯⋯
2023.8.30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桃園
228
文化資產
歷史
台北
新北
不義遺址
Fill 1
Podcast
大巨蛋讓球迷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段橫跨30年的「孵蛋」簡史,能孕育出「台灣棒球」的主場嗎?
「沒有一座球場只是因為豪華而偉大,」當球場的硬體設施已經完善,接下來該思考什麼?如果運動產業的核心是「感動」,大巨蛋又該如何打造專屬台灣球迷的棒球殿堂?
2023.8.1
體育
政治政策
棒球
建築
文化
台北
Fill 1
評論
王雲慶/不只是地標,大巨蛋如何成為承載台灣棒球文化的聖地?
挺過20多年的風雨,大巨蛋似乎有望在年底破繭而出。這座原先因室內棒球場需求而開始興建的場館,有可能延續台灣人的棒球集體記憶嗎?前大巨蛋棒球顧問王雲慶從美日職棒球場設計巧思提出建議。
2023.7.16
體育
政治政策
棒球
建築
文化
台北
Fill 1
評論
《茶室女人心》:萬華茶桌仔、茶店仔的故事,與疫後阿公店的風情變化
2023年初,COVID-19疫情趨緩落定後,「頭北厝」阿公店專區開門復業的店家明顯增加,或許這就是萬華阿公店產業,新近打造的雙面女郎風貌──白天「茶桌仔」、晚上「茶店仔」。
2023.6.22
產業
解嚴
社會觀察
書摘
COVID-19
歷史
台北
移民
1
2
3
4
5
6
7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