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街友(Homeless)
Fill 1
影像
沒有發生的告別──香港躺平族始祖,維園犀利哥逝世
曾是中產階級的Simon,雖然選擇拒絕了這世界,但他還是想表達自己的某些面向。孤獨本來就是城市人的共同語言,我們與露宿者的距離,其實沒那麼遠。
2021.12.25
香港
街友(Homeless)
攝影
Fill 1
評論
看見無家者真實生活後的問題:為何「居住優先」策略不被政府採納?
無家者居住需求得不到回應,問題主要出在台灣遊民政策始終被界定為社會救助問題,而非居住問題。這與國外處理無家可居問題時以「住宅」與「經濟安全」雙軌並重的狀況相去甚遠。
2021.12.22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街友(Homeless)
社工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書摘
NGO
Fill 1
文化.藝術
從《翠絲》到《濁水漂流》,李駿碩持續朝時代的死水投石子
《濁水漂流》入圍12項金馬獎,出自導演在露宿者權益事件的親身參與。「政府做錯就要道歉!」30歲的李駿碩如何透過吳鎮宇和李麗珍呈現香港的底層人物,讓電影成為一種對生活的介入?
2021.11.14
導演
香港
人權
難民
貧富差距
街友(Homeless)
毒品
金馬獎
社會觀察
Fill 1
評論
遇見浴火重生的圖書館:服務遊民、入駐劇團、開辦創業訓練班
若圖書館功能不只是借書,還可以開放遊民申請社會福利、附設結婚申請機構、引入劇團常駐……那會是什麼模樣?《親愛的圖書館》作者蘇珊.歐琳(Susan Orlean)在調查洛杉磯央圖大火的過程中,開啟了對於新世代圖書館可能性的探索。
2021.10.29
出版
教育
美國
街友(Homeless)
閱讀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Fill 1
人權.社會
失業流離的疫情長浪來襲,如何拉住無家者和弱勢居住族群?
沒工作,繳不出房租、沒地方住,遑論隔離防疫⋯⋯這是疫情下無家者和各式弱勢居住族群的困境,在病毒尚未打倒他們前,貧窮已經先來報到。許多NGO加快補上政府措施不足之處,也有民團推緊急租金紓困,盼接住社福邊緣戶,還有那些剛畢業的少年⋯⋯。
2021.7.7
貧富差距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街友(Homeless)
防災
社工
社會福利
COVID-19
NGO
租屋
Fill 1
人權.社會
進入長照機構後,一個街友之死
一名街友,進入長照機構後失聯,再次見到已是冰冷的屍體。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街友安置成為無奈的結構循環?
2018.2.21
街友(Homeless)
長照
Fill 1
人權.社會
為什麼他們回不了家?街頭最底層的女性無家者
脫離家庭的她們,並沒有因為無「家」而少了父權家庭思維的束縛,街上的她們還是常成為男性的附屬品。
2017.11.13
性別平權
街友(Homeless)
Fill 1
影像
Wonder Foto Day──發揮攝影的社會作用
家當,理所當然該放在家裡,但對於沒有家的人來說,卻要想著如何安置、保護他們的家當不被「丟棄」。透過這個社福單位發起的小小攝影展,一起思考吧!
2017.3.8
人權
街友(Homeless)
攝影對談
Fill 1
評論
謝一麟/無家與有家,相映如鏡的返家路──《無家者》
相對於「無家者」(Homeless),「有家者」就一定幸運與幸福?
2017.1.21
街友(Homeless)
書評
Fill 1
評論
看見窮人/看見弱勢──從失業民眾持刀闖總統府談起
對於這起「失業民眾持刀闖到總統府」的事件,如果我們把這件事情定調為單純的治安問題,並對當事人或街友進行道德責難,並無助於解決社會問題。本案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若進一步探尋海面下的冰山本體,會發現這是社福機制建置不足所促發的社會事件。
2016.6.3
街友(Homeless)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