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委「區域聯防」反罷免:組織戰、仇恨值、藍白合成關鍵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與民權東路二段交叉口的大樓上懸掛著支持與反對罷免王鴻薇看板。(攝影/楊子磊)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本週六(7月26日)就是第一波大罷免投票,這次將有高達24席國民黨立委面臨背水一戰,其中有10席是第一次當選的菜鳥立委。《報導者》記者深入重點選區觀察發現,不論是菜鳥或資深立委,「組織戰」、「仇恨值」及「藍白合」已成為藍委能否通過罷免考驗的重要關鍵。

投票前最後關頭,罷免團體訴求「反共護台」的主軸能否打動中間選民?國民黨連結鄰近縣市的「區域聯防」策略能否催出藍營基本盤?民眾黨站台的「藍白合」能帶給藍委多少助力?而普發現金1萬元、川普關稅戰等國內外議題交鋒是否會影響投票結果?這些攻防也將成為大罷免投票的重要觀察指標。

7月19日週末,人潮擠滿台北及台中的兩場造勢晚會,這場漫長的大罷免風潮,終於要在一週後進行第一波投票了。

在選前黃金週末,由「反共護台聯盟」發起的「護國大遶境」行動,在巡迴各地16天後返回終點台北,晚上在立法院旁舉行「反共保台晚會」,人潮擠爆濟南路,重現去年(2024)「青鳥行動」的盛況,各地罷免團體、綠營民代大集結,罷免運動要角、反共護台志工聯盟志工3號曹興誠曹興誠上台時更一度感動哽咽。

同一時間,國民黨在台中七期黎明路二段與市政路交叉空地舉行「台中再贏一次」晚會,台中市長盧秀燕、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立法院長韓國瑜、台北市長蔣萬安以及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等要角都站台助陣,現場同樣人山人海,「反惡罷」聲不絕於耳。

根據中選會公告,7月26日第一波罷免案投票的立委,包括了傅崐萁、黃建賓、鄭正鈐、林沛祥、萬美玲、魯明哲、涂權吉、牛煦庭、廖先翔、羅廷瑋、黃健豪、廖偉翔、邱若華、呂玉玲、丁學忠、葉元之、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芯、賴士葆、羅智強、洪孟楷、張智倫及林德福等24人,同一天投票的還有因貪汙案一審有罪而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

8月23日的第二波罷免案投開票,則包括了馬文君、游顥、羅明才、顏寬恒、楊瓊瓔、江啟臣、林思銘等7人,屆時將與核三重啟公投案同日進行投票。

藍營「區域聯防」:過去很少這樣「打群架」
Fill 1
2025年6月21日下午,由國民黨發起,在台北市榮星花園舉行聲援北北基的藍委反罷免活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中市長盧秀燕、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網紅「館長」陳之漢等人到場。(攝影/鄭宇辰)
2025年6月21日下午,由國民黨發起,在台北市榮星花園舉行聲援北北基的藍委反罷免活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中市長盧秀燕、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網紅「館長」陳之漢等人到場。(攝影/鄭宇辰)

面對前所未見的大罷免風潮,被罷免的國民黨立委人人自危。近年選舉最多次的台北市立委王鴻薇,感受最為深刻,她在短短兩年多已經選了4次,包括2022年年底市議員選舉、2023年因時任立委蔣萬安當選市長後進行補選、2024年年初的立委選舉,以及2025年的立委罷免投票。

王鴻薇在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自嘲,台灣沒有政治人物比她還苦命,這次罷免跟上次補選一樣時間緊湊,她只能全力以赴跟時間賽跑。

這次罷免案投票跟過去選舉有何不同?王鴻薇說,除了這是第一次在炎熱暑假投票,跑行程都跑到衣服全濕外,藍營的「區域聯防」作戰更是勝於以往。

她解釋,選舉通常至少會有兩個候選人,候選人主要都關注自己選區跟競爭對手,因此都是單兵作戰,自己買自己的廣告;但罷免案沒有競爭對手,對手罷團打的是團體作戰,因此台北市5席國民黨立委也跟市長一起掛看板廣告,舉行聯合造勢,或是立委們到互相的選區站台,「過去少有這樣『打群架』的概念。」

藍營面對大罷免的跨縣市「區域聯防」,也展現在7月19日國民黨台北市立委李彥秀、新北市立委廖先翔來到台北南港與新北汐止交界處的橫科市場聯手拉票,而新北市長侯友宜、基隆市長謝國樑也現身力挺,4人一起冒雨徒步掃街,爭取民眾支持反罷免。

從檢舉看板違規到指控「中共同路人」
Fill 1
2025年7月11日,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在台北市長蔣萬安的陪同下前往中山區遼寧夜市掃街,呼籲選民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攝影/楊子磊)
2025年7月11日,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在台北市長蔣萬安的陪同下前往中山區遼寧夜市掃街,呼籲選民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攝影/楊子磊)

除了選戰策略外,罷免案最讓王鴻薇感受到不同的是選戰氛圍。她說,過去選舉還會有很多溫馨活動如兒童劇、演唱會等,但這次罷免都是「刀光劍影畫面」,社會氛圍極為對立,有很多的謠言跟負面選舉。

王鴻薇舉例表示,過去候選人的看板彼此有「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但這次當她掛上一面不同意罷免的看板後,罷團就會在同一個地方掛上同意罷免的看板;過去不同陣營互相檢舉看板違規很常見,但,「沒有人敢說我(指罷團)的違規廣告被拆,還可以開記者會指責是台北市政府追殺,過去選舉就算我的對手(指民進黨候選人)也沒有這樣。」

對此,罷免王鴻薇團體「山除薇害」陸戰隊隊長蔡卡羅回應指出,王鴻薇大約掛了60面看板,是罷團看板數量4倍多,王鴻薇的違規看板也更多。罷團有些看板一掛上去當天就被檢舉,屋主隔天就收到公文,但他們去檢舉王鴻薇的看板違規,至今卻一直沒有下文。

王鴻薇身為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過去一年在立法院頻頻發言吸收不少砲火,「仇恨值」高讓她成為罷免頭號目標之一,但她認為,仇恨值高反而正代表她強力監督政府。

「反共」是這次各區罷團的主軸,其中又以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跟王鴻薇為首要目標,「山除薇害」的文宣、影片幾乎都是質疑王鴻薇的親共立場。對此,王鴻薇多次強調,她在中選會的答辯書中已經回答得很清楚,反共護台雖是大罷免主軸,但根本沒有任何一位國民黨立委賣台的證據,「若我上央視是一個通匪賣台行為,為何過去選舉民進黨候選人沒有這樣抹紅我?」

蔡卡羅則說,罷團都是素人公民,沒有要選舉也沒有政黨包袱,更能毫無保留地直接監督選區的立委。她批評,王鴻薇不論在央視上稱台灣總統是地區領導人,或是去年跟著傅崐萁等立委去會見中國政協主席王滬寧,「都是通敵行為。」

資深、菜鳥藍委都打組織戰 但冷熱基調有別
Fill 1
2025年6月27日上午,台北市5大罷免團體與民進黨黨團立委、台北市議員於台北市南京敦化路口會師,響應反共護台聯盟全台大遶境活動,同時呼籲台北市民投下同意罷免票。(攝影/楊子磊)
2025年6月27日上午,台北市5大罷免團體與民進黨黨團立委、台北市議員於台北市南京敦化路口會師,響應反共護台聯盟全台大遶境活動,同時呼籲台北市民投下同意罷免票。(攝影/楊子磊)
曾是割闌尾計畫罷團和罷免韓國瑜團體幹部、此次也積極投入大罷免的Ashley觀察,各地國民黨立委的核心主軸就是打組織戰、護基本盤,但在應對上仍有兩種類型:資深藍委主要打傳統陸戰,派報、打電話、掛看板、客廳會
小型室內宣講場合,參與人數規模一般約數十人以內。
、造勢晚會、掃街這些選舉常見的招式,其餘空戰或新招幾乎不會用,選前關鍵時刻都是以「求穩」為主;年輕新科藍委除了也勤走基層組織,有些人在空戰方面卻「很衝」,除了會在網路社群上回應罷團,甚至還會在路上主動跟罷團起爭執。

曾經參與過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罷免案、以及其後補選案(民進黨派林靜儀參選並擊敗顏寬恒)的陳建良指出,不管是選舉、罷免還是補選,其實都是打組織戰,但罷免必須特別評估要打熱戰還是冷戰;只要評估罷免方無法催出達到門檻的同意票,就不需要積極催票。

他認為,雖然這次大罷免是全台灣串聯,罷免方的熱度拉得很高,逼得藍營必須全面回防,但不同選區仍有冷熱之別。一些仇恨值高的藍委反而打「悲情牌」,從平常的高調轉為低調希望躲過罷免,「上次選舉勝選差距極小的藍委,被罷免風險高,因此也都是打低調牌。」

藍營在戰略制定上慢半拍?
Fill 1
2025年6月28日早上,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在文山區興德市場掃街拜票,他認為他的反罷免的策略只有一招,就是勤跑基層。(攝影/林雨佑)
2025年6月28日早上,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在文山區興德市場掃街拜票,他認為他的反罷免的策略只有一招,就是勤跑基層。(攝影/林雨佑)

「罷免是一場沒有競爭對手的選戰,」陳建良說,當國民黨立委面對的罷團是一群公民,除了極少數選擇單挑罷團人士,其他多數藍委選擇攻擊的對象就只剩下民進黨跟總統賴清德,很難有更好的策略。

台北市文山區的賴士葆已經是四連霸立委,擁有豐富選舉經驗的他接受《報導者》訪問時也強調,反罷免最難的就是沒有具體競爭對手,這次他面對的對手是一群自己選區的選民,這讓他很難找到施力點,也因此,他的反罷策略沒有別招,「只有101招,勤跑基層、拚選票,就這樣而已。」

罷免民進黨台北市立委吳思瑤團體「地動刪瑤」召集人賴苡任表示,罷免案成立以前,國民黨立委大多都按兵不動,在桃園新科立委牛煦庭要求罷團公開辯論「開第一槍」後,藍委們才開始願意短兵相接。他觀察,藍營主要的反罷策略還是「母雞帶小雞」,黨主席、各縣市首長及藍營大咖到處跨選區站台護基本盤。

針對藍營罷免民進黨立委最有希望的兩席吳沛憶與吳思瑤案都未成案,國民黨「以罷制罷」宣告失敗。身為罷團召集人的賴苡任說,「以罷制罷」失敗對國民黨來說不見得不好,反而可以專心反罷免。但他認為,藍營在戰略制定上往往慢了半拍。

賴苡任指出,里長是選舉動員的第一線,也是不同陣營拉攏的重要對象,而議員對於里長的資源分配程度又遠高於立委,議員何時開始接觸里長就很重要,「民進黨議員比國民黨早一個多月就開始拉攏里長,(這次)里長態度不像過去這麼明確(支持國民黨)。」此外,對民進黨議員來說,罷免同選區的國民黨立委有之後可以參加補選的誘因;但要國民黨議員反罷免、協助同黨立委,在沒有補選的誘因下,動員力道就可能不足。

此外,國民黨還面臨司法訴訟的隱憂。罷免綠委團體在第一階段連署出現大量的偽造文書爭議,至今台北、新北、宜蘭、台南、台中、基隆等國民黨黨部有超過百位黨工遭起訴跟緩起訴,7月首件罷免連署偽造文書案開庭,台南黨部案被告都認罪,賴苡任自己也是台北黨部案中被起訴的被告之一。

陳建良認為,黨工被起訴、黨部主委被羈押會有「寒蟬效應」,周遭的人像里長也會怕被捲入司法而無法進行動員,這對於反罷免方來說一定有差,甚至會影響到明年(2026)年底九合一大選,「少了黨部支援,立委的組織戰會孤立無援。」

仇恨值效應「兩面刃」,新科藍委主動求戰罷團
Fill 1
2025年6月16日,國民黨立委牛煦庭於桃園市蘆竹區蘆竹市民活動中心舉辦反詐騙護民主政策說明會。(攝影/楊子磊)
2025年6月16日,國民黨立委牛煦庭於桃園市蘆竹區蘆竹市民活動中心舉辦反詐騙護民主政策說明會。(攝影/楊子磊)

被藍營視為「開第一槍」的桃園新科立委牛煦庭,5月罷免案第二階段連署書送件前夕,主動要求罷團跟他公開辯論。罷免牛煦庭團體領銜人陳曉煒則回應,重點不在辯論而在正視問題,他更以買東西為例,稱退貨是客訴、不需要辯論。

牛煦庭向《報導者》表示, 因為他是議題型政治人物,才要求跟罷團辯論,希望能直接戳破罷團捏造的謠言。至於中選會舉辦的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他認為,說明會只是讓被罷免人跟領銜人各自發言、了無新意。選舉只要三分之二以上候選人同意,就能加入交互詰問變成辯論會,但罷免沒有這樣的機制,這部分他將來會考慮提案修法。

除了空戰外,牛煦庭也積極回防選區,5月開始他就在桃園辦了約50場中型、小型的「戰獨裁、反惡罷」政策說明會,很多選區還去了不只一次。雖然他是被外界標註仇恨值高的立委之一,但他說過去兩屆無黨籍議員都是靠自己當選,這次他也會靠自己度過大罷免。

熟悉選舉生態人士則指出,仇恨值的選舉效應往往是「兩面刃」,高仇恨值的政治人物同時擁有死忠支持者及強烈反對者,在罷免案中固然會激起反對者的高度動員能量,但若選舉熱度不斷升溫,也可能激起支持者的高度投票意願,因此投票結果很難預料,罷免、反罷免雙方的投票率才是最後勝負關鍵。

罷免陣營也有挑戰:如何催出中間選民?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4
2025年7月12日,新竹罷免團體至中央市場掃街,呼籲選民投下同意罷免票。(攝影/楊子磊)

藍委面臨一路處於守勢的困境,一路採取攻勢的罷團也有其難題與挑戰。

罷免案第二階段連署送件後,許多罷團面臨分裂,例如台北市李彥秀選區除了一開始的「港湖除鏽」外還有「港湖罷秀」;羅智強選區除了「大安強強滾」外還有「台灣起來罷」;花蓮罷團也在「微光花蓮」後多了「曙光花蓮」。不同團體有不同策略,但共同目標都是罷免藍委。

進入投票階段白熱化,反罷陣營以傳統陸戰、藍營政治明星造勢為主,罷免陣營則是陸戰、空戰齊發,除了從花蓮開始順時針徒步的「護國大遶境」、機車車隊掃街等,各罷團更發揮創意造勢,例如「板橋大刪元」等團體改編歌曲;Taiwan Action找志工演出《滾出我的理髮院》MV;「剷除黑芯」製作國會罷免小遊戲;「山除薇害」製作透明小卡,呼籲選民覆蓋上王鴻薇的看板拍照,把看板變成同意罷免;花蓮罷團則是企圖「草船借箭」,出圖將傅崐萁廣發的扇子貼成同意罷免。

賴苡任認為,罷團「嘉年華」式的造勢策略是想抓中間選票,民進黨的策略則是在罷團後方動員里長、收連署書,並讓沒有被罷免危機的綠委到處跨區站台宣傳罷免藍委,藍委只能同時面對罷團與民進黨民代的攻勢而分身乏術。不過,讓沒有選舉經驗的罷團站在第一線仍有隱憂。

陳建良以過去罷免案的經驗強調,罷團與公民一直站在第一線的策略是對的, 「讓公民在第一線可以維持罷免正當性,沖淡藍綠對決的氣氛。」

不過,Ashley則以自己經驗比較,過去割闌尾跟罷韓進入第三階段投票的時候,罷團整體氣氛仍相當高亢,但這次明顯各區志工工作太重,內耗相當嚴重。

Ashley也認為,目前罷免方的陣營主軸仍是「反共」,卻沒有打民生議題,反共對一般人來說比較抽象,較難得到中間選民共鳴,「這一票若只是罷免反共立委的話,誘因可能較低,應該要跟選民互動,最後給選民一個希望,如果出來投票就會改變什麼?」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也認為,縱使國民黨在國會有些作為值得檢討,但罷團無差別式的把所有國民黨立委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反而失去理性討論空間,這跟過去戒嚴時代的反共氛圍很像,「作文題目請小學生寫春天去郊遊,鳥語花香,但最後結論都是我們要反攻大陸。」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則強調,過去講抗中抗共的論述,主要都是相對菁英的本土派,但現在已經慢慢沉澱到公民社會內部,一些本來不會去講政治的素人願意站出來喊反共,「這是一個開頭,但能夠走多遠,還要看它未來如何跟舊的公民部門、政治領域的互動。」

藍委迴避國會議題,雙方攻防各說各話
Fill 1
2025年7月12日,「護國大遶境」活動隊伍抵達台中,遊行隊伍旁的選傳車正在播放立法院議場內的畫面。(攝影/楊子磊)
2025年7月12日,「護國大遶境」活動隊伍抵達台中,遊行隊伍旁的選傳車正在播放立法院議場內的畫面。(攝影/楊子磊)

此外,雙方陣營的攻防常陷入各說各話。Ashley觀察,這次大罷免的起因是過去一年來藍白立委在國會通過爭議法案,但國民黨立委很多都以政績跟地方服務作為防守,這讓以素人為主的罷團很難應對,「國民黨立委幾乎迴避國會議題,這也讓罷免方的論述難以擴及到圈外。」

不僅如此,罷團與藍委針對「愛」與「仇恨」也是各說各話。

王鴻薇認為,大罷免有非常多負面選舉,因此就是仇恨動員。賴苡任也說,罷團標榜的愛都只是口號,核心還是對國民黨的仇恨。

「山除薇害」陸戰隊隊長蔡卡羅則強調,這次大罷免完全不是仇恨動員,「仇恨無法讓志工寒流、下雨、酷熱曝曬、颱風天都還投入罷免。」她指出,罷團志工最重要的動力是擔憂跟焦慮,很多媽媽擔心孩子的未來,才會挺身參與罷免,這是愛孩子而出現的行動。

蔡卡羅認為,國民黨立委知道罷團都是素人,攻擊罷團沒有用,因此策略上大多是攻擊民進黨跟總統賴清德,只有這樣才能用仇恨動員藍軍支持者。

罷團與藍委之間各說各話的場景遍布各地,也讓這場大罷免不容易找到可以論辯交鋒的交集。除了雙方支持者各有既定立場,中間選民勢必要多了解雙方主張與實際行動,才能在投票時做出判斷。

藍白合是最後階段造勢大力丸?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4
2025年7月12日,國民黨於台中市舉辦反罷免晚會,晚會的最後階段,台中市長盧秀燕、民眾黨黨主席黃國昌共同為台中市的藍委站台聲援。(攝影/楊子磊)

隨著投票日逼近,民眾黨開始大力投入藍營反罷免行動,「藍白合」也成為藍委最後階段造勢的大力丸。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開始到各區為藍委造勢站台,邀請藍委合體上直播,高喊要抵制大罷免,避免讓民進黨一黨獨大走向專制;和黃國昌友好,剛從上海參訪回台的「館長」陳之漢也頻頻出席藍營造勢活動。台北市立委徐巧芯找來民眾黨副秘書長許甫和台北市大同區民眾黨議員林珍羽跨區站台,徐並強調,信義南松山選區一定是「藍白合」示範區。

而在本屆立委大選時就被視為「藍白合」示範區的台中市,8席立委中在這一屆有一半席次由綠轉藍,其中黃建豪、廖偉翔、羅廷瑋更是第一次當立委,「台中三子」為求曝光合體拍廣告,有趣的是,他們不是跟同黨主席朱立倫或是同黨市長盧秀燕一起拍,反而是找了黃國昌合體。廣告中,三人都沒有講話,反而是黃國昌說「讓賴清德知道,我們不是雜質,我們很優質」。

除了藍白合體拍廣告,7月12日在洲際棒球場旁的迷你蛋場地,在館長與黃國昌上台時,台下的民眾黨支持者全體起立搖旗吶喊,在一片藍旗中特別顯著,盧秀燕更指著黃國昌說:「這是罷免以來第一次與黃國昌合體,這次藍白合了!為人民而合、為台中而合⋯⋯」戰鬥藍發出的新聞稿更直接指出這是「藍白合2.0」,讓台中再次成為藍白合示範區。

而民眾黨7月20日週日晚上更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舉辦反罷免活動,邀請國民黨台北市5位被罷免立委出席,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強調,她將爭取讓柯文哲7月26日當天從土城看守所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票。不過,這場晚會也因為民眾黨立委林國成在台上多次以三字經痛罵賴清德而引發外界批評,林國成其後則於Facebook為失言致歉

為何「藍白合」會在選前成為藍營造勢重點?藍營幕僚分析,依照過去罷免案經驗,反罷免方的投票率本就比較低,藍營評估現在基本盤已經催到極限,最後不同意票能不能超過同意票,還需要白營幫忙;雖然民眾黨基本盤小,但「小草很鐵,願意跟著黃國昌的腳步走」,藍白合能帶動多少票,將成為這次罷免關鍵。

投票前變數多,罷免案難以預測結果
Fill 1
2025年7月11日,支持罷免與反對罷免王鴻薇的工作人員在台北市遼寧街偶遇。(攝影/楊子磊)
2025年7月11日,支持罷免與反對罷免王鴻薇的工作人員在台北市遼寧街偶遇。(攝影/楊子磊)

熟悉選舉生態人士指出,由於罷免案的投票率往往低於選舉,再加上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容易受到選前重要國內外事件影響,因此很難預測第一波大罷免投票的結果。

這位人士分析指出,有些事件是個別選區的特定議題,例如新北市立委葉元之近日被已故助理的遺孀指控是「慣老闆」風波,是否會影響葉元之罷免投票還有待觀察,但其效應不會超過該選區。

但有些事件卻是全社會共同關心,例如立法院在藍白立委主導下通過普發現金1萬元,行政院是否執行編列預算備受矚目,藍營要角已經在這項議題上大力喊話「若大罷免成功,全民就領不到現金1萬元」,其產生的效應不容小覷。

再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s Trump)發動的關稅戰,若是在投票前夕公布台灣的關稅,也可能對罷免情勢產生衝擊。若台灣關稅低於預期,各界會肯定民進黨政府而對罷免方有利;反之則可能讓各界怪罪民進黨政府,結果則會對被罷免立委有利。而在投票前公開表態的各領域意見領袖,也有可能影響中間選民的投票行為。

針對大罷免可能結果,長期觀察政治發展的吳介民指出,就民進黨角度而言,第一、二波投票總共罷免達到10席是安全門檻,若後續補選綠營能拿下6席,讓泛綠陣營成為國會最大黨,便是大成功,但這難度相當高;反之,若國會翻轉失敗的作用力也會很大,國民黨會強調自己擁有最新民意,在國會恣意妄為的行為可能只會更多,罷團志工也會感受到強烈的挫折感而產生嚴重的運動傷害。

無論7月26日第一波投票結果為何,都必須在8月23日第二波投票之後,才會確定這次大罷免總結果;而遭到罷免立委在年底重選之後,也才能確定朝野最新國會席次變化。這場台灣史無前例的大罷免風潮,在未來幾個月仍將牽動社會敏感神經及決定政治版圖歸屬。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