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例一休修法,一併砍掉7天國定假日;今年是台灣史上補班日最多,勞工放假議題再受矚目。在五一勞動節這天,我們用數據圖表分析,歷經一例一休與疫情的台灣社會,勞動條件變得如何?
少子化讓許多業主憂心,此波缺工潮不是短暫供給失衡,須未雨綢繆找新人力來源。建教僑生雖挹注不少缺口,人數仍遠遠不夠,各界便將眼光投向本地中高齡人才。只是台灣職場文化對長者相對不友善,企業、政府該怎麼做?
餐廳打工向來是對年輕人而言最平易近人的工作,如今多采多姿的網路新興產業給學生更多賺錢選擇,再加上疫情帶來的環境變化和挑戰,消失的年輕世代正讓這個產業的人力市場進入惡性循環。
一位連鎖超商集團的主管表示,缺工是全台普遍現象,但新竹地區的人力缺口又是其他的2倍之多,在遠百竹北商圈甚至缺到7成。加薪、給租屋津貼、掛上「店長累累,請求支援」布條,都還是難吸引到人⋯⋯
「條文不只是形式,要一步一腳印繼續向前。」報導者基金會2023年1月13日簽訂第二次的團體協約,在3年前基礎上,將心理諮商費用補助、員工團體保險等現行福利明文,也新增家庭照顧假、勞退負擔比例、年資假等優於法規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