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文不只是形式,要一步一腳印繼續向前。」報導者基金會2023年1月13日簽訂第二次的團體協約,在3年前基礎上,將心理諮商費用補助、員工團體保險等現行福利明文,也新增家庭照顧假、勞退負擔比例、年資假等優於法規的內容。
台灣的行人交通安全問題經國際媒體披露,以及如台中母子過馬路死亡等嚴重事故一再發生,從地方到中央,政府不得不正視,許多關注交通安全的民間團體提出,規劃合理明確的行人動線,改造馬路設計才是提升行人安全的關鍵。
25歲的劉冠頡、35歲的莊哲維,兩人因「畫馬路」的狂熱而在網路社群認識。他們除了親身推動馬路改造,也正著手於一本「完全道路設計」,希望成為台灣所有道路設計的規範藍圖。
步行、單車、電動車,為了跟上國際淨零趨勢,六都推動減碳運輸是重要發展,但如何兼顧交通路網便利與環境?南北大眾運輸結構差異大,交通政見卻顯得刻板,候選人該如何因地制宜?
漁電共生全面啟動,台南七股區的五分之一面積恐都種滿光電。政府雖已加入環社檢核機制,欲加強業者事先溝通在地關係人團體,然而七股居民的不滿反更加擴大,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