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六(7月26日)就是第一波大罷免投票,這次將有高達24席國民黨立委面臨背水一戰,其中有10席是第一次當選的菜鳥立委。《報導者》記者深入重點選區觀察,「組織戰」、「仇恨值」及「藍白合」成為藍委能否通過罷免考驗的重要關鍵。
從灰色地帶騷擾演練至「縱深防禦、持久作戰」階段,漢光演習今年規模擴大為10天9夜、動員2.2萬名後備軍人,並端出從未曝光的演習課目、軍事裝備。從軍事領域延伸為整體社會防衛,我們能看見哪些新進展與缺失?
台灣一半以上性侵被害人為未成年,許多人長期無法向外求助,直到30多歲鼓起勇氣想尋求司法途徑卻不可得──2006年修法前,對兒童強制性交罪的追訴時效最長20年。如今有受害者聲請釋憲,試圖打開對童年性侵受害者的救濟或追訴權的「例外」管道。
大罷免潮從何崛起?罷藍、罷綠的團體有何差別?有哪些影響走向的關鍵因素?《報導者》記者前往各地觀察這波大罷免潮的新現象,並分析與過往罷免案的重要差異。
近年犬貓以外的特殊寵物蔚為風潮,蟒蛇、鱷魚、狐獴都有人飼養。農業部以動物福利、公共安全等考量,提出擬禁養955種特殊寵物,引發飼主團體連署反對。有學者提議應以風險分級方式管理,實務上要怎麼做?有哪些困難?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