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社運
Fill 1
國際.兩岸
盧昱宇,多曬太陽!
因自行蒐集、記錄中國群體性事件(即維權、抗爭),中國公民記者盧昱宇被判刑4年。今年6月出獄的他,想書寫自己做「非新聞」和被捕、關押時的經歷,而名字,就叫做《不正確的記憶》。
2020.12.9
中國
人權
社運
人物專訪
社群媒體
媒體
讀者投稿
Fill 1
文化.藝術
相信記憶之力量──獨家專訪《佔領立法會》匿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2019年7月1日,香港史上首次「立法會被佔領」,是反送中運動極重要的轉折。我們獨家專訪同樣拍攝了《理大圍城》的「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團隊,一字一句,彰顯紀錄片與時代革命之意。
2020.11.11
紀錄片
香港
人權
社運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Fill 1
文化.藝術
抗爭,往前,可是往哪一邊──李哲昕的《迷航》與中國民主紀事
2011年烏坎村維權事件轟動一時,曾被視為中國抗爭與基層民主範本,多年後的結局卻十分殘酷。在香港導演李哲昕長年追蹤下,我們看見人性如何迷航…
2020.11.4
導演
紀錄片
香港
中國
人權
社運
金馬獎
人物專訪
Fill 1
國際.兩岸
專訪泰國學運網戰總指揮:除了「香港化」,反獨裁的網路共同體正誕生
「在泰國,年輕世代每天都用『轉推』來投票!」因泰國學運形成的網路社群究竟是同溫層取暖,抑或是真有一個異質性高但具有爭民主、反獨裁、渴望改變等特質的「網路共同體」?而政府會使出什麼反制手段?
2020.10.25
社運
政治政策
泰國
社群媒體
東南亞
Fill 1
人權.社會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移台後,仍以「撐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當我們罵中國人到香港是蝗蟲,你去台灣,不管人家的社會民生,也是蝗蟲啊!」一些在反送中前就來台的港青,試圖用各種方式撐香港、也撐台灣,繼續「公民抗命」。
2020.10.14
香港
社運
人物專訪
認同
反送中
移民
Fill 1
人權.社會
反南鐵東移運動的矛與盾──安置、訴訟、自拆,從323戶剩2戶的最後頑抗
《報導者》深入反南鐵東移抗爭現場、進駐抗爭者家中,記錄拒遷戶如何在各方壓力下崩解。這場8年的反迫遷運動,是哪些官方策略與住戶內部矛盾,讓抗爭力量逐漸消散?
2020.9.19
台南
社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拆遷
台鐵
交通
土地徵收
Fill 1
政經.產業
土地開發優於土地正義──台南鐵路地下化政策從原軌到東移的轉彎關鍵
台南鐵路地下化是近年爭議極大的土地徵收事件。《報導者》掌握多份未公開政府報告,揭開自規劃初期即存在並優先考慮的「原軌案」,卻被「東移案」後來居上的關鍵。
2020.9.19
台南
社運
政治政策
財政
拆遷
台鐵
交通
Fill 1
人權.社會
老病凋零無力續戰──抗爭8年後,他們搬進南鐵安置宅
這是反南鐵東移8年抗爭裡,其中一戶在最後一刻「被妥協」安置的家族故事。「我們答應,但沒有同意⋯⋯」陳秌沛將這句話說了又說。他的心願,仍是把家蓋回來。
2020.9.19
台南
人權
社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拆遷
台鐵
土地徵收
Fill 1
國際.兩岸
政治書籍、民主社團遍地開花,「街頭外的學運」啟蒙泰國新世代
泰國學運雖有政經上的導火線,但「奶茶世代」受到民主社團、書籍的啟蒙,更是關鍵。《報導者》採訪學生社團、獨立出版的領導人物,試著理解泰國年輕人對政治的想像。
2020.9.17
出版
社運
教育
泰國
社會觀察
Fill 1
國際.兩岸
專訪泰國學運領袖:無懼15年刑罰,為何他們激進喊出「王室改革」?
「要求改革王室、軍隊是第一次,前所未見!」年初持續至今的泰國學運以青年困境為起點,燃起對各種傳統架構的改革訴求,堆疊出6年來最大的示威潮。這把火能成為全民運動嗎?
2020.9.16
社運
政治政策
泰國
東南亞
1
2
3
4
5
6
…
1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