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社運
Fill 1
評論
李琳/休息不但不可恥,更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權利──讀《休息即抵抗》
有「午睡主教」之稱的崔西亞・赫塞,在《休息即抵抗》一書中,分析讓大部分人精疲力盡的文化與歷史成因,並提出休息可以作為抵抗奮鬥文化、白人至上主義的武器。
2023.4.21
血汗勞工
人權
社運
美國
書評
社會觀察
歷史
種族歧視
Fill 1
國際兩岸
背著恐懼、愧疚和中國人身分,港漂行動者怎樣低調實踐自己的抗爭
面對中國愈發緊縮的政治環境,即便港版《國安法》落地,仍有自由派「港漂」來到這城,甚至低調發起針對六四事件、性別議題和聲援白紙運動的抗議。他們是怎樣的一群人?怎麼看如今的香港?對未來有什麼想法?
2023.3.6
香港
中國
社運
性別平權
認同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Fill 1
國際兩岸
白紙運動前傳及進行式:中國「反賊」海外開IG保存異議之聲,孤獨中辨認彼此
「這和我們以前理解的小粉紅現象完全不同。」「發這些投稿可以消解因為恐懼帶來的自我審查,因為當你看到別人以各種方式抵抗體制,就會被鼓舞、抵銷長久以來的無力感,以及重建從八九之後一直缺席的公民運動。」
2023.1.16
中國
社運
社群媒體
防災
COVID-19
言論自由
Fill 1
文化生活
你的鄉愁,不是我的歌──運動、劇場、去中心化,80年代遺落的文化提問
解嚴前後的80年代是社運的新時代,也是生猛的藝術能量,在意識形態與認同的混沌間迸發的時代。走過狂飆的80年代,年過70仍堅持在邊緣做小劇場、始終以質問姿態追尋自由的王墨林,如何看待「體制外」成為主流的今天?
2023.1.8
戲劇
社運
兩岸
藝術
解嚴
認同
文化
歷史
Fill 1
評論
北愛爾蘭的謀殺與記憶(上):革命,後來呢?「血腥星期五」主謀的自白
昔日的「血腥星期五」(Bloody Friday)事件主謀,如今面對貝爾法斯特人多的市區也只能避而遠之。最近休斯還時常苦笑地說,自己就像愛爾蘭共和軍的武器一樣「退役了」,實際上就是利用後遭丟棄。
2023.1.6
社運
英國
書摘
歷史
軍事
酒癮
愛爾蘭
Fill 1
評論
北愛爾蘭的謀殺與記憶(下):「抓耙仔」母親與炸彈少女命運交會之謎
休斯一口咬定珍.麥康維爾之所以遭處死是因為她是個抓耙仔。而負責把麥康維爾護送到刑場的祕密部隊,以倫敦爆炸案和絕食抗議而知名的桃樂絲.普萊斯,正是成員之一。
2023.1.6
社運
英國
書摘
心理
歷史
軍事
愛爾蘭
Fill 1
評論
左玥/白紙抗議集結的三股力量:理解中國2022社運抗爭局限與革命性
作者分析白紙抗議潮中的三股運動:工人、城市居民/知識分子、海外離散社群,試圖提供一些實踐性的組織反思,「否則中國永遠不缺『抗議』,社會卻更難凝聚出足以改變時代的『運動』機會。」
2023.1.2
血汗勞工
中國
社運
防災
新疆
罷工
六四事件
COVID-19
NGO
Fill 1
影像
劉貳龍/一國兩制25年下,香港人低聲抗議的政治痕跡
除了移民離開,仍有香港人選擇繼續低聲反抗,並非完全沉默。或許在決定告別這座看似只剩下夕陽餘輝的城市之前,我們可以重新觀察這些細微的政治痕跡,思考這些事物在今天對我們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2022.12.17
香港
社運
六四事件
反送中
社會觀察
攝影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Podcast
白紙運動讓中國青年不再躺平?烏魯木齊大火點燃反封控抗議,聽見來自上海聽友的觀察與發聲
即便上海市民上街悼念烏魯木齊、抗議封控之後,中國警方擴大臨檢和抓捕,《報導者》Podcast的上海聽眾P仍勇敢獻聲,將去到現場的所見所思透過錄音在節目播出⋯⋯
2022.11.29
中國
社運
社群媒體
防災
COVID-19
Fill 1
國際兩岸
中國警方擴大臨檢和抓捕,白紙運動可能快閃化、關鍵點在明年春節
「聲援白紙革命」的集會活動,近3日在中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警力已出手清場。疲於3年封控與無限核酸的中國人民們,憤怒地在網路反覆串連起同一句話:「把下雨的權利交給賣雨傘的,雨就不會停。」
2022.11.28
中國
人權
社運
防災
COVID-19
1
2
3
4
5
6
…
2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