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言有一位台灣共和國的大統領廖文毅,後來投降返台。他的生涯起落富有傳奇色彩,同時也充斥各種謎團:一位出身豪門望族的貴公子,為何選擇投身革命事業?志氣相投的兄長廖文奎為何未一起赴日打拚?倡議台灣獨立的廖文毅對美國政府而言是怎樣的存在?又對國民黨政府有何影響?為何他在日本堅持台獨運動多年後卻突然決定投降?他如何度過晚年?如何回望自己的人生選擇與台獨運動的意義?
廖文毅返台後直到解嚴前的1986年才過世,但並未留下回憶錄或口述歷史,令人扼腕。所幸近年政府陸續公開政治檔案,其中包括大量與廖文毅相關的檔案史料,或有助於解開若干歷史謎團。
美國政府與廖文毅的台灣獨立運動
雲林廖家是西螺地區最早皈依長老教會的家族之一。廖文毅父親廖承丕善於理財,購置大批土地,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大地主,日治時期曾被任命為台南州虎尾郡西螺區長。廖承丕栽培子女不遺餘力,8名子女中有多位博士。長子廖溫仁為日本東北大學醫學博士,早亡,娶清水望族之女廖蔡綉鸞為妻。次子廖溫魁(文奎)為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與瑞典裔美籍女子結婚。三子廖溫義(文毅)則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妻子為美籍女子。如同許多日治時期具有「祖國」情懷的台灣知識菁英,在取得學位後,文奎曾任教於南京中央政治學校、中央陸軍官校與金陵大學;文毅則於浙江大學執教。戰爭時期兄弟二人曾返回台灣,但因特高監視,再度前往中國。 戰後,廖文毅擔任台北市工務局長,熱心政治參與,面對陳儀政府在台統治失敗,1946年8月投入國民參政員選舉。期間他提出「聯省自治」主張,卻遭國民黨台灣省黨部與行政長官公署聯手圍剿,最後因選票塗汙被判無效、抽籤又未中而落選。此時,廖文奎在上海活動,1946年底返台見到同胞慘況,倡議台灣人應依據《大西洋憲章》(Atlantic Charter)殖民地自決原則,以公民投票決定自己的命運。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廖文奎、廖文毅兄弟並不在台灣,廖文毅卻遭行政長官公署通緝。廖文奎則以Joshua Liao之名在上海《密勒氏評論報》(China Weekly Review)發表〈Formosa Scandal〉,抨擊國民黨當局。同年10月,廖文奎、黃紀男,透過《上海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UP)、《聯合通訊社》(Associated Press, AP)等媒體,提出台灣獨立的訴求。隨後陸續向東京盟軍總部麥克阿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日本吉田茂(1878–1967)首相及首爾美國大使館遞交請願書,呼籲國際社會同情並支持台灣人的獨立運動。1948年二二八事變週年當天,由廖文奎命名、以追求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再解放聯盟」(Formosan League for Re-emancipation, FLR)在香港正式成立,由廖文毅擔任聯盟主席,戰後台灣獨立運動正式展開。
當時由於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落居下風,美國政府政策轉變,不再主張落實《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將台灣歸還中國。美方開始接觸、試探以廖文毅為首的台灣再解放聯盟,協助台灣再解放聯盟移往東京發展,並由南京、香港、台灣的美國使領事館、東京盟軍總部等機構進行密切觀察。很快的,美方就發現領導者廖文毅並不是稱職的革命家,相較之下,廖文奎則具有遠見,能提供組織政策建言與指導。但是廖氏兄弟存在某種緊張關係,對家族財產處置意見不和。由於美方對台灣再解放聯盟領導人及諸多成員能力評價不高,加上該組織在日本、台灣都缺乏真正實力,遂於1949下半年逐漸放棄扶植此一勢力。(註)參考資料:陳翠蓮,《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台北:春山,2023),頁43–58。
1950年1月,廖文毅由香港前往東京,在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要求下遭捕,以非法入境罪名處以6個月有期徒刑,關押於巢鴨監獄。(註)參考資料:「偽『台灣獨立黨案』交涉經過說帖」,《台灣獨立運動(十三)》,《外交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50/006.3/014/1/0086。
蔣介石總統指示駐日代表團團長何世禮相機與美方交涉,以廖文毅具有中華民國籍為由,一俟羈押期滿後即予遣返。(註)參考資料:「蔣中正電朱世明請即與美方交涉廖文毅遣送回台事」,〈對美關係(六)/072〉,《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103-00007-072。
盟軍總部並未同意將廖文毅遣返台灣的要求,廖氏被釋放後仍居留日本從事台獨運動。 1950年5月,台灣民主獨立黨成立,此後每半年就向聯合國提出請願書,要求公投、獨立;1955年4月發出〈致萬隆亞非會議請願書〉,強調台灣地位未定,要求將台澎交聯合國託管3年後,由聯合國保障成為永久中立之獨立國家;同年7月,又致函日內瓦會議英美法德四國元首,要求聯合國宣布解散國府軍隊、協助台灣獨立。
與此同時,廖文毅等人逐漸體悟,台灣民主獨立黨作為一個政治團體,不易引起國際重視,於是在1955年趁著聯合國大會召開之際,成立「台灣臨時國民議會」(次年改組為「台灣共和國臨時國民議會」);1956年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當日舉行二二八紀念會及廖文毅大統領、吳振南副統領就職典禮,另由郭泰成、鄭萬福分別擔任正副議長。同年10月向第11屆聯合國大會呈交請願書,要求聯合國承認台灣獨立的狀態。至此,廖文毅的台獨運動策略產生重要轉折,從原本呼籲聯合國託管、公民投票路徑,轉而宣稱代表台灣800萬民眾民意,追求成為永世中立之「台灣共和國」。(註)參考資料:陳慶立,《廖文毅的理想國》(台北:玉山社,2014),頁76–79。
廖文毅也積極在國際間展開活動,1957年出席馬來西亞聯邦獨立慶典。1959年展開歐美訪問活動,先是前往荷蘭向國際法庭提出申訴,控告國民黨政府不法占據台灣;8月赴日內瓦會晤四國代表,說明台灣獨立主張;又到倫敦遊說國會議員與朝野人士、倡議台灣獨立;10月到美國爭取朝野人士對台灣問題的關心與同情。(註)參考資料:「與廖文毅詢問談話參考資料」,〈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二)廖案處理參考資料〉,《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2/001/0038–0039。
廖文毅及其台獨組織向聯合國請願、在國際會議爭取發聲機會、到歐美各國的穿梭活動,都讓國民黨政府感到如芒刺在背。1959年3月,國防部情報局甚至提出暗殺建議,方案有三:「廖逆及其重要負責人如繼續背逆不知悛改,必要時,可指派行動人員、或收買日本浪人,伺機予以刺殺」;二是「賄賂廖逆或組織重要本人的侍從或其家庭傭役,予以祕密毒害」;三是「利用共匪亦敵視廖逆組織的情勢,假借匪偽身分名義,從事對偽組織分子展開制裁行動」。但顧慮暗殺行動將引起外交上重大衝擊,國家安全局批示「擬緩辦」。(註)參考資料:「檢送廖逆文毅偽組織在日活動狀況的調查研究與對策敬請核參由」,〈防制台獨方案第一卷〉,《國家安全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803000000A/0047/C300826/1/0001/0288–0297。
廖文毅的台獨運動一度也成為美方施壓國民黨政府的籌碼。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古)申請加入聯合國會員國,美國政府基於戰略考量欲和外蒙古建交,並接受其加入聯合國。但國民黨政府不願承認外蒙古是獨立國家,打算動用安理會否決權,造成與美國外交關係緊張。在中美雙方鬧僵之際,甘迺迪政府打出廖文毅牌,美國駐日大使館為廖文毅辦理手續赴美、並擬讓他出席聯合國大會提出台灣地位問題,藉此迫使蔣介石讓步。蔣介石總統認為事態嚴重,6月20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莊萊德(Everett Francis Drumright,1906–1993),他表示國務院此一舉措極端嚴重,影響所及將可能造成我方內政上之動亂,並抗議美國准許廖文毅簽證,不啻鼓舞台獨活動。蔣總統挖苦美方說,國際上傳聞美國對華政策有變,將逐步走向「兩個中國」、「承認共匪」與「台灣獨立」,看來傳言不虛。他強調廖案、外蒙建交與中國代表權此三案均涉我方政府之基本問題,決不能有遷就忍讓餘地。(註)參考資料:「蔣中正與宋美齡接見美國駐華大使莊萊德就國務院決定發給廖文毅簽證與美國政府對外蒙建交等事面告涉及基本問題不能再遷就忍讓」,〈中美關係(一)/017〉,《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100-00055-017。
儘管蔣總統話說得很重,但最後政府仍在外蒙入會案讓步,美方才讓廖文毅返回日本。 國民黨政府的打擊對策
廖文毅在日本從事台獨運動,掌握情治大權的蔣經國早已密切注意,他最擔心的是這些活動背後有美國政府祕密援助、或日本政治人物支持。1956年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台北方面大為震動,但苦於在東京的情治布局無法發生效用。(註)參考資料:李世傑,《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台北:自由時代,1988),頁77–80。
也就在這一年,司法行政部調查局開始在廖文毅集團內部布置線民,蒐集情報。 調查局的「策反計畫」,獲得國安局局長鄭介民、國防會議副祕書長蔣經國核准,透過陳祖培(東京小組主要成員)、蔡錦霞(廖文毅大嫂蔡綉鸞族親)、劉傳能(劉明兄長、廖文毅舊識)遊說廖文毅集團多位幹部返台投降。(註)參考資料:「對偽台獨黨現階段之工作方策」,〈防制台獨方案第一卷〉,《國家安全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803000000A/0047/C300826/ 1/0001/001/0319。
1956年7月,第一個被成功策反回台的就是台灣共和國臨時議會外交委員長陳哲民,他的女兒陳娟娟嫁給廖史豪,是廖文毅的親家。陳哲民投降引發台獨陣營強烈震撼,廖文毅緊急改組台灣民主獨立黨。但同年底又有該黨事務局長林澄水變節投降,次年元月黨副主席陳春祐、黨關西支部長林排、黨中央委員江來相繼發表聲明脫離組織返台。 接著調查局又策動台獨陣營內部對立分化,1958年鄭萬福、陳金泉、曾炳南、大統領府內政省省長鮑瑞生四人倒戈,另成立「台灣民政黨」,對抗廖文毅一派。反廖派在共和國臨時議會中指責廖文毅領導無方、空虛幻想、缺乏具體台獨方案,削弱廖文毅的領導權威。台灣民政黨甚至發表聲明指控廖文毅的台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赤化台灣的陰謀活動」,強調該黨才是真正追求台灣獨立的革命團體,藉此醜化台灣民主獨立黨、分裂獨立運動。(註)參考資料:李世傑,《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頁195–200。
在種種策略奏效下,情治機關愈加得心應手,各項計畫多路並進:一則利用投降來歸人士致函台獨成員、說明返國情形與國內建設,進行宣傳。二則持續以內線從中挑撥分化,調查局已吸收廖文毅左右手簡文介(簡世強)為第一對象,強化台灣民政黨領導地位以削弱國民議會議長吳振南地位,再運用內線挑動吳振南、廖文毅、郭泰成等人之間衝突與相互猜疑。三則持續策反,密派蘇嘉和夫婦策反吳振南、運用劉啟光等人策反郭泰成、運用蕭天祿關係策反曾炳南,最後希望透過簡文介之影響力迫使廖文毅宣布歸順。四則施以打擊,包括斷其財路、阻撓其職業生路、嚴辦在台家屬接濟、運用來歸人員公開批辦台獨活動。五則統一運用,將已投降的集團內重要幹部如林純章(林順昌)、曾炳南、童一中、藍家精、陳哲民等交由國家安全局運用。(註)參考資料:「對偽台獨黨現階段之工作方策」,〈防制台獨方案第一卷〉,《國家安全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803000000A/0047/C300826/ 1/0001/001/0318–321。
這些打擊對策使得廖文毅集團爭議不斷,大大打擊其名聲、瓦解其勢力。 其次,國民黨政府也在宣傳上下功夫。1961年12月,國民黨中央黨部海外對匪鬥爭工作統一指導委員會(海指會)與第三組(海外工作)、第四組(宣傳工作)、第六組(情報工作)、外交部、國家安全局、僑委會、教育部共同成立「應正本專案小組」,第二次會議確立對台獨運動之「正本清源消弭隱患於無形」宣傳方針(註)參考資料:「應正本案實施計畫綱要」,〈台灣獨立運動(十七)應正本小組〉,《外交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50/006.3/018/1/017。
: 宣傳方面在國內對「台獨」活動仍採不予重視態度,而著重積極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海外著重指出所謂「台灣獨立運動」為共匪指揮運用的統戰活動。……對廖逆文毅等在共匪指導運用下從事顛覆活動在國內宣傳……(一)有關所謂「台灣獨立」之新聞與活動,國內報刊不予採登,不予直接評論。(二)運用本省籍忠貞同志透過各種集會與活動,進行深入側面之宣傳,以揭穿分歧分子為匪利用、從事分化顛覆之陰謀。……在海外宣傳方面……(一)明確指出所謂「台灣獨立運動」實為共匪祕密運用「兩個中國」陰謀的一體兩面,其目的在假借名義、欺騙本省同胞,陰謀攫取台灣。
簡言之,國民黨政府的「正本清源方針」是:一是在國內採取無視方式,媒體不予報導、不使台獨運動廣為周知。二是對外宣傳台獨運動是中共陰謀,將其抹紅。
在此方針下,應正本小組提出《廖文毅與共匪統戰關係》宣傳小冊,指控廖文毅日治時期即與謝雪紅、蔡孝乾往來,戰後與謝雪紅合作策劃二二八事件,企圖暴力奪取政權。1948年在共匪策動下與謝雪紅等人合組台灣再解放聯盟。廖文毅偷渡到日本後又獲得日共與中共暗中庇護支持,成立台灣民主獨立黨、台灣共和國議會、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1960年成立台獨運動團體之「統一戰線部」,公開使用共產匪黨的獨特組織形式,因此台灣民政黨在1961年9月發表聲明,指控廖文毅為國際共產間諜,陰謀使台灣淪入中共手中。(註)參考資料:「應正本專案小組案第九次會議」,〈台灣獨立運動(十七)應正本小組〉,《外交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50/006.3/018/1/032。
此一宣傳小冊最後修訂為《廖文毅及其活動內幕》,透過外交部寄送給駐美、加、日各領使館及聯合國代表團,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另編製廖文毅背景資料,並將譯文密送國務院。(註)參考資料:「外交部代電」,〈台灣獨立運動(十七)應正本小組〉,《外交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50/006.3/018/1/040。「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代電」,《外交部》,〈台灣獨立運動(十七)應正本小組〉,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50/006.3/ 018/1/041。
駐日大使館也將該宣傳小冊轉送華僑總會、台灣同鄉會及相關人員參考運用。透過外交部,在各國針對廖文毅所主導的台獨運動進行全面抹紅宣傳。 再者,國民黨政府也利用司法手段對廖文毅節節進逼。早先因台獨案被捕的黃紀男、廖史豪減刑出獄,交由司法行政部調查局運用,但調查局發現,黃紀男聯絡廖文毅,並將廖文毅所著《台灣民本主義》等書籍給郭雨新、高玉樹等人閱讀;廖史豪在運用期間,其台灣獨立叛亂思想也毫無悛改。(註)參考資料:「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函」、「警備總部復廖史豪案由」、「國防部軍人監獄代電」、「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函為叛亂犯廖史豪請暫由本局繼續監管由」,〈廖史豪等案〉,《國防部軍務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187701/0039/1571/00225000/125/015–025。
1962年元月,黃紀男被控以「台灣民主獨立黨台灣地下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罪名再度被捕,廖史豪、廖蔡綉鸞也入獄,甚至廣泛株連200多人。(註)參考資料: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老牌臺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台北:獨家,1991),頁367–385。
1964年10月,黃紀男、廖史豪被判處死刑,廖蔡綉鸞、鍾謙順有期徒刑15年,廖溫進、林奉恩、陳火桐有期徒刑12年,許朝卿有期徒刑6年,陳嘉炘、廖慶順、郭振輝、林南增有期徒刑5年。其中多人是廖文毅近親,包括廖蔡綉鸞是長嫂、廖史豪是姪子、廖溫進是親弟。國安局密函國防部軍法覆判局對該案判決予以拖延,作為遊說廖文毅歸順的籌碼。(註)參考資料:李世傑,《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頁281–283。
更致命的是,國民黨政府出手截斷廖文毅的經濟來源,警備總部宣布沒收廖文毅之財產。據警總估計動產部分包括台泥與工礦公司股票、土地實物債券、土地銀行存款、地價補償費等總計新台幣605萬8,487元2分;不動產部分包括土地約20甲、房屋店面14間、樓房1棟(持分五分之一),估計沒收之財產總值約新台幣3,000餘萬元。(註)參考資料:「檢呈沒收叛亂犯廖某財產價值新台幣三千餘萬元擬飭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依法迅速處理」、「檢呈發還廖文毅動產與不動產請冊各一份」,〈廖文毅等案〉,《國防部軍法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53/3132524/524/1/001、004。
「中國政府近十年在政治上成功的大事」
在親人為質、財路斷絕的情況下,廖文毅一步一步被逼到牆角。此時,調查局再接再厲,利用潛伏在廖文毅身邊的親人加強遊說,動搖他的意志。
廖蔡綉鸞四女廖菊香夫婿許欽璋,是廖史豪台獨案的自首分子,後來成為調查局運用人員。(註)參考資料:「運用廖菊香赴日加強策反廖逆文毅來歸計畫」,〈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十一)運用廖菊香許欽源夫婦〉,《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11/001/0048。
五女廖杏香之夫婿原長秀,本名陳長秀,是台籍監察委員陳慶華獨子,自東京大學畢業後,在日本的美國飛利浦公司服務,具中日雙重國籍,由調查局運用對廖文毅進行說服工作。(註)參考資料:
- 「密不錄由」,〈廖文毅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165。
- 「呈復原長秀資料」,〈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十一)運用廖菊香許欽源夫婦〉,《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11/001/0061。
廖蔡綉鸞被捕後,許欽璋往返台日洽辦商務期間,屢屢與原長秀商議如何援救岳母,兩人咸認為若能說服廖文毅放棄台獨活動回國,岳母就可能獲得寬恕。(註)參考資料:「簽呈為擬運用廖菊香進行策反廖文毅是否可行報請鑒核由」,〈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十一)運用廖菊香許欽源夫婦〉,《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11/001/0104。
許欽璋返台後,在調查局指示下密集與原長秀寫信聯繫,設法促使原長秀說動廖文毅;許欽璋自己也向調查局透露廖文毅很想念老母,或可動之以情、並給予前途保障來說服廖氏放棄台獨運動。(註)參考資料:「許欽璋擬策動廖逆文毅放棄台獨活動由」、「許欽璋報告」,〈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十一)運用廖菊香許欽源夫婦〉,《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11/001/0128–0129、0140。
1965年2月,調查局策動林台元在台灣共和國議會中對議長黃介一提出不信任案,黃介一強力反擊,台獨組織內部爆發激烈衝突,廖文毅向一名調查局內線透露頗感灰心,此心聲遭調查局掌握。3月,廖氏又向姪婿原長秀表示,如果政府允許他提出條件,他願意離開日本、不再從事台獨活動,並願與政府人員直接晤談。(註)參考資料:「沈之岳呈復策反廖案情行」,〈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十一)運用廖菊香許欽源夫婦〉,《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11/001/0014–0015。
調查局日本工作小組得到這些內線情報後,立即向上級呈報,認為近年對台獨組織之分化對策已經奏效,廖文毅先是面對張春興、吳振南等人的挑戰,組織內部形成反廖集團,這些讓他內心痛苦不已,騎虎難下之餘已生出放棄台獨運動念頭。(註)參考資料:「對廖逆文毅投誠來歸案之分析」,〈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十一)運用廖菊香許欽源夫婦〉,《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11/001/0076–0078。
日本工作組策動原長秀不斷勸說,於是廖氏提出3項條件:一、釋放在台家屬;二、發還在台家產;三、發給美金15萬元,供其離日赴瑞士居住。(註)參考資料:「策反廖逆文毅案」,〈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十一)運用廖菊香許欽源夫婦〉,《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11/001/0085。
得知廖文毅已意志動搖,調查局長沈之岳認為機不可失,加緊策動廖文毅投降。相關計畫由調查局長沈之岳親自指揮,並密集向國防會議副祕書長蔣經國報告。(註)參考資料:蔣經國著、歐素瑛等編輯校訂,《蔣經國日記(1965)》(台北:國史館,2024),頁138、141、143、167、169。
沈之岳決定趁著廖文毅心志脆弱之際,於1965年4月2日派廖文毅姪女廖菊香、偕同妹婿原長秀前往爭取說服。行前,調查局先派許欽璋陪同妻子廖菊香到雲林西螺拍攝廖文毅先人故里田園、先人陵墓、家屬生活照片68張,並錄製廖母陳明鏡、被捕親人錄音帶兩捲,攜往日本,聲聲呼喚廖文毅返台。(註)參考資料:「沈之岳報告」,〈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158。
出發前,調查局還針對廖菊香應該如何對廖文毅說話、如何「動之以利害、曉之以大義、感之以真情」,進行了細部訓練。此一策反廖文毅計畫稱為「四二專案」,並以「六五一號」為廖文毅代號以俾保密。(註)參考資料:「密不錄由」,〈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167。
4月6日廖菊香、原長秀在日本與廖文毅見面,廖文毅決定由兩人持委任狀與調查局商議。16日,原長秀與廖菊香攜帶廖文毅親自簽署之全權委託書,自東京飛抵台北,與調查局方面連續商談3次。廖文毅原本想要赴瑞士居住、不同意返台,若須返台則必須由第三國外交人員擔保其人身安全。但調查局方面以國家尊嚴理由多方曉諭,廖文毅最後撤回此條件。(註)參考資料:「為策反廖案處理情形報請核示由」,〈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098–0099。
17日,雙方達成協議,重要內容包括(註)參考資料:「四月十七日會談協議紀要」,〈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064–0065。
: - 廖博士聲明解散台獨組織,及放棄台獨運動,響應本黨反共建國聯盟之號召,自日本歸國。
- 政府對廖博士安置,議定兩項,任其自願選擇。
(甲)參加政府:給予省府委員或政務委員職位。
(乙)參加經濟建設,任其選擇一項:(一)給予公營事業機構董事長或總經理職位。(二)自集資本創立適當規模之企業,由政府給予協助。
- 廖博士回台後,政府採取左列措施:
(甲)依法律程序,報請赦免廖溫進、廖蔡綉鸞、廖史豪、黃紀男等罪行。
(乙)發還廖博士及其家屬被查封之財產。
(丙)在台台獨黨分子交出名單,依法准予自首,免除刑責。
(丁)在日本台獨黨分子如願回國,負責安排其生活或出路。
調查局與原長秀談判的同時,蔣經國也指示沈之岳與警備總司令陳大慶商議。19日沈之岳向蔣經國呈報,廖文毅願與調查局商談之主要原因是:一、廖某奔走海外十數年,台獨偽黨活動缺乏成效,其幹部意見分歧、無法領導,深感灰心。二、廖氏親友遭其牽連參與運動遭判重刑、牽連人數眾多,廖氏遭親友責難,內心不安、精神負擔極大。三、在政府未宣布沒收其財產前,每年可祕密自家中取得數千元美金接濟,如今則經濟來源斷絕,生活與運動皆遭遇嚴重壓力。因此案至關重要,沈之岳建議派高級人員赴東京與廖文毅直接商談,以做決策依據。(註)參考資料:「為策反廖逆文毅一案奉諭與陳總司令商談情形報請核示由」,〈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129–0131。
原長秀於20日返回東京向廖文毅報告雙方協議內容,並回報調查局廖文毅將於5月14日返台,沈之岳立即呈報蔣經國。23日原長秀第二度返台,並以廖文毅全權代表名義與調查局第三處處長毛鍾新簽下協議。(註)參考資料:「會談協議紀要」,〈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081。
大勢底定後,沈之岳指派毛鍾新於5月10日赴日,協調駐日大使館、國家安全局日本工作組等有關單位,並陪同廖文毅自東京出境、確保安全。與此同時,調查局則一一安排台灣方面迎接事宜,包括赴松山機場歡迎人員、廖文毅發表談話、記者招待會、官員拜會、參觀國家建設活動,以及蔣經國副祕書長與蔣介石總統召見行程等等。(註)參考資料:「四二專案接待工作準備計畫」、「沈之岳密電稿」,〈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五)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5/001/0020–0024、0049–0050。
過去有關廖文毅投降內情及談判條件,多半引用李世傑的說法李世傑,《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頁280–292。
。但是,依據官方檔案可以發現實情與李世傑所述有若干差距:一、李世傑隱匿了調查局線民原長秀、許欽璋、廖文毅姪女廖菊香在過程中的重要角色,把功勞歸給調查局第三處處長毛鍾新。二、廖文毅與國民黨政府之協議書,是由其代表原長秀與調查局第三處處長毛鍾新所簽署,毛鍾新的對造並非廖文毅本人。三、李世傑所說雙方協議書委由岸信介保管一事,乃為謠傳。廖文毅所要求的是第三國外交人員確保其返國安全無虞,但最後仍被說服而放棄。四、李世傑聲稱協議條件中,蔣經國允諾將任命廖文毅為「相當於內閣閣員」或「台糖公司董事長」職位,也非實情。 1965年5月14日傍晚,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搭乘華航班機抵達台北松山機場。政府部門安排諸多黨政要員到機場大陣仗歡迎,國內新聞報紙連日大肆報導,讚譽是「中國政府最近十年在政治上成功的一件大事」,並由黨媒「中央通訊社」統一發稿,聲稱廖文毅「痛改前非、悔悟自新、棄暗投明、團結反共」。(註)參考資料:〈對廖文毅返回台灣 日朝野表重視 認廖響應反共號召 讚揚我國政治成功〉,《聯合報》,1965年5月16日,1版。〈廖文毅呼籲在海外友人棄暗投明 團結反共〉,《聯合報》,1965年5月19日,1版。
廖文毅投降歸台,為自己所領導的第一代台獨運動敲響喪鐘。 國民黨政府在此役中大獲全勝,6月4日由沈之岳呈蔣經國〈廖文毅博士之分析〉,對廖文毅的性格、思想、政治行動進行剖析。報告中指出廖文毅自幼聰穎、學習力強,中學述志要奔赴祖國擔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也曾憧憬成為浪漫之文學家,認為廖的性格「有正義感、熱情澎湃,易衝動、易趨極端而不顧一切。慷慨好義、氣度寬宏,有容人之量、無知人之明。有領導欲,但缺乏統御力與組織力,並有文人積習,膽怯而多疑慮。善社交、喜揮霍,嗜酒多慾、細行不檢;妄自尊大、喜人奉承而無主張,少果斷,容易受人之包圍操縱」。這是勝利者的宣言,廖文毅已毫無辯駁餘地。
廖文毅為何選擇對抗國民黨政府?沈之岳的報告中指出,廖文毅因為國民參政員選舉遭民政處處長周一鶚作票而落選,又在二二八事件後廖氏兄弟遭陳儀政府通緝為在逃主犯,極感怨憤、遂趨向極端。廖文毅又為何在奔走18年後決定放棄他的革命大業?因為廖文毅認為兩位兄長均早逝,溫仁年42離世、文奎年48而亡,俱不長壽,自忖其壽亦不甚長,而有落葉歸根之思。(註)參考資料:「廖文毅博士之分析」,〈廖文毅案有關指示及裁定(四)四二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4/001/0085–0091。
台獨運動的世代交替
早在廖文毅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之初,日本明治大學講師王育德就認為廖文毅等人動輒自稱「大統領」、「大臣」,是為「大頭病」,該團體在日本台僑之間風評不佳;廖春榮等青年以日本反安保學生鬥爭為例,批評臨時政府鬥爭力不足,反對加入該團體。他們主張應先辦雜誌,爭取台灣留學生、在日台僑的支持,激發台灣人意識;進而對日本媒體、國會、政界、學界宣傳台灣人要求自決、獨立的心聲。1960年2月,王育德與東京大學台灣學生黃昭堂、廖春榮、蔡季霖、黃永純、傅金泉等6人成立「台灣青年社」,創辦《台灣青年》雙月刊。該社成立後,包括許世楷、張國興、周英明、金美齡、林啟旭、侯榮邦等許多台灣留學生陸續加入。(註)參考資料:黃昭堂口述、張炎憲、陳美蓉採訪整理,《建國舵手黃昭堂》(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2),頁80–83。陳銘城,《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頁15。
1963年5月台灣青年社改為「台灣青年會」,以發展組織、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為目標。 大統領廖文毅投降返台對台獨運動造成重擊,台灣青年會立即召開座談會,指控廖文毅是「現形的騙子」。黃有仁(黃昭堂)、高見信(許世楷)、廖建龍(廖春榮)、孫明海(周英明)4人認為,盤踞在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那幫傢伙大多不可靠,卻沒想到投降的竟是廖文毅。他們批評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原本就是反映廖文毅性格、個人利害的空泛組織,初期廖文毅被左右包圍、拍捧,自命為大統領而高高在上、虛榮自得,但近年情勢不復以往,周圍人士相繼退出,臨時政府已不具價值,於是廖文毅打算以高價賣給國民黨政府。儘管廖文毅的背叛一時之間使得台獨運動灰頭土臉,但他們也分析,長遠來看此事反倒對台獨運動有加分作用,因為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這個欺騙性團體將因此被消滅,台獨運動會走向更純粹化;以往只靠年資優勢的老人們將因此退出舞台,換上年輕一代向前推進;原本被動消極的人們受此事刺激而倍感憤慨,將會有更多人紛紛跳出來投入運動、發憤圖強,這些因素都將促使台灣獨立運動全新時代的來臨。(註)參考資料:〈正体暴露したイカサマ師—国府へ走った廖文毅—〉,《台灣青年》第54號(1965.5.25),頁4–6。
國民黨政府也十分清楚,解決了廖文毅,並不等於終結了台灣獨立運動。5月26日蔣經國在日記上說(註)參考資料:蔣經國著、歐素瑛等編輯校訂,《蔣經國日記(1965)》,頁180。
: 廖文毅反正來歸,在政治上雖有利於我政府,但台獨之組織與思想不會因此而消滅,在反台獨的鬥爭中決不可鬆懈。
蔣經國也在中央心戰指導會報上指示(註)參考資料:「四二專案」,〈廖文毅有關指示及裁定(八)策反廖案處理情況報告〉,《法務部調查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11010000F/0039/FA1.1/00244/0008/001/0005。
: 「台獨」問題不可太樂觀,不要以為廖文毅回來了,這個問題就告解決,應即掌握這個問題的客觀背景及各種因素,注意加強心防教育,尤其對青年的教育。
果然,青年世代以積極行動重振海外台灣獨立運動士氣。在日本,台灣青年會於1965年9月改組為「台灣青年獨立聯盟」,由辜寬敏出任委員長,除了組織行動委員會、展開島內祕密盟員的招募工作外,並積極與美國台獨運動聯繫整合。10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周烒明所領導的「台灣問題研究會」、陳以德所領導的「台灣獨立聯盟」(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 UFI)邀請美國各地台灣同鄉會、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等代表召開「麥迪遜結盟會議」。會後並發表共同聲明,呼籲全美台灣人攜手建立聯合組織,並鼓勵日本台獨運動團體勿陷於分裂、應重新修好。1966年6月UFI再接再勵舉辦「費城會議」,邀請全美9個地區的台獨運動代表組成「全美台灣獨立聯盟」(The United Formosans in America for Independence, UFAI),由周烒明擔任中央委員會委員長、陳以德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註)參考資料:
- 周烒明,〈早期(1960–1970年)威斯康辛大學台灣學生在台灣建國運動所扮演的角色〉,收入張炎憲等編著,《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頁465–469。
- 黃昭堂口述、張炎憲、陳美蓉採訪整理,《建國舵手黃昭堂》(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2),頁155–156。
1966年UFAI決定趁著聯合國大會討論中國問題之際,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刊登廣告,廣告費高達4,000美元,日本、加拿大、歐洲、美國的台獨團體積極募捐,於11月20日《紐約時報》刊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Formosa for the Formosans)的巨幅廣告,向聯合國會員國、中共領導人、國民黨政府、美國人民提出台灣人的訴求和心願,要求「由台灣人決定自己的未來」。(註)參考資料:周烒明,〈早期(1960–1970年)威斯康辛大學台灣學生在台灣建國運動所扮演的角色〉,頁467–470。
接下來幾年內,海外台灣獨立運動更加密集動員、整合、串連,1969年9月全球性台灣獨立聯盟籌備會議在紐約召開,通過將成立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仍稱為「台灣獨立聯盟」(WUFI),各本部仍各自維持獨立性。1970年元月1日,世界性的台灣獨立聯盟正式成立,蔡同榮任主席、張燦鍙任副主席。
青年世代主導的台灣獨立運動在廖文毅投降後全面登場,國民黨政府從此面對蓬勃的抵抗運動,而陷入更加難以招架的局面。
《成為幽魂的總統:一段跨越三代的家族記憶與臺灣獨立運動往事》,廖美文( Kim Liao)著,向淑容譯,春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