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認同
Fill 1
評論
僑生也需要轉型正義:馬來西亞學生「北漂台灣」除魅記
台灣社會對僑生仍有強烈的刻板印象與誤解,儘管僑生身分確實是特權政策。不符合時代的政策必定帶來錯誤的「國際觀」,無論是哪黨執政,只要一天不對僑生的身分認定政策作改革,僑生被「族群歧視」的隱憂與爆發,就會一直存續。
2022.6.26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教育
民進黨
馬來西亞
認同
國民黨
書摘
種族歧視
Fill 1
國際.兩岸
從墳墓與鮮血,到城堡與太陽──600幅烏克蘭兒童畫作裡的戰爭暴力與一絲希望
「戰爭開始的第一個月,孩子畫的都是墳墓,還有飛彈從天空掉下來、家被燒毀,屍體、血的畫面。」烏克蘭孩童在這波戰爭中,除了身體安全受到威脅,心理健康也深受傷害,兒童心理諮商與戰時線上畫廊如何幫助孩子療育復原?
2022.6.22
教育
災後重建
兒童虐待
性暴力
兒少
認同
俄羅斯
烏克蘭
社會觀察
心理
軍事
人口販運
戰爭
Fill 1
文化.藝術
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亞洲區藝術總監法舒婁:台漫缺乏一個現象級的作品
「台灣身分認同的一種力量,就是非常的混雜,所以變成一種非常有趣的標誌⋯台灣漫畫應該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更加耀眼,但它必須要有一個暢銷、可以輸出的『現象級的作品』。」
2022.6.19
出版
日本
韓國
法國
人物專訪
認同
文化
漫畫
Fill 1
國際.兩岸
走進俄軍佔領3個月的赫爾松,烏克蘭人如何從「統戰」手段裡求生?
赫爾松(Kherson)是烏俄戰爭開戰後第一座落入俄軍手中、也是至今唯一被佔領的烏克蘭省級城市。俄軍在此施展哪些統戰手法、值得警惕?人民如何在街頭、在網路抵抗?來聽赫爾松人怎麼說。
2022.5.30
教育
認同
假訊息
俄羅斯
烏克蘭
文化
軍事
戰爭
Fill 1
國際.兩岸
南加州槍擊案後一位台裔二代的告白:阿媽教我的是「台灣認同不會被抹除」
爾灣台灣長老教會槍擊案兩天後,一篇登在美國主流媒體的台美人投書〈我們不會被抹除〉在跨海社群被熱烈討論。我們採訪投書者Jocelyn,從她在槍擊案那天的反應談起,回溯家族記憶,以及目前在當地感受到的複雜心情。
2022.5.24
時事
美國
食物
認同
家庭
移民
Podcast
Fill 1
國際.兩岸
當「台灣認同」成為攻擊標的,台美人群體如何各自理解這場仇恨政治襲擊?
美國加州爾灣台灣人長老教會槍擊案掀起討論,當台灣輿論著重在統獨、省籍與兇手個人,在美台人社群的思考與回應又是什麼?身在現場的牧師怎麼說?看記者越洋連線探討。
2022.5.19
時事
美國
槍枝管制
認同
移民
Fill 1
評論
《離人散事》:跨越國界,共生的自由如何可能?
「既不是這裡,也不是那裡」、「既非起點,亦非終點」──無論是歐洲現下正引起波濤的難民潮,或全球難民/移民的遷移,無論在身體還是精神層次,都處在這般晦澀的情境之中。
2022.5.18
難民
移工
Tibet
東南亞
認同
文化
社會觀察
書摘
移民
Fill 1
評論
台澎金馬是持續轉變中的過程──談《金門留念》與《島・國》
金馬台澎是正在形成的過程,《金門留念》與《島.國》這類紀錄片或其他相關觀看與閱讀,都是幫助我們能有意識地的思考與推動這個形成的過程。我們可以去探索與理解彼此認同形成與轉變的社會條件與情境,長出同情理解彼此的力量。
2022.5.9
紀錄片
金門
兩岸
tidf
認同
軍事
馬祖
Fill 1
評論
林蔚昀/我在波蘭,尋找「台灣」──從地名研究啟程
從2009年開始,我一直在尋找波蘭的「台灣」──真的被稱為「台灣」(Tajwan)或「福爾摩沙」(Formoza)的地方,找到了45個。為什麼會有這些地名?台灣人可以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2022.4.20
北韓
認同
國民黨
文化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歷史
波蘭
軍事
共產黨
蔣介石
冷戰
蘇聯
Fill 1
國際.兩岸
誰是「叛國者」:訪那些開戰後出走的俄羅斯人
普丁向烏克蘭開戰之後,離開俄國的人已超過30萬,被普丁稱之為叛國者,他們能不能再回去?答案不在他們手上。但他們試著為彼此和下一代,找一個自由、快樂、培養獨立思考之地。
2022.4.14
難民
時事
認同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移民
LGBTQ+
戰爭
蘇聯
1
2
3
4
5
6
…
11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