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認同
Fill 1
國際.兩岸
背著恐懼、愧疚和中國人身分,港漂行動者怎樣低調實踐自己的抗爭
面對中國愈發緊縮的政治環境,即便港版《國安法》落地,仍有自由派「港漂」來到這城,甚至低調發起針對六四事件、性別議題和聲援白紙運動的抗議。他們是怎樣的一群人?怎麼看如今的香港?對未來有什麼想法?
2023.3.6
香港
中國
社運
性別平權
認同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Fill 1
國際.兩岸
在香港之外重建香港──BNO移民兩年,離散港人怎樣在英國繼續發聲?
港版《國安法》落地至今,已逾14萬港人持BNO簽證抵英,形成50年來英國規模最大的移民浪潮。許多港人安頓生活之餘,學習如何對外講述香港,與英國政府拉扯博弈倡議的邊界,讓自己在難民、移民眾多的新國度發出聲量。
2023.2.16
香港
中國
外交
政治政策
英國
認同
文化
國際關係
語言
移民
Fill 1
評論
王子榮/《阿凡達:水之道》,那些走過權利蠻荒的原住民
潘朵拉星球納美人和外來地球人的拉鋸與對抗,是《阿凡達》電影系列根本討論的議題。而在台灣,原住民文化與現代法制間的衝撞,從王光祿案到大法官宣告《原住民身分法》違憲,每每引起法律條文適用上的反覆思量。
2023.1.13
原住民
憲法
電影
認同
文化
法律人追劇
Fill 1
文化.藝術
你的鄉愁,不是我的歌──運動、劇場、去中心化,80年代遺落的文化提問
解嚴前後的80年代是社運的新時代,也是生猛的藝術能量,在意識形態與認同的混沌間迸發的時代。走過狂飆的80年代,年過70仍堅持在邊緣做小劇場、始終以質問姿態追尋自由的王墨林,如何看待「體制外」成為主流的今天?
2023.1.8
戲劇
社運
兩岸
藝術
解嚴
認同
文化
歷史
Fill 1
國際.兩岸
辦護照、轉資產、別父母:中國大城市中產和白領「潤」的重重難關
上海封城成為許多中國中產和白領「潤」出去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價值觀。只是相對於早準備好退路的富豪,他們要面對習政府在出入境和資金跨境流動的雙重管控障礙⋯⋯。
2022.12.20
中國
人權
教育
社群媒體
防災
認同
家庭
COVID-19
移民
LGBTQ+
共產黨
Fill 1
文化.藝術
鄉土、母土、本土──漢聲與七○年代的文化翻土
文學界有轟轟烈烈的鄉土文學論戰,「台灣藝術」也在70年代的連串外交挫敗中展開辯證過程。在當時藝術下鄉的風潮中,意外捲動了一場文化翻土,使台灣化的「鄉土」覆蓋復興中華文化的「母土」。而在此時代變革中,《漢聲》雜誌扮演了在旱地上提鍬翻土、種出豔色花蕊的重要角色。
2022.12.15
出版
外交
美國
兩岸
人物專訪
藝術
認同
文化
民俗
歷史
冷戰
Fill 1
文化.藝術
退後原來是向前──45年後,由歷史浪尖回歸的雲門《薪傳》
明年2023年,雲門將由新一代舞者重新詮釋《薪傳》。1978年在嘉義首演《薪傳》的那天,恰好是美國單方面宣布跟台灣斷交時。45年前後,不同世代、卻有類似的時代氛圍,林懷民和年輕舞者們,怎麼想?
2022.12.15
美國
兩岸
認同
文化
歷史
冷戰
舞蹈
Fill 1
評論
郭怡汝/生而為台灣人,不可不知金馬事──讀《斷裂的海》
在歷史動盪中,台灣與金門、馬祖組成偶然共同體。經歷熱戰的過去,與新冷戰下的此刻,群島應該如何長成更包容的生命共同體?郭怡汝認為,《斷裂的海》提供理解與解答的機會。
2022.12.10
金門
兩岸
書評
解嚴
認同
社會觀察
軍事
戰爭
馬祖
Fill 1
國際.兩岸
摩洛哥100天世足奇蹟:把一盤散沙的海歸球員,凝聚出鐵血「家人共感」
「無敵艦隊」西班牙PK倒在昔日殖民的摩洛哥腳下,「阿特拉斯雄獅」成為第一個挺進世界盃8強的阿拉伯國家,驚豔全球。然而100天之前,摩洛哥才經歷臨時換帥、球隊分裂危機,他們如何成功凝聚半數以上海歸選手的向心力?
2022.12.6
體育
足球
世界盃
非洲
認同
家庭
移民
Fill 1
評論
林欣楷/國族、移民、新世界:加拿大足球的死與生
不以足球見長的加拿大,過去多依附美國發展足球。然而在經歷漫長的國族認同定位,和廣納移民、培植青訓系統等改革後,加拿大足球的戰力與潛能,隨著本次晉級卡達世界盃小組賽,即將進入全球球迷的視野。
2022.11.22
體育
足球
世界盃
認同
加拿大
移民
1
2
3
4
5
6
…
1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