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林蔚昀/酒色、絕食與軍事化之島──冷戰下被劫持波蘭船員眼中的台灣
1950年代,在共產與西方陣營對壘的國際情勢下,兩艘來自波蘭的輪船被中華民國政府劫持。波蘭船員們被扣留在台灣島上,國民黨想讓他們看見「自由世界」的進步,進而「投奔自由」;但船員們看見的卻是一座「被貧窮、飢餓和恐怖統御」的島嶼⋯⋯
2023.5.16
白色恐怖
中國
原住民
美國
國民黨
文化
國際關係
歷史
波蘭
共產黨
蔣介石
冷戰
Fill 1
評論
林蔚昀/我在波蘭,尋找「台灣」──從地名研究啟程
從2009年開始,我一直在尋找波蘭的「台灣」──真的被稱為「台灣」(Tajwan)或「福爾摩沙」(Formoza)的地方,找到了45個。為什麼會有這些地名?台灣人可以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2022.4.20
朝鮮
認同
國民黨
文化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歷史
波蘭
軍事
共產黨
蔣介石
冷戰
蘇聯
Fill 1
政治社會
走進兩場相異卻並存的導覽,中正紀念堂志工們的轉型衝擊
促轉會在解編前夕拋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藍圖,立法院也要求文化部提出具體轉型規劃。我們跟著兩組年紀、經驗、史觀都相去甚遠的導覽志工不同腳步,感受中正紀念堂現場在時代變遷、轉型正義影響下帶來的變化。
2022.2.21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政治政策
228
志工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楊孟軒/二二八歷史爭論與銅像拆除爭議背後,一場記憶與記憶的戰爭
民主社會理應鼓勵多元觀點,但是我們對於分歧的創傷歷史記憶,要花一些心思去共同討論與處理,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歷史教育與政府推行的轉型正義。
2021.3.4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美國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種族歧視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野島剛/安倍晉三閃辭首相,政壇魔咒與祖孫友台情誼的傳承
曾在《朝日新聞》擔任記者的野島剛認為,不敵「魔咒」、疫情和病情而請辭的安倍晉三,應該會像外祖父岸信介一樣,從首相之位退下後,依然是日本政界的親台派核心。
2020.8.31
日本
外交
COVID-19
國際關係
歷史
奧運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陳牧民/解密台灣與印度外交檔案:1962年中印戰爭後的台印互動關係
今年中印邊境衝突風聲鶴唳,面對中共威脅,台灣與印度有可能發展戰略合作嗎?陳牧民翻閱解密的外交部檔案,發現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後,國民政府曾把握機會與印度祕密接觸…
2020.7.6
中國
印度
外交
國際關係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圖博奮鬥故事──中印戰爭與台印情報合作
李總統他同情圖博,也為圖博感到難過。他說,中華民國政府很慚愧,跟圖博難民可觀的成就比起來,完全瞠乎其後。
2017.9.9
中國
人權
印度
達賴喇嘛
Tibet
國際關係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石芳瑜/讀《意外的國父》的歷史偶然,思兩岸關係種種必然與艱難
一路讀來,台灣的命運真是驚滔駭浪,充滿了偶然與意外。 這本書最有意義的地方是,點出蔣介石、蔣經國到李登輝及蔡英文的某些政治主張其實是一脈相承——那就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至於書名「意外的國父」,封面放上蔣介石、蔣經國和李登輝照片,大概也是這樣意思。
2017.8.4
兩岸
書評
國際關係
歷史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戒嚴生活記憶】彭榮邦/那人、那馬、那年代
看著《行動代號:孫中山》導演易智言拼了命拿孫中山的銅像開玩笑,我突然明白自己當年對「蔣公銅像」的意淫遐想,幾乎就是一個無為無能的高中生,對這個體制所能展開的最龐大、最秘密的報復行動。
2017.7.26
解嚴
歷史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戒嚴生活記憶】邱毓斌/誰幹走了我的愛國簽名牆?
我翻了老爸的美術字字典,用超特明體畫出了「鼎金國小自強愛國簽名牆」。到了中午,整張已經是密密麻麻,高雄市的鼎金國小沒有輸給電視上的台灣大學,大家都非常滿意。
2017.7.15
解嚴
歷史
蔣介石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