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書評
Fill 1
影像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九講:類型|虛構(Fiction)
紀實的影像如何與虛構作品呼應?本集影像講堂分享這類「半虛構」的攝影書,看他們如何立基於真實的事件上,填加創作者的想法?或從虛構的文本進行「考古」紀錄?
2022.4.23
攝影論壇
書評
攝影
Fill 1
評論
胡淑雯/貨真價實的時間──讀《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
在陳健民的獄中書單裡,我看到了卡繆的《異鄉人》,卻在無數香港人與陳健民的實踐中,讀到了《瘟疫》。那足以抵抗極權的「正直」究竟是什麼?卡繆的回答是:正直,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
2022.4.10
香港
社運
獄政
書評
文學
認同
反送中
Fill 1
評論
【投書】香港、烏克蘭與台灣:評介《重構二二八》展現的世界史意義
二二八事件75週年前夕,香港反送中紀錄片《時代革命》在台上映、俄國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疊合的時間點映射彼此的歷史記憶;林月先則從《重構二二八》一書出發,看見書中揭示二二八事件的世界史視角,以回應當下世界的發展。
2022.3.24
香港
228
書評
烏克蘭
反送中
歷史
Fill 1
影像
蔡胤勤/讀《報導者》年度影曆:以影像為稜鏡,從閱讀審視日常
當出版成為邁向公眾的實踐,編輯思維成為創作者與讀者間的關鍵橋梁,《報導者》影曆打破攝影書的框架,以報紙形式編排,打開觀者人類學閱讀視角及重新討論議題的可能性。
2022.3.19
出版
書評
攝影
Fill 1
評論
張子午/站在社會面對思覺失調症的十字路口──讀美國家庭精神疾病調查史《隱谷路》
哪怕一生中都不曾與思覺失調發生任何關聯,透過蓋爾文手足們的衝突關係與多年後的重逢,我們仍可深刻感受到,「家」的逃離與回歸,是每一個在世上身而為人的個體,必須面對的永恆課題。
2022.2.15
醫療
司法
美國
書評
精神疾病
家庭
Fill 1
評論
成為一個「現代的」精神病人──蔡友月、李舒中談《兩種心靈》
我們如何看待、面對精神疾病,其實關於我們如何設想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對於受苦的看法是一個透鏡,選擇了怎樣的透鏡,將會決定受苦的人的發展和命運,以及我們終究如何理解身而為人的意義。
2022.1.13
醫療
身心障礙者
書評
精神疾病
文化
社會觀察
心理
家暴
Fill 1
影像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八講:國別|日本(Japan)
日本,是亞洲攝影書發展數一數二蓬勃的國度。深瀨昌久以《鴉》記錄與妻子離異後的心境、川田喜久治以《地圖》還原原爆、二戰神風特攻隊的血淚;攝影書在他們手裡被如何變化成書寫傷痛的媒介?
2022.1.1
日本
災後重建
書評
攝影
親密關係
Fill 1
影像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七講:類型|編輯(Editorial)
當911雙子星大樓被撞冒煙的照片與二戰時期空軍轟炸影像毫無違和的套疊,會產生怎麼樣的視覺衝突與跨越時空的戰爭歷史連結?這是2011年《War Primer 2》做的影像思想實驗。當「編輯」概念被運用在攝影書,我們得見所謂編輯不只是排版、選紙與命名,更是策展、是創作、是實驗。
2021.11.27
日本
恐怖攻擊
英國
書評
攝影
歷史
Fill 1
評論
劉芷妤/超奢派對裡,被美貌隱形的煙火女孩──讀《當女孩成為貨幣》
米爾斯以18個月的田調與社會學背景,觀察美貌之為一種貨幣,在豪奢派對上如何被運作到極致,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然而,作者本人得先用自己的美貌換來入場券。這個弔詭凸顯了結構有多麼牢不可破。
2021.10.6
產業
貧富差距
性別平權
書評
文化
社會觀察
Fill 1
評論
陳以箴/與自身的命運和解,從命運裡自由──讀《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
人類之間的寬恕可以是什麼樣子?人類可以如何面對錯誤?又能如何接納愧歉?今年的11月8日,就是54位琉球人在恆春半島喪命的150週年。一個世紀以前諸帝國和底層人民間的碰撞,留給琉球和台灣的我們直至今日仍無以迴避的課題:與自身的命運和解,從命運裡自由。
2021.9.28
轉型正義
屏東
原住民
日本
書評
歷史
1
2
3
4
5
6
…
20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