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書評
Fill 1
影像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三講:類型|中介(In Between)
一本隨時隨地都能化身博物館的攝影書?一位cosplay小說主角再現書中情節的藝術家?本期的當代攝影書十二講,從Dayanita Sing與Sophie Calle作品分析,複雜又矛盾的「中介」。
2021.3.27
印度
法國
攝影對談
書評
攝影
Fill 1
評論
廖淑芳/動搖國本或文學標竿──不為時代定義的七等生
作家七等生於2020年10月離世,隨著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將上映,讓他的「離經叛道」再度引起討論。駱以軍稱他為「台灣內向書寫的源頭」,七等生超越的不僅是他的時代,也會是我們的時代、未來的時代...
2021.3.9
書評
文學
歷史
Fill 1
評論
林蔚昀/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形象──從波蘭《在彼岸──台灣當代短篇小說選》的問題談起
台灣要在外國建立文化形象,需要投資,要找對人做、找對方法做,不然只有反效果。台灣可以怎麼為台灣文學的外國翻譯、編輯的水準把關?建立自己的英文文化資料庫是一個方向。
2021.3.1
白色恐怖
出版
兩岸
書評
文學
認同
國際關係
波蘭
Fill 1
評論
李偉文/巨大危機下,公民冷感、社會分崩離析如何解──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天生的罪犯,只有會誘人犯罪的環境」,這句俗話說的或許是實情,從艾瑞克.克林南柏格的研究中,我們能看到圖書館、公園等社會性基礎,加深了人們的連結、也增加了社會的復原力。
2021.2.15
教育
災後重建
書評
閱讀
社會觀察
Fill 1
影像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講:類型|變更(Altered)
攝影書不只是照片的擺放,而是一種獨立的創作媒材,本集從挪用「毛語錄」與「聖經」兩本經典書的符號、加入影像的PhotoBook,說明攝影書的變更(Altered)創作。
2021.1.30
攝影論壇
書評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Fill 1
評論
李政亮/想像台灣的練習冊──《台語片的魔力》
近30年來,台灣電影的基調之一就是不斷找尋影片、修復與重新論述,台語電影與紀錄片是其中的主軸。我們不斷地在新出土的影片、新角度的台語電影研究中,重新認識台灣...
2020.12.17
電影
書評
文化
歷史
語言
Fill 1
評論
盧郁佳/「炸雞淋檸檬」的互相傷害和救贖──讀《劇作家 坂元裕二》
日劇《四重奏》著名的炸雞辯論,看似神經喜劇,原來是坂元裕二的人生血淚寫成。探索不同的角色設定,他回應一個渺遠的遺憾,期許社會能尊重每個人...
2020.11.25
戲劇
日本
書評
社會觀察
霸凌
祕密無論說或聽皆危險
Fill 1
評論
盧郁佳/有條件的愛讓人受盡委屈──讀《蟋蟀之歌:韓國王牌主播孫石熙唯一親筆自述》
「對於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不管他是不是英雄,都能尊敬且真心的去愛戴他;就算不是第一名,但能尊重他所付出的努力。這才是更重要的⋯」主持小學生競賽節目時,孫石熙何以發此深省?
2020.10.23
教育
書評
文學
社會觀察
祕密無論說或聽皆危險
Fill 1
評論
盧郁佳/亡國之父孫中山──讀《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孫中山其實是個野心自走砲?盧郁佳從張戎新書《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中看見近代革命家、政界種種政治交易的模型,錢權政治如何使民主理想變質…
2020.9.26
政府國會
民進黨
書評
國民黨
歷史
祕密無論說或聽皆危險
Fill 1
評論
一九八○年代的三種歷史時間,以及日常成為政治的時刻
過去的事情,與今日的我們何干?《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卷四的小說或寫歷史洪流中的日常、或寫從邊緣捲入政治的常民,讓讀者在閱讀中體會日常與政治的關聯,尋找自己的答案。
2020.9.22
白色恐怖
書評
解嚴
文學
歷史
1
2
3
4
5
6
…
18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