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評論
全部
書摘與書評
讀者投書
Fill 1
光叫人有同理心就好嗎?日本更生專家:你以為的「反省」只讓人變更壞
身為協助者,不論面對非行少年、受刑人或發生問題行為的人,都不應直接要求他反省,而是陪他一起探究走上犯罪的原因;真正的反省是當他把堆積在內心深處的孤單、悲傷、痛苦全部發洩出來後,才會萌生同理被害人之心。
2023.9.29
司法
日本
教育
獄政
兒少
家庭
書摘
霸凌
家暴
Fill 1
政治舞台上,作為「庶民布景板」的香港公屋
香港史上眾多「政治擺拍」當中,除了2017年曾俊華在獅子山和Y型大廈前的競選廣告外,還是以英女王首次訪港時,步出愛民邨公屋單位的新聞照片最受稱頌。這,要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當中才能明白⋯⋯
2023.9.26
香港
中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英國
行銷
書摘
房地產
Fill 1
解構薇薇安.邁爾的童年餘波:傳奇保母攝影家自拍照之祕,與被忽略的囤積症
隨著薇薇安的囤積行為愈發嚴重,報紙開始出現在自拍像中,間接承認了自己在現實中無法面對的疾病。有一張將報紙描繪成一種威脅,扼殺她鮮明的輪廓;另一張則是自我解嘲,使用漂浮著的報紙和軟帽來頂替實體自我⋯⋯。
2023.9.23
美國
兒童虐待
精神疾病
育兒
家庭
書摘
攝影
家暴
Fill 1
王子榮/在罪與罰之前,從《八尺門的辯護人》談刑案的量刑情狀鑑定
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如何走向犯罪?法官王子榮從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中,一場聚焦死刑判決是否恰當的法庭戲,談及司法實務上,有助於法官在量刑時能有更周全觀點的量刑情狀鑑定。
2023.9.22
人權
移工
司法
死刑
漁業
法律人追劇
Fill 1
林佳和/轉型正義如何處理「加害人」?從各國經驗看台灣的制度設計與實踐
台灣推動轉型正義至今,最大爭議之一是該如何處理「加害人」?是該著重刑事追訴?還是尋求關係修復?作者以各國經驗指出,答案往往並非二選一,而是在考量社會脈絡與現實條件後的選擇與實踐。
2023.9.19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司法
德國
歷史
波蘭
拉丁美洲
Fill 1
說「誰的」國語?從威爾斯語、夏威夷語和粵語,看語言的瀕危與復興如何對抗強權敘事
語言不是單純失落不存,而是遭到移除。語言之所以消逝,是因為在惡意或忽視之下被連根拔起,語言使用者則在遭到同化之下改講新的語言,或者被夾在消逝中的舊語言和難以企及的新語言之間苦苦掙扎。
2023.9.18
香港
中國
美國
英國
Tibet
新疆
認同
文化
書摘
語言
Fill 1
曾培琪/戒嚴時期監控人員的身分資料應公開嗎?──在「國家安全」與「真相知情權」間尋找平衡點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月首度針對《政治檔案條例》申請案判決,卻遺憾出現「戒嚴時期被監控者個資一覽無遺,監控人員身分卻全部遮蔽」結果。政治檔案限制應用,誰說了算?國安絕對優先嗎?不能忽略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的啟示。
2023.9.17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司法
歷史
Fill 1
掌握在國家手中的身分與自由──艾未未與他曾被沒收的「旅行許可證」
護照如何改變我們對於身分與自由、公民與移民的看法?《旅行許可證》一書以曾因批判中國政府而被沒收護照的藝術家艾未未為例,說明這個小本子如何成為國家權力濫用以壓制政治異議的工具。
2023.9.14
中國
人權
難民
社運
無國籍
藝術
敘利亞
書摘
國際關係
言論自由
移民
共產黨
Fill 1
鄭傑憶/離開是為了更靠近?義大利擬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後的新通關密語
一帶一路OUT、全面戰略伙伴IN?全球都在看義大利能否在一帶一路十週年慶時安全下莊,梅洛尼政府打什麼算盤?中國會藉談判突破美國的科技封鎖嗎?
2023.9.13
中國
產業
外交
美國
科技
經濟
國際關係
義大利
歐盟
北約
一帶一路
Fill 1
孔德維/觀照「大國」綺夢:「天朝」以外的中國政治想像──讀《忽必烈的獵豹》
習近平掌權後廣為傳頌的「大國」論述,其發展脈絡是什麼?中國的「一國X制」又體現怎樣的天朝思維?香港學者孔德維從漢學大家卜正民《忽必烈的獵豹》,層層拆解中國的大國想像。
2023.9.12
香港
中國
外交
兩岸
書評
新疆
國際關係
歷史
共產黨
一帶一路
1
2
3
4
5
6
…
149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