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228
Fill 1
評論
國家不歸還的阿公遺書,與六張犁公墓前的婚紗照:我不曾遺忘,也拒絕被遺忘
社會對過往的傷痛並沒有共識,光是面對「創傷的存在」本身,就足以引來否認和攻擊。如果要說傷痛,最痛苦的應該是這個部分⋯⋯我只能選擇如何回應這份傷痛、如何與傷痛共存並生活下去。說出來,是我至今仍在掙扎,但從未放棄的一條路。
2023.12.7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國民黨
家庭
書摘
心理
共產黨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蕭文杰/遊蕩在地方的威權幽靈──台灣不義遺址保存困境
「不義遺址」不僅在「不義」的認定是狹隘的,在現行法規上更有不少缺陷。甚至,即使是審定的不義遺址,其場所精神還是被地方政府公然破壞、無心保存,或阻撓具潛力的不義地景取得文化資產身分⋯⋯
2023.8.30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桃園
228
文化資產
歷史
台北
新北
不義遺址
Fill 1
經濟產業
《台灣經濟四百年》:誰的失去?政府價格管制的魔術之手
無論是戰後的「米荒」、惡性物價膨脹與228事件成因,或近年數次「蛋荒」,在經濟學者吳聰敏的分析裡,都躲不掉「價格管制政策」這個結構性因素。書寫台灣經濟史,吳聰敏希望以史為鑒,同時科普經濟原理,促進官民對經濟政策的理性討論。
2023.6.25
228
農業
人物專訪
國民黨
經濟
書摘
歷史
Fill 1
評論
阿潑/反抗的最高境界,是笑著面對:《流麻溝十五號》嘗試的對話與融合
《流麻溝十五號》從政治犯、管理幹部甚至綠島居民都以女性視角出發,讓她們呈現自己的主體性,面對自己的選擇,「當犧牲來臨時,我們微笑以對」。到底誰是「匪諜」?誰能「新生」?
2022.10.26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台東
出版
群眾募資
228
電影
國民黨
家庭
歷史
不義遺址
Fill 1
影像
謝三泰/在火燒島上──《流麻溝十五號》與政治受難者
前攝影記者謝三泰,從1990年開始,陸續展開昔日白恐政治犯的肖像拍攝計畫,也接下《流麻溝十五號》作者委託,拍攝50年代的台灣女政治犯,並到綠島拍攝同名電影劇照。他為什麼這樣做?
2022.9.4
白色恐怖
台東
228
電影
圖文故事
攝影
歷史
Fill 1
評論
莊瑞琳/漫長的第一代:台灣的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
這本書發表會前幾天,我致電給一位家屬,她說「我願意去新書發表會,但請不要認出我,也不要叫我的名字」。當天我在會場角落靜靜看著這位女士瘦小的身影,像被擠壓了的小黑點。自以為這本書的誕生代表被壓抑的從此可以發聲,一股難以言喻的心情在我體內炸開。
2022.9.2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出版
228
烏克蘭
歷史
出版觀景台
共產黨
蘇聯
Fill 1
評論
25歲的腳踏車行之子,無法送達的遺書:「我能不留戀的走這要走的路」
「親愛的父母親,我要走了,我毫不感到痛苦,倒很覺達觀。短促的人生像閃爍倏然而逝的隕星,不足珍惜。然而我卻為將來留了些碩果⋯你們定會遭受悽慘的境遇,不過這是暫時的⋯」王文培這封遺書,就此塵封60年。
2022.7.5
白色恐怖
228
家庭
書摘
歷史
Fill 1
文化生活
讓影像成為生命的鹽──穿越英雄化敘事的廖克發《野番茄》
跳脫長久以來談論、再現二二八事件的框架,《野番茄》從「雄中自衛隊」跳脫、延伸到影像敘事的邊界,在鬆散而詩意的結構中,映照出關於這個城市、這座島嶼,駁雜、不確定、無處安放的歷史經驗。
2022.5.2
導演
紀錄片
高雄
228
人物專訪
tidf
馬來西亞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投書】香港、烏克蘭與台灣:評介《重構二二八》展現的世界史意義
二二八事件75週年前夕,香港反送中紀錄片《時代革命》在台上映、俄國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疊合的時間點映射彼此的歷史記憶;林月先則從《重構二二八》一書出發,看見書中揭示二二八事件的世界史視角,以回應當下世界的發展。
2022.3.24
香港
228
書評
烏克蘭
反送中
歷史
Fill 1
評論
張娟芬/「被流氓」的王信福,那場鹽與火柴的逃亡
長期耕耘死刑、司法議題的張娟芬,在《流氓王信福》中抽絲剝繭寫出一個底層小人物從「奇裝異服」、「夜間遊蕩」到「官定流氓」,在警政和司法中遭遇的不公;更宏觀再現時代與社會背景,看見戒嚴歷史荒謬殘酷的一面。
2022.3.22
轉型正義
司法
228
獄政
解嚴
書摘
歷史
警政
1
2
3
4
5
6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