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228
Fill 1
文化.藝術
讓影像成為生命的鹽──穿越英雄化敘事的廖克發《野番茄》
跳脫長久以來談論、再現二二八事件的框架,《野番茄》從「雄中自衛隊」跳脫、延伸到影像敘事的邊界,在鬆散而詩意的結構中,映照出關於這個城市、這座島嶼,駁雜、不確定、無處安放的歷史經驗。
2022.5.2
導演
紀錄片
高雄
228
人物專訪
tidf
馬來西亞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投書】香港、烏克蘭與台灣:評介《重構二二八》展現的世界史意義
二二八事件75週年前夕,香港反送中紀錄片《時代革命》在台上映、俄國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疊合的時間點映射彼此的歷史記憶;林月先則從《重構二二八》一書出發,看見書中揭示二二八事件的世界史視角,以回應當下世界的發展。
2022.3.24
香港
228
書評
烏克蘭
反送中
歷史
Fill 1
評論
張娟芬/「被流氓」的王信福,那場鹽與火柴的逃亡
長期耕耘死刑、司法議題的張娟芬,在《流氓王信福》中抽絲剝繭寫出一個底層小人物從「奇裝異服」、「夜間遊蕩」到「官定流氓」,在警政和司法中遭遇的不公;更宏觀再現時代與社會背景,看見戒嚴歷史荒謬殘酷的一面。
2022.3.22
轉型正義
司法
228
獄政
解嚴
書摘
歷史
警政
Fill 1
影像
前往轉型正義路口,銘記走過的路──二二八事件75週年
來到二二八事件75週年,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也即將要邁向下一個新里程。在國際情勢不平靜的今年此刻,各地官方活動和民團紀念遊行,在在提醒人民團結彼此,一起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人權。
2022.2.27
轉型正義
228
在地傳真
攝影
歷史
Fill 1
人權.社會
二二八版畫《恐怖的檢查》75年後,重新窺見黃榮燦的謎樣足跡
木刻版畫《恐怖的檢查》是記錄二二八事件的傳奇作品,其作者、來自四川的黃榮燦,5年後在馬場町被槍決。藝術家梅丁衍是國內最早研究黃榮燦藝術成就者,我們隨著他的述說,窺見木刻版畫在不同時代脈絡,有何微弱的火光迸發⋯⋯
2022.2.23
白色恐怖
228
文化資產
藝術
解嚴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人權.社會
悼亡與續命──當藝術走向地方,打開白色恐怖的歷史對話現場
1994年報告劇《春祭》,首次將白色恐怖左翼政治犯故事搬上舞台。二二八事件75週年前夕,各地巡演白恐記憶的再拒劇團,以及將當年故事帶回案發鄉鎮的安魂工作隊,告訴我們藝術如何能帶起更多族群對話和記憶。
2022.2.22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戲劇
228
藝術
解嚴
國民黨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人權.社會
走進兩場相異卻並存的導覽,中正紀念堂志工們的轉型衝擊
促轉會在解編前夕拋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藍圖,立法院也要求文化部提出具體轉型規劃。我們跟著兩組年紀、經驗、史觀都相去甚遠的導覽志工不同腳步,感受中正紀念堂現場在時代變遷、轉型正義影響下帶來的變化。
2022.2.21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政治政策
228
志工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林孟皇/《失控的審判》:對國安的恐慌,不能剝奪人格尊嚴與人類正義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失控的審判》,由國際巨星茱蒂.佛斯特、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法庭檢辯雙方,直指失序的囚禁與失控的司法背後,國家權力過度擴張對人民自由的侵害。美國的反省,是對台灣響亮的警鐘。
2021.12.3
白色恐怖
人權
司法
228
美國
電影
法律人追劇
軍事
阿富汗
Fill 1
評論
胡淑雯導讀──萌:困在時代牢籠,付出的青春代價
鹿窟案裡15歲就失去父兄的陳政子、鄒族案後禁說母語的童年、四六事件入獄的建中生張光直⋯⋯,《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一裡,呈現十幾歲少年少女因時代的牢,所付出的青春代價。
2021.4.16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文學
書摘
歷史
Fill 1
評論
楊孟軒/二二八歷史爭論與銅像拆除爭議背後,一場記憶與記憶的戰爭
民主社會理應鼓勵多元觀點,但是我們對於分歧的創傷歷史記憶,要花一些心思去共同討論與處理,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歷史教育與政府推行的轉型正義。
2021.3.4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美國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種族歧視
蔣介石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