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不義遺址
Fill 1
評論
蕭文杰/遊蕩在地方的威權幽靈──台灣不義遺址保存困境
「不義遺址」不僅在「不義」的認定是狹隘的,在現行法規上更有不少缺陷。甚至,即使是審定的不義遺址,其場所精神還是被地方政府公然破壞、無心保存,或阻撓具潛力的不義地景取得文化資產身分⋯⋯
2023.8.30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桃園
228
文化資產
歷史
台北
新北
不義遺址
Fill 1
人權司法
黨產會認定671筆不當黨產之不動產,數據帶你看哪裡最多?成功追討僅6%
《報導者》Data小組爬梳6年來,黨產會對國民黨與被認定是其附隨組織的救國團、婦聯會、中廣、救總等所有處分書,針對被認定不當黨產中的671筆不動產,從地理位置、產權擁有者與追討進度一一分析,也思考台灣需要的社會對話⋯⋯
2023.2.26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司法
國民黨
Data Reporter
不義遺址
Fill 1
人權司法
沒有我們辛苦抗爭,後人也沒景點打卡──在華光社區和榕錦園區之間,那些被空白的聲音
華光社區迫遷抗爭曾在社運史上留下重要一頁,9年後,原地卻成為「一秒到京都」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被提到最多的是修復建築師的名字。「當初是因為我們的血淚抗爭,才開啟文資保存的討論,現在是古蹟的古城牆那時本來都要拆掉的⋯⋯」
2022.11.2
都更
時事
社運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居住正義
拆遷
長照
台北
土地徵收
不義遺址
Fill 1
評論
阿潑/反抗的最高境界,是笑著面對:《流麻溝十五號》嘗試的對話與融合
《流麻溝十五號》從政治犯、管理幹部甚至綠島居民都以女性視角出發,讓她們呈現自己的主體性,面對自己的選擇,「當犧牲來臨時,我們微笑以對」。到底誰是「匪諜」?誰能「新生」?
2022.10.26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台東
出版
群眾募資
228
電影
國民黨
家庭
歷史
不義遺址
Fill 1
評論
「不只哀悼」暴政史:德國的殖民者紀念碑,該推倒或留下?
本文為《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書摘,討論德國紀念碑裡潛藏的帝國殖民遺緒──經歷過二戰、戰後的德國,該如何面對帝國殖民時期所留下的非洲「殖民者」雕像?該拆除或留下,又該如何詮釋當年的文化記憶?
2022.8.17
轉型正義
文化資產
德國
非洲
文化
書摘
歷史
戰爭
不義遺址
Fill 1
影像
沈昭良/給過去和未來
從媒體記者轉換為專職攝影工作者,從南方澳漁民、舞台車歌手拍到了戒毒村、不義遺址,沈昭良回顧這20年,如何用攝影梳理台灣內部含括殖民、國家認同、族群、冷戰、人權、原住民、生態、環境、能源等等潛在課題⋯⋯
2021.5.22
毒品
藝術
漁業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不義遺址
Fill 1
評論
胡淑雯導讀──萌:困在時代牢籠,付出的青春代價
鹿窟案裡15歲就失去父兄的陳政子、鄒族案後禁說母語的童年、四六事件入獄的建中生張光直⋯⋯,《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一裡,呈現十幾歲少年少女因時代的牢,所付出的青春代價。
2021.4.16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文學
書摘
歷史
不義遺址
Fill 1
評論
林孟皇/從《謊言迷宮》到《罪人的控訴》:轉型正義能成為「集體罪惡」的疫苗嗎?
電影《罪人的控訴》、《謊言迷宮》呈現不同世代的德國人,如何打破表面和諧,挖掘納粹迫害歷史傷口。探究真相、不斷反省,才是人類避免集體罪惡的疫苗。
2020.6.5
轉型正義
人權
司法
德國
法律人追劇
歷史
波蘭
納粹
不義遺址
Fill 1
人權司法
歷史迷霧中的六張犂──白色恐怖時期亂葬崗保存爭議
離六張犁捷運站不遠處的山丘上,散落著數百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矮小墳塋,1990年代被發掘後曾引起關注,沉寂多年後,去年因保存與否的爭議又重回到公眾視線。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即將在2月24日週三舉行公聽會,進一步討論文化保存後的管理辦法。
2016.2.23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文化資產
Chinese-English stories
歷史
不義遺址
Fill 1
人權司法
The Graveyard At The Center Of Taiwan's White Terror Period
Scattered on the slopes of a public cemetery on the outskirts of Taipei lie the graves of hundreds victims of the White Terror.
2016.2.23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文化資產
Chinese-English stories
歷史
不義遺址
1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