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都更
Fill 1
環境.教育
捷運TOD模式只是賺錢工具?──新北市三環六線願景的4個爭議和省思
新北捷運環狀線啟用,地方政府以「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口號大推TOD模式,欲帶動三環六線沿線的都更和開發。但TOD模式便利性背後,可能付出什麼代價?
2020.12.13
環境
都更
政府國會
居住正義
交通
讀者投稿
土地徵收
Fill 1
人權.社會
我們還需要下一座園區?竹科三期更名重啟紀事
竹科真的缺地嗎?抗爭了30年的老農和新血青農,能否決定竹東未來是永續農業,還是園區與建商的擴張?
2018.6.29
新竹
都更
社運
土地汙染
農業
Fill 1
評論
【投書】容積代金是照妖鏡,台北市議員到底站在誰那邊?
台北市議會通過法規修正案,讓容積移轉仍保留「捐地換容積」的舊制,無視容積移轉龐大的利益落入私人口袋,更看不見捐地換容積帶來區域間的不平衡。
2017.6.6
都更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台北
Fill 1
評論
許博任/消化「爛頭寸」,是前瞻基礎建設的潛台詞?
行政院近來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舉債8,800億編列特別預算,投入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建設、城鄉發展等基礎建設。計畫一出,即引起各界對於刺激景氣效益、前瞻性,以及舉債額度的高度質疑。
2017.4.5
都更
政治政策
財政
Fill 1
評論
戴秀雄/危險建物拆除與重建新屋是兩回事──另類角度看老屋條例
當建商與有屋階級將為老屋條例順利通過立法院的委員會審查而歡欣愉悅之際,或許我們可以低頭想想,是不是台灣法治國家的基本精神與堅持,也將隨著這個不擇手段的狡猾神作而再度被重創。
2017.3.17
都更
政治政策
Fill 1
人權.社會
國有地撥用爭議,台大紹興南街案卡關
曾經發生居民激烈抗爭,後來被台北市長柯文哲列為第一個公辦都更案的「台大紹興南街案」,目前不但陷入招商流標困境,更出現國有土地撥用爭議。認為台大違法使用土地的居民,在官司敗訴後打算繼續向監察院陳情……
2017.1.3
都更
社運
柯文哲
居住正義
Fill 1
評論
【投書】政黨輪替並沒有改變拆、拆、拆的開發邏輯
保障居住權的對立面,絕對不是開發與發展,而是假借開發之名的浮濫徵收與強拆。
2016.9.24
高雄
都更
居住正義
拆遷
Fill 1
評論
劉克襄/最後的台中火車站
台中老火車站營運的最後幾日,有人滿懷感傷為它唱歌,也有人舉行感謝儀式。只是這些好像都不夠,再怎麼回顧總覺得,我們對這座百年車站的認識,或許這時才開始。
2016.9.24
台中
都更
台鐵
Fill 1
文化.藝術
英國透納獎得主Assemble Studio:「傾聽,是當代最重要的『藝術』」
一群剛畢業的學生,過去6年在世界28個地方,重新定義空間與人的關係:廢棄加油站變成電影院、老屋成為社會企業。他們是城市再生者、建築師、設計師,2015年英國透納獎(Turner Art Award)公布後,他們被稱為「藝術」。走過基隆、台南、台中等地,Assemble的兩位成員接受《報導者》專訪,談他們如何「創作」,以及這門藝術對當代的價值。
2016.7.19
都更
英國
Fill 1
政經.產業
基隆建港130年,一座邊緣城市的轉型許諾
迫遷與抗爭事件,近年在全台各地此起彼落。基隆市日前推出建港130年系列活動之際,歷史悠久的基隆港西岸,已遭連根拔起的空蕩聚落中。
2016.6.13
基隆
都更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