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Reporter》

黨產會認定671筆不當黨產之不動產,數據帶你看哪裡最多?成功追討僅6%
(攝影/楊子磊;設計/江世民;檔案照片來源/黨產會)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每年228紀念日,轉型正義相關課題成為社會矚目焦點。對於承載威權時期歷史記憶的建物地景,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曾盤點出107處「不義遺址」並公告其中42處。如今促轉會已解散,仍在進行中的,則是行政院不當黨產委員會(黨產會)對於「不當黨產」的追討行動與相關抗爭。

根據行政院資料,黨產會成立6年來,已調查3,614筆以上的不動產、對國民黨及中國青年救國團(救國團)、中國廣播公司(中廣)、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婦聯會)、中華救助總會(救總)等附隨組織做出21項行政處分,要求將股權、債權、土地等財產移轉國有,總值超過830億元。

《報導者》爬梳黨產會所有處分書,發現全台共有671筆被認定為不當黨產的不動產,其中近半數的310筆集中在台南白河,也有很多位處台北市黃金地段,例如豪宅代表「帝寶」亦是黨產會認定國民黨將國產變黨產後賤賣土地,因此黨產會已對中廣追徵賣帝寶土地獲利。

然而,《報導者》進一步統計,針對不當黨產中的不動產, 黨產會至今真正成功收回國有的僅有44筆(6%),其餘皆在行政法院等候裁決結果。不當黨產究竟散布在全台哪些地方?黨產會與被追討者的爭議何去何從?《報導者》用數據帶你探索。

去年(2022)夏天,黨產會認定救國團70筆不動產為不當取得之黨產,依法需在30日內移轉國有或追徵
《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規定,若被處分對象之不當財產已移轉他人而無法返還,黨產會原則上可依被處分對象移轉該地時獲取的實際金額追徵。
其價額。處分書列出的不動產遍布全台,有的座落在台北市中山區、大安區等精華地段。

在戒嚴時期黨國威權體制下,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及其黨產,日後被許多研究認為是「黨庫通國庫」而來的「不當黨產」。因此在《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 》通過後,黨產會成立,6年來除了依法追查國民黨部分黨產,其他曾受國民黨實質控制,但沒有以相當對價轉讓財產的法人團體或機構,都會被視為附隨組織。黨產會強調,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應依法將過去的不當得利歸還國家,才能有效實現政黨公平競爭、健全民主法治社會,還給國家、國民基本的公義。

你的居住城市裡,被認定不當黨產的不動產有多少?

我們的生活周遭有多少是黨產會認定不當取得的不動產?根據黨產會不動產資料庫,目前調查中與調查完畢的不動產超過3,614筆。《報導者》統計發現,黨產會已針對其中671筆做出處分,認定為不當黨產;它們散布在全國19縣市,其中以台南市為最多,台北市次之。

白河區地處台南市東北角,緊鄰嘉義縣。該區竹子門段一帶戰前原是日本人的不動產「竹子門農場(又稱金子農場)」,佔地約113公頃,相當於4.5個自由廣場。戰後原由台南縣政府接收,但訓政時期
在1928年至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之前,稱為訓政時期。
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以國庫預算「轉帳撥用
訓政時期黨國合一,國民黨的預算也編列在政府預算中,因此國民黨轄下各機關可如同政府機關,以國民政府的轉帳預算,「撥用」國有房產與機器。
」,使其成為國民黨縣黨部黨產,並利用軍事犯為農場開墾造林。光此區就有高達310筆不動產被黨產會認定為不當黨產。

台北市的不當黨產數為全台次高,黃金地段的中正區、中山區兩區就達70筆,主要分布在台北車站、西門町、中山北路一帶,國民黨舊中央黨部、婦聯會美齡樓皆位於此。

Fill 1
被處分的不動產中,國民黨占7成、救國團等4附隨組織占3成

在671筆不動產中,有140筆應依規定移轉國有,其餘531筆因已被徵收或已移轉給第三人而無法返還,依規定應予以追徵。

值得注意的是,這671筆不當黨產中,有458筆都來自同一份對國民黨下達的處分書,內容提到訓政時期暫由國民黨以黨治國,國民黨以政府名義接收大量日產房屋,再透過「轉帳撥用」等帳面處理形式移轉為黨產;1947年行憲後,國民黨又向台灣省政府取得房屋土地的產權。

早在2001年3月,監察院就發布調查報告,要求行政院依法處理。直至2017年,黨產會才做出行政處分,向國民黨追徵8.6億元。

附隨組織部分,則以救國團的70筆為最多。根據黨產會調查報告,救國團在1969年以前隸屬國防部時,就有無償占用或借用國有不動產的狀況;在1989年轉型社團法人後,救國團將不動產以「更名」、「姓名更正」等非相當對價轉讓的方式將國有地轉為私有,黨產會因此主張應將這些土地歸還國家。

至於中廣的前身「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在訓政時期代表政府接管日產電台房屋,進入憲政時期後,中廣對其過去「轉帳撥用」的財產主張所有權。1956年,行政院發函表示中廣奉令接管,但文件於遷台時遺失,請交通部協助補發產權證明。

Fill 1
在黨產會認定的中廣不當黨產清單中,包含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仁愛路土地。1999年,宏盛建設買下這塊地,蓋了如今的仁愛帝寶。(攝影/楊子磊)
在黨產會認定的中廣不當黨產清單中,包含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仁愛路土地。1999年,宏盛建設買下這塊地,蓋了如今的仁愛帝寶。(攝影/楊子磊)
處分執行僅6%,多數卡在行政法院

根據《黨產條例》規定,黨產會做出處分後,被處分對象應於一定期間內將不當黨產移轉為國有,不服可向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執行處分。目前行政法院駁回聲請、已執行處分的僅有救總的42筆不動產、婦聯會美齡樓及其土地,僅占被處分不動產總數的6%。

除「聲請停止執行處分」外,多數被處分對象也會針對自己「是否為附隨組織」、「財產是否為不當黨產」提出行政訴訟。

雖然美齡樓移轉國有的處分已執行,但「美齡樓是否為不當黨產」的訴訟仍未結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暫時停止訴訟程序,原因是要等「婦聯會是否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的訴訟有結果。

各訴訟案相互牽動,加上黨產訴訟涉及人民財產權,法官審度亦相當謹慎,6年多來行政法院已累積了數十件黨產會相關案件。

「在2020年大法官釋憲後,幾個案件才開始有結果,」黨產會主委林峯正説,在少數結案的訴訟中,黨產會與被處分對象互有輸贏。由於包括法界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於戒嚴時期歷史與轉型正義理念未必具有深入認識 ,這也促使黨產會開始思考,如何增進法界與社會各界對於黨產追查、轉型正義的理解。

「法官也是人,可以理解有些人對現代史不是那麼熟悉,」林峯正説,因此近年黨產會致力出版學術型刊物,並將戒嚴時期「黨庫通國庫」等歷史文件整理成冊,製作不當黨產的不動產查詢系統,讓法界與社會各界更容易接近與理解這些歷史資料。

從法院到街頭,轉型正義工程如何面向大眾?

然而,社會上因黨產追查引起的對立與不滿仍在發酵中。黨產會2022年8月對救國團做出處分後,救國團除了尋求司法救濟,並在街頭發起遊行抗議,召開記者會指控該處分為「政治追殺、強搶民產、扭曲歷史」;他們也在社群平台發起活動,號召眾多曾參與救國團活動的網友連署,據救國團統計,有約4萬人響應。

Fill 1
2022年8月11日,救國團企業工會走上街頭前往黨產會陳情,大聲疾呼救國團員工不想被解僱,不想流浪街頭,呼籲黨產會能給員工安心工作的權利。(攝影/中央社/謝佳璋)
2022年8月11日,救國團企業工會走上街頭前往黨產會陳情,大聲疾呼救國團員工不想被解僱,不想流浪街頭,呼籲黨產會能給員工安心工作的權利。(攝影/中央社/謝佳璋)
救國團主任葛永光在這項遊行中發言強調,救國團不反對轉型正義,也支持受害者獲得補償,但他們認為黨產會的做法
黨產會引述歷史文件指出,國民黨青運工作主要透過青年反共救國團一切活動而展開,且高層人事多為國民黨領導階層,並以大量政府補助在國有地成立青年活動中心,利用國家資源獲得運作資金,並作成處分書認定救國團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其70筆不動產為不當黨產。
是以扭曲過去歷史、仇恨方式鬥爭,並非「轉型正義」。

前總統馬英九也在參加「2022年救國團菁英論壇」時表示,雖然救國團與國民黨理念相近,但彼此互不隸屬,70年來救國團培育無數優秀青年,不分黨派,都曾經參加過救國團辦理的青年營隊,獲益良多,因此質疑:「打壓排斥曾經為國家有重大貢獻、廣受青年歡迎的救國團,這就是民進黨眼裡的轉型正義嗎?」

救國團一連串抗爭行動引發各界對黨產追查與轉型正義的關注度,當時黨產會回應,將在訴訟中向法官說明處分之合理性。林峯正近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強調,黨產會尊重救國團集會結社的權利,但爭議仍應回歸法制面處理,「我們的戰場在法院。」

他補充,黨產會從來沒有否認救國團的公益行動與社會貢獻,但這不能合理化、合法化其過去違反法治國原則所取得的財產。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陳嘉銘觀察,當時黨產會未針對社會質疑聲浪特別回應,但他也理解,黨產會主要的任務是調查、處分、打官司,在僅僅30人的編制內要特地找到社會溝通的專才,「確實滿強人所難。」

陳嘉銘認為,長期以來,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一直缺乏完整的公共論述,以及大規模的社會溝通,在缺乏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基礎下,許多轉型正義工程執行起來很容易事倍功半,救國團事件引起的輿論風波就是一例。

他建議事件發生當下,雙方可以透過公共媒體展開對話、聆聽彼此的主張,盡可能讓大眾理解雙方的理由與做法,重要的是,也能讓大眾感受到雙方嘗試對話的努力,「否則它永遠會是造成台灣族群分裂的腫瘤。」

去年轉型正義專責機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解編,轉型正義工作被分散到行政院各部會,黨產會也因人才流動,陸續聘用非法律背景的研究員,增加成員背景的多元性。在林峯正的想像中,黨產會接下來會承接更多歷史教育、社會溝通的責任,包含舉辦走讀活動、出版小說漫畫等多媒材作品,並嘗試與學術機構、公民老師合作,向外推廣、向下扎根轉型正義教育。

陳嘉銘則建議,透過小規模的「細胞對話」,會是不同族群建立連結非常好的方式。他以美國密西西比州溫特學院「歡迎桌工作坊」(The Welcome Table)為例,此工作坊只收15至20個不同族群、背景的成員,在一年半中透過多次活動建立親暱、信任感,才開始討論彼此的種族問題,最後共同完成一個政治倡議計畫。

「台灣社會需要長期推動這樣的細胞對話工作坊,建立彼此的信任與連結,才有可能真正化解歷史意識、族群意識的衝突。雖然可能沒辦法尋求到共識,可是至少可以尋求彼此理解。」

其他國家的經驗已充分顯示,轉型正義工作是條漫漫長路。轉型正義的戰場不只在法院審理與街頭抗議,更在所有民眾心中反思威權與民主後的每一幀地景。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