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歷史
Fill 1
國際.兩岸
緬甸來的白紙寫滿抗爭回憶:青旅老人告訴我,自由不死
2016年,在甫打開國門的緬甸,一位小鎮青旅中邂逅的老者,給我幾張寫滿民主發展血淚史的白紙,並對未來滿懷期待。2021年,軍政府又回來了,多年拼死爭來的自由民主,只是曇花一現。
2023.1.20
緬甸
翁山蘇姬
音樂
東南亞
歷史
軍事
政變
旅遊
Fill 1
國際.兩岸
巴爾幹來的小說地圖:在大屠殺嘆息中,讀《德里納河上的橋》後來的事
帶著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的二手書,旅行至作品中波士尼亞的古老石橋,意外遇見為內戰中被屠殺親人舉行紀念儀式的人們。300朵拋入河中的玫瑰轉瞬不見,但巴爾幹上的血與淚仍未走遠。
2023.1.20
轉型正義
歐洲
音樂
家庭
歷史
旅遊
Fill 1
政經.產業
30多年的隱形共生,金馬與中國間的灰色交易如何解?
走私澳洲龍蝦不稀奇?早在1990年代,在交雜的政治、歷史與地理因素下,金馬和中國兩岸間開始出現「海上交易」,至今頻繁如日常。金馬在地居民,對於走私要不要管、該怎麼管,也有多元聲音。
2023.1.9
金門
中國
產業
兩岸
農業
漁業
經濟
歷史
軍事
馬祖
Fill 1
文化.藝術
你的鄉愁,不是我的歌──運動、劇場、去中心化,80年代遺落的文化提問
解嚴前後的80年代是社運的新時代,也是生猛的藝術能量,在意識形態與認同的混沌間迸發的時代。走過狂飆的80年代,年過70仍堅持在邊緣做小劇場、始終以質問姿態追尋自由的王墨林,如何看待「體制外」成為主流的今天?
2023.1.8
戲劇
社運
兩岸
藝術
解嚴
認同
文化
歷史
Fill 1
評論
北愛爾蘭的謀殺與記憶(下):「抓耙仔」母親與炸彈少女命運交會之謎
休斯一口咬定珍.麥康維爾之所以遭處死是因為她是個抓耙仔。而負責把麥康維爾護送到刑場的祕密部隊,以倫敦爆炸案和絕食抗議而知名的桃樂絲.普萊斯,正是成員之一。
2023.1.6
社運
英國
書摘
心理
歷史
軍事
愛爾蘭
Fill 1
評論
北愛爾蘭的謀殺與記憶(上):革命,後來呢?「血腥星期五」主謀的自白
昔日的「血腥星期五」(Bloody Friday)事件主謀,如今面對貝爾法斯特人多的市區也只能避而遠之。最近休斯還時常苦笑地說,自己就像愛爾蘭共和軍的武器一樣「退役了」,實際上就是利用後遭丟棄。
2023.1.6
社運
英國
書摘
歷史
軍事
酒癮
愛爾蘭
Fill 1
評論
皮凱提的視野:一趟穿越意識形態迷障、破除世界公平假象的思辨之旅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睽違8年推出續集《資本與意識形態》。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在導讀中指出,本書像是為讀者提供一顆變焦鏡頭,以寬廣視野呈現關於不平等事實的圖像,並提出「參與式社會主義」這套解決方案。
2023.1.1
選舉
貧富差距
政治政策
經濟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Fill 1
文化.藝術
高架化開發下縮水的國定古蹟:彰化扇庫搶救2.0,鐵道文資保存再一戰
「活的博物館比不會動的標本更吸引人!」彰化百年扇形車庫今年升格為國定古蹟,被視為扇庫「靈魂」、保留鐵道發展史的三項重要設施,卻因高架化建設而被排除在外⋯⋯開發與文資保存只能二選一嗎?
2022.12.25
白色恐怖
彰化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台鐵
文化
歷史
台北
Fill 1
文化.藝術
不要在自己的地方,遺失了自己的東西──黃春明的鄉土文學裡,只有生活沒有理論
近年減少露面的黃春明,在台美斷交45年之際接受專訪,談及他橫越日治、美援、台灣自由化年代,行經驚天動地的70年代鄉土論戰現場,看盡這島嶼反覆震盪的憂傷與最草根那群人們的強韌:「如果覺得是做對的事,就不用去論結果,就去做。」
2022.12.18
日本
人物專訪
文學
國民黨
歷史
語言
Fill 1
文化.藝術
鄉土、母土、本土──漢聲與七○年代的文化翻土
文學界有轟轟烈烈的鄉土文學論戰,「台灣藝術」也在70年代的連串外交挫敗中展開辯證過程。在當時藝術下鄉的風潮中,意外捲動了一場文化翻土,使台灣化的「鄉土」覆蓋復興中華文化的「母土」。而在此時代變革中,《漢聲》雜誌扮演了在旱地上提鍬翻土、種出豔色花蕊的重要角色。
2022.12.15
出版
外交
美國
兩岸
人物專訪
藝術
認同
文化
民俗
歷史
冷戰
1
2
3
4
5
6
…
39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