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歷史
Fill 1
評論
胡戩/他們為何曾相信中國的承諾?專訪徐承恩與他的「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自承從民主派轉為本土派、建國派,《香港,鬱躁的家邦》作者徐承恩來台推出新著《未竟的快樂時代》,書寫香港民主運動裡「中國好,香港好」嬰兒潮世代的功過。本文作者胡戩則是更年輕的雨傘世代,他們怎麼看下個時代?
2023.6.3
香港
中國
書評
六四事件
反送中
歷史
港版國安法
Fill 1
評論
【投書】「這一把功夫可能會失傳」──面臨消逝危機的傳統大木匠師技藝
古蹟修復要求修舊如舊,很多具體工法需要匠師親自處理,但在制度與經費限制下,其精湛技藝卻難能充分發揮;碩果僅存的大木匠師更是年歲漸高,若後繼無人,這套技藝恐將成為絕響。
2023.5.28
文化資產
建築
宗教
文化
民俗
歷史
Fill 1
評論
站著說故事102年──廖桑的Moviola立式剪接機
國家影視聽中心收藏了一台極有可能是台灣唯一的35毫米立式剪接機Moviola,由人稱廖桑的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捐贈。它所乘載的影史典故,還要從40年前,隨著梅爾.吉勃遜來台「打工」的經歷說起⋯⋯
2023.5.26
電影
科技
藝術
澳洲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投書】在玉里,遇見走過白色恐怖的精神科老頑童
如果你在玉里養護所(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的前身),遇見一位思覺失調症病人,他自稱因酒後開講「反蔣政府言論」而反覆入獄、是白色恐怖受難者,你會如何回應?這正是我遇到的考驗⋯⋯。
2023.5.22
白色恐怖
精神疾病
認同
心理
歷史
酒癮
Fill 1
評論
跟著30年前舊照片裡的原民礦工,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建基煤礦曾經有6成礦工都是阿美族人,他們在煤礦熄燈後,原地落腳成原鄉。煤礦攝影家朱健炫,以1980年代拍攝的舊照片為線索,找上影中人,並透過訪談與實際走訪,追尋曾經繁華的煤鄉記憶,以及如今冷清的原鄉部落。
2023.5.20
原住民
產業
礦業
海洋
書摘
攝影
歷史
新北
Fill 1
評論
重現學者李登輝──從七○年代的英語著作,回顧戰後台灣經濟發展
李登輝近百歲的一生幾乎是台灣百年史,他的身分與認同也有一定的複雜性。本文作者深度解讀李登輝在1970年代撰寫的數篇英語論文,呈現其批判思想,也讓讀者看見他的發展經濟學家面貌。
2023.5.17
產業
日本
政治政策
農業
國民黨
經濟
書摘
歷史
Fill 1
評論
我們家族應該感恩蘇聯?她回到烏克蘭《公雞之家》找尋消失的真相
讀著尼科季姆的檔案,謊話與有所保留的真相構成了一團迷霧,讓人找不到方向,也讓人無法用個人的道德羅盤分析時局。史達林的憲法都能被描述成「世界上最民主」的憲法了,試問「民主」一詞在蘇聯還能有什麼意義?
2023.5.17
家庭
烏克蘭
書摘
歷史
蘇聯
Fill 1
評論
林蔚昀/酒色、絕食與軍事化之島──冷戰下被劫持波蘭船員眼中的台灣
1950年代,在共產與西方陣營對壘的國際情勢下,兩艘來自波蘭的輪船被中華民國政府劫持。波蘭船員們被扣留在台灣島上,國民黨想讓他們看見「自由世界」的進步,進而「投奔自由」;但船員們看見的卻是一座「被貧窮、飢餓和恐怖統御」的島嶼⋯⋯
2023.5.16
白色恐怖
中國
原住民
美國
國民黨
文化
國際關係
歷史
波蘭
共產黨
蔣介石
冷戰
Fill 1
Podcast
台灣人與媽祖的故事:大甲媽神轎在他家、北港媽香灰保當兵平安、扛轎的他視白沙屯媽如家人
「有一群人,不用上電視、不用被訪問,就是跟著媽祖走。」你參與過媽祖進香嗎?這集,我們邀來打從娘胎就參加大甲媽進香的「大甲囝仔」洪瑩發,認識家鄉文化的生命歷程,以及在沿途所記錄的,那些令人動容的信眾面孔、身影、行動。
2023.4.25
台中
宗教
文化
歷史
Podcast
Fill 1
評論
李琳/休息不但不可恥,更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權利──讀《休息即抵抗》
有「午睡主教」之稱的崔西亞・赫塞,在《休息即抵抗》一書中,分析讓大部分人精疲力盡的文化與歷史成因,並提出休息可以作為抵抗奮鬥文化、白人至上主義的武器。
2023.4.21
血汗勞工
人權
社運
美國
書評
社會觀察
歷史
種族歧視
1
2
3
4
5
6
…
41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