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評論】

蘇子喬:藍白合成功、反共護台牌未奏效,總統可能釋出善意和解
國民黨7月25日晚上於凱道舉行「不同意罷免」守護民主之夜,動員支持群眾、強調反罷免訴求。(攝影/黃世澤)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第一波大罷免投票結果揭曉,24席國民黨立委、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部遭到否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指出,沒有任何一位立委被罷免,確實有點出乎意料。從結果來看,僅有7位藍委的同意罷免票達到門檻,更有7位藍委的不同意罷免票比上次立委選舉得票還高,這凸顯大罷免雖然確實激起一股民氣,但在「藍白合成功」與「反共護台牌未奏效」下,呈現一面倒的結果。

針對在野黨呼籲賴清德總統反省道歉、坐下來談,蘇子喬認為,總統及執政黨釋出善意和解的機會滿大,甚至可能提出內閣總辭,這些都有可能發生。

以下為蘇子喬以第一人稱受訪紀要:

「反共護台」在總統大選才有直接連結
Fill 1
2025年7月25日晚間,「反共護台志工聯盟」在罷免投票前一夜,於立法院外舉辦「為民主守夜,公民集氣晚會」,民進黨籍立委於現場向群眾致意。(攝影/陳曉威)
2025年7月25日晚間,「反共護台志工聯盟」在罷免投票前一夜,於立法院外舉辦「為民主守夜,公民集氣晚會」,民進黨籍立委於現場向群眾致意。(攝影/陳曉威)

過去的罷免案例,呈現同意罷免的選民有比較強的投票動機,不同意罷免反而是相對冷淡,以2022年的立委林昶佐罷免案為例,即使同意罷免票數高於不同意罷免,但因為前者未達總選舉人數四分之一以上的罷免門檻,因此罷免案失敗。

但從這次大罷免的結果中看到另一個現象,幾個「仇恨值」高的立委,包括台北市王鴻薇、台北市徐巧芯、新北市葉元之、台中市羅廷瑋、花蓮縣傅崐萁等人,同意票雖然都超過選舉人數四分之一的罷免門檻,但靠著不同意票數高於同意票數而免於被罷免。除了這幾位之外,還有台北市李彥秀與新竹市鄭正鈐也是如此。分析這個現象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來看。

其一是「反共護台」論述在國會議員層級的罷免案未奏效。這次罷團的訴求或執政黨助攻時,主論述都集中在反共護台或抗中保台,以此為前提發動大罷免。罷團提到多位遭提案罷免的立委親近中國,甚至指控是「舔共」,而不是以這些立委問政或選區服務不佳為罷免理由,結果是全面失敗,這意味著「多數民眾對於這樣的訴求與論述不完全買單」。

雖然民進黨可能會說,罷免是由民團發起,但不可否認,不管是民團或民進黨都有意透過罷免扭轉國會多數席次,因此將反共護台拉至道德至高點,而從罷免結果全部失敗來看,這整個論述的過程是有點「踢到鐵板」,以此理由當作主論述不夠具備正當性。

反觀總統大選,近幾次反共護台都是主流議題,總統職位可以與這議題產生直接連結,但回到國會議員罷免,反而不被多數選民接受,甚至不願意過度以此當做罷免理由,從結果論來說,這是罷團或民進黨在策略上的失誤。

7位藍委得票成長彰顯「藍白合」成功
Fill 1
7月20日,台灣民眾黨於民進黨中央黨部旁舉辦反罷免集會,與國民黨籍遭提案罷免立委聯合造勢。(攝影/楊子磊)
7月20日,台灣民眾黨於民進黨中央黨部旁舉辦反罷免集會,與國民黨籍遭提案罷免立委聯合造勢。(攝影/楊子磊)

其二是「藍白合」成功,這次結果有7席立委的罷免不同意票,比他們當選立委時的得票還要高,顯示他們有獲得既有支持者以外的選票。仔細分析這7席立委,其中新北張智倫、桃園呂玉玲、桃園邱若華與新竹鄭正鈐,上次立委選舉時的對手都有民眾黨候選人(新竹為掛無黨籍的柯文哲妹妹柯美蘭),這次反罷免有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到處站台助講,加上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被羈押的憤恨感,可能帶動不少白營支持者投下不同意票,成為墊高不同意票的主因。

這兩個因素加成後,這次大罷免結果一面倒,全數都罷免失敗,而民眾黨也因此守住唯二的執政縣市(另一為金門縣,但縣長陳福海當選時為無黨籍)。

但大罷免能成立,代表在各藍營立委選區中有一股勢力不小的反對聲音存在,只是在這次罷免中不是多數的那一邊。

朝野和解空間可能存在

雖然還有8月23日的第二波罷免投票,但經過第一波後,第二波更難罷免成功,民進黨勢必得面對這次挫敗後的檢討,包括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要負什麼責任?總統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是不是反助選?民進黨內堅持強硬路線的聲音會減少,執政黨還會這麼強硬嗎?我認為有調整的機會。

而在野黨才剛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罷免,雖然結果是好的,但過去在野黨就不斷呼籲要和解或希望總統賴清德放低姿態,如果因為逃過大罷免而轉趨強硬,我認為這比較不合理,反而有朝野和解的空間存在。

當然在野黨也不是省油的燈,肯定會提出一些要求,包括更換閣揆、或內閣總辭等。就看總統賴清德願不願意接受,甚至比照2000年總統陳水扁邀請國民黨籍唐飛擔任閣揆的模式,提出一個在野黨也能接受的閣揆人選。所以更換閣揆是有可能性存在,甚至是調整內閣重要閣員人選,這些未來都有可能會發生。

Fill 1
大罷免結果出爐,總統賴清德後續回應受矚目。圖為國民黨支持者於選前之夜手舉「下架民進黨」標語。(攝影/黃世澤)
大罷免結果出爐,總統賴清德後續回應受矚目。圖為國民黨支持者於選前之夜手舉「下架民進黨」標語。(攝影/黃世澤)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