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月起補助15~30歲民眾3次免費諮商,但半個月後名額就快用完、得緊急加碼。第一線心理師和地方政府遭遇什麼挑戰?被篩選出的年輕族群高風險個案,未來有何資源和方法能承接?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月首度針對《政治檔案條例》申請案判決,卻遺憾出現「戒嚴時期被監控者個資一覽無遺,監控人員身分卻全部遮蔽」結果。政治檔案限制應用,誰說了算?國安絕對優先嗎?不能忽略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的啟示。
以「火冒4.05丈」嘲弄原民加分制度的台大學生,只是在開玩笑?還是說出心中異見?當歧見挑戰進步價值、玩笑遇上嚴肅議題,歧視言論風波中的學生、第一線教師及專家學者,有什麼話想說?
調侃性別、弱勢族群、社會悲劇,是挑戰僵化的道德規則?還是加深社會歧視?當創作遇上「政治不正確」的批判,單口喜劇和嘻哈音樂創作者如何回應?
記得裴洛西來台期間台灣受到的駭客攻擊嗎?中國支持的駭客組織,正將箭頭指向全台100多處包含軍校、能源公司、水資源處理設施、電信公司、金融單位的「關鍵基礎設施」。我們的資安防護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