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選舉
Fill 1
評論
皮凱提的視野:一趟穿越意識形態迷障、破除世界公平假象的思辨之旅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睽違8年推出續集《資本與意識形態》。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在導讀中指出,本書像是為讀者提供一顆變焦鏡頭,以寬廣視野呈現關於不平等事實的圖像,並提出「參與式社會主義」這套解決方案。
2023.1.1
選舉
貧富差距
政治政策
經濟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Fill 1
評論
房慧真/眼裡掉出鱗片,第二次看見──讀《投票記》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投票記》中,以白色恐怖寓言再次嚴厲批判民主制度,房慧真則從此書談及1977年的中壢事件:當鱗片剝落,民眾睜開眼睛,「威權板塊的鬆動與位移,發生在一瞬間」。
2022.12.12
選舉
政治政策
書評
文學
國民黨
俄羅斯
歷史
拉丁美洲
Fill 1
評論
李峻嶸/大選之後,足球以外──讀《巴西:被殖民掠奪的熱帶天堂,以狂歡掩飾創傷的森巴王國》
《巴西》一書記下這座熱帶天堂如何走過殖民歷史,又如何在社會留下各種難解矛盾。李峻嶸認為,就算巴西今年成功贏得第6座世界盃冠軍,舉國歡騰下的短暫團結,也不可能消滅殖民遺留、貧富差距等現實創傷。
2022.12.8
選舉
貧富差距
政治政策
書評
足球
世界盃
社會觀察
拉丁美洲
Fill 1
政經.產業
34張圖表,帶你看2022九合一大選關鍵結果
2022九合一選舉,六都藍綠版圖和催票率消長如何?地方議會有哪些亮點?18歲公民權複決在各縣市的投票狀況如何?34張圖表帶你一次掌握。
2022.11.27
台南
高雄
台中
桃園
選舉
政府國會
民進黨
憲法
國民黨
台北
新北
Fill 1
人權.社會
許仁碩:18歲公民權的世代集體記憶形塑中,回到日常草根耕耘繼續努力
18歲公民權複決結果投票率不到6成、其中4成多反對,許仁碩認為投票讓社會真實聲音浮現。而修憲推動過程的青年動員,顯現台灣社運組織型態轉變,未來如何透過草根耕耘和橫向串聯累積能量是關鍵,這也將成為這一代青年的集體記憶,但敘事還在成形中。
2022.11.26
選舉
時事
社運
憲法
兒少
公投
Fill 1
政經.產業
王宏恩:民進黨催出核心支持者,但失去小黨及無黨派選民的支持
王宏恩指出,國民黨總得票數和勝選區域其實沒有變多;民眾黨雖選上新竹市長,但從議員和黃珊珊得票來看,柯文哲參選總統的勝算不高。整體結果反映地方選舉民眾較重視地方議題,不代表因此支持中國,而更像是「生活又不是只有抗中保台」的想法。
2022.11.26
選舉
民進黨
蔡英文
柯文哲
國民黨
Fill 1
政經.產業
野島剛:民進黨不是輸給藍營和中國,是輸給自己
「民進黨並非輸給國民黨、輸給中國因素,而是在長期執政中沒有向主要支持者們給出滿意的答案。」長期觀察兩岸三地政治情勢的野島剛,從外媒角度分析此次大選勝敗關鍵。
2022.11.26
選舉
時事
政治政策
民進黨
蔡英文
兩岸
國民黨
Fill 1
政經.產業
18歲公民權複決門檻?青年參政與第三勢力布局?大選關鍵看點一次掌握
九合一地方選舉及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案將於11月26日登場,《報導者》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共同製作資訊圖表,帶讀者快速掌握青年參政情形、第三勢力如何布局地方選舉、候選人財產申報狀況,以及18歲公民權複決門檻等4項關鍵看點,作為選前觀察。
2022.11.23
選舉
政府國會
政治政策
民進黨
憲法
國民黨
Fill 1
政經.產業
【綠色運輸篇】淨零目標逼近,從汽機車、公車捷運規劃看六都減碳藍圖
步行、單車、電動車,為了跟上國際淨零趨勢,六都推動減碳運輸是重要發展,但如何兼顧交通路網便利與環境?南北大眾運輸結構差異大,交通政見卻顯得刻板,候選人該如何因地制宜?
2022.11.16
台南
高雄
台中
桃園
選舉
政治政策
交通
台北
新北
綠色運輸
Fill 1
政經.產業
【長照篇】擴充量能拼創意、日照將成趨勢,看護移工政策卻幾乎繳白卷
台灣將在2025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許多六都市長候選人注意到長照量能需求,廣設日照中心之外,也在需求最甚的北市開出夜間照服、公立醫院床位作為住宿型機構等新發想。但長照關鍵人力「看護移工」的政見,卻不見了?
2022.11.16
台南
高雄
台中
桃園
選舉
移工
政治政策
高齡老人
長照
照護
NGO
台北
新北
1
2
3
4
5
6
…
18
pagedown